再次,我国从很早就知道使用煤不使用木炭,把煤作为炼铁的燃料,可以很容易提高炉温,使得高温冶炼的效果得到保证。据《中华百科要览》记载:中国是最早用煤炼铁的国家,汉代时已经试用,宋、元时期已普及。到明代(公元1368~1644年)已能用焦炭冶炼生铁。
而生铁炼钢 生铁和韧性铸铁的大规模生产,也导致了生铁制钢的出现。这一时期的技术集中在汉代。
汉代先后发明了以下几种生铁制钢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铸铁脱碳钢,将含碳3~4%的低硅铸铁器在氧化气氛中加热。即在适当条件下,特别是铸铁器厚度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避免石墨的形成。因为最早时期炼铁温度较低,含硅量低,石墨析出较慢,有利于脱碳,使得制造韧性铸铁的工艺发展成为铸铁脱碳成钢的方法。这种钢称为铸铁脱碳钢,这类钢产品可加工成的铁镞、环首刀等。 而白玉堂所用的雁翎刀,就是在环首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二种方法是炒钢。因为历代的冶铁经验总结,汉代的工匠们在实践中,发明了用风箱把微量元素吹入正在提炼中的铁,由此来控制铁的性质的“炒钢法”——即利用生铁“炒”成熟铁或钢的新工艺,这样生产出来的铁产品产品称之为炒钢。
其原理和做法事向熔化的生铁鼓风,同时进行搅拌促使生铁中的碳氧化。用这种方法可将生铁制成熟铁,再经过渗碳锻打成钢。也可有控制地把生铁含碳量炒到需要的程度,再锻制成钢制品。这种钢中含有的硅酸铁夹杂物成分比较一致而数量较少。
炒钢技术始于西汉末年,到东汉已相当普及。如江苏出土的新莽残剑,徐州出土的建初二年(公元77年)五十炼钢剑,山东临沂苍山出土的永初六年(公元112年)的三十炼钢刀等,其所用的原材料都属于炒钢技术。炒钢技术的发明是炼钢史上的一次革命。
第三种方法是灌钢法, 我国古代生铁制钢技术自战国初期到汉代经过几百年的历程,从块炼铁、渗碳炼钢发展到生铁固体脱碳炼钢、炒钢、炼制熟铁,以及重新渗碳硬化或淬火硬化。而灌钢法是利用液态生铁对熟铁进行扩散渗碳炼钢的方法。是由晋代的工匠们发明的。 “灌钢法”也是中国古代炼钢技术的又一重大成就。这一方法的最早记载见于《北齐书·綦母怀文传》,由此出来的产品称为“宿铁”,后世则统称为灌钢,又称团钢。而采用这种宿铁为原料制造出来的刀,就是著名的优质兵器——“宿铁刀”。这又是古代炼钢技术史上的一大耀眼成就。
东汉还兴起“百炼钢”的技术。其成品是质量稳定且含碳量低的生铁和含碳量高的钢。
这里特别要提一下生铁和熟铁的区分:熟铁经过各种加热后自身的含碳量减少,使得硬度增加。生铁和熟铁的区别在于其含碳量的多少。生铁含碳量较高,熟铁含碳量较低。钢的含碳量介于生铁和熟铁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