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晓首先开腔道:“既然你们四方都只剩下最后的共同诉求没有和我们达成共识,那就都合在一起讨论吧。”
“废话不多说,我们首先开始第一项议程。大家也知道,我们大越是被你们四家包围在中间的,如果大越有战事,必定是和在座的各位打。既然四方大王都希望和我们大越结盟,那么其实需要出力最大的,也最不需要直接开战的就是我们大越,因为我们要出兵,基本上就是帮助你们打仗。那就不知道,各位能给我们什么,以不至于让我们大越出力又不讨好。”
下面的使团其实在昨天晚上就在自己的团队内商量过了,应对这样的问题,他们也早就想到好几种说辞,也就是慢慢的加码,最后的底线不会马上暴露出来。
还是被逼在最角落,不通过大越无法和其他郡走动的西王使团先下了注。
“我们西王答应,只要能和大越结盟,我们愿意低于平价二成的价格出售给大越货物,以平价购买大越的货物。”
大家都嗤之以鼻,果然地方越偏僻,见识越短,大越绝对看不上这点小钱。
海王的使者笑了笑道:“我们愿意每年免费提供给大越价值二十万两白银的货物,以表我们海王的诚意。”
二十万两白银的货物是不少了,可是台上的四位大越官员还是自顾自的谈笑风生,根本就没有理会海王使者的意思。
而龙越更过分,在和后面的两位美女说说笑笑,给人的感觉是完全被别人逼来这里,他最喜欢的绝对是和美女聊天。
镇北王的使者开始稍微有点头大了,他们商量好的也是二十万的货物,照理说应该可以打动大越了,大越现在大搞基础建设,什么都需要钱。
不过既然二十万两不行,那就只能加码。“我们镇北王愿意每年无偿提供大越军队三十万两白银的军费。”
直接来白银,不是货物,这更加的可以打动人心,毕竟如果纯粹是军队的军饷开支,十万人数的镇北军一年也就五十万两白银。
可是台上的谈笑声一点也没有减少,使团的众人都开始冒虚汗了,这大越实力是强大,可是这胃口也一样很大。
徐茂站起来道:“大家就不要有所保留了吧。我天龙王答应,愿意把边界的军队全部撤离,过境人员只由大越方负责检查,我们只在大越人员进城时才检查,而且大越百姓、商队进城,可以免交过境费,并每年为大越军队提供三十万两白银做军费。并邀请大越军方派遣部队长期驻守龙泉湖西岸,以保证官道安全。”
这完全就是出卖主权了,这样的话大越的任何人到天龙王的地盘都将于他们自己的百姓同等待遇,还不用缴纳粮税。
卓忠他们听过录音,知道这是天龙王的底线,也和后面的条件有些关系。而龙越也觉得这样不错,只要其他几个王都答应这样条件就差不多了。
随即龙晓停止了和龙广的交谈,对下面的使团道:“既然天龙王有如此诚意,那我们大越也要接住,我们就与天龙王签订盟约吧。”然后再转向龙越道:“元首以为如何?”
龙越道:“你做主就行。”然后继续和两位大秘书轻声的交谈着什么。
龙晓看了看其余的三位大使道:“你们三位是否需要回去和你们的大王商量一下,如果需要的话,那你们现在就可以先走了,余下来的事情我看也没有什么好谈的了。”
三个使团的成员无不大汗淋漓,口干舌燥,就这样回去,还能不能再回来已经无法确定,就算再来,看龙晓的秉性,应该会狠狠地刮下他们的一块肉。
三个使团都无奈的表示愿意接受徐茂的建议,同徐茂一样的条件都接受,只是不知道哪片区域可以让大越来驻军。
龙晓表示,其他三家就不要驻军,只要他们三家在三十万两白银的基础上每年递增百股过一就好。下面的使团认真的算了一下,第二年才比第一年多交三千两,完全可以接受。
这第一个议程就这样完美的结束了。卓忠的秘书会同其他几位官员,开始起草结盟文书。
接下来,卓忠接过话说道:“你们都想要通电到你们的王城,这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这费用有点高啊,我觉得不是你们可以承受的。我先给你们算算材料吧。”
说着又去喝了口水,不急不缓的继续道:“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发电站,如果你们四家都要,那就要在你们四家的地盘上各建立一座发电站,光设备这一块就不得了,每座发电站的设备需要白银二十万两,还不包括我们的技术人员的工钱。然后铺电线的费用也不得了,为了防止出现事故,电线必须埋入地下,还要套管,加水泥固定。这些费用怎么说也要五万两。”
下面的众人都惊呆了,想不到费用如此之高,看来大越确实不缺钱,听说现在很多乡村都通上电了。
没等众人回答,卓忠又抛出了一个好消息道:“不过也不是完全只有付出,就像我们大越,使用电是需要交费的,按照我们制造出来的电表缴费,基本上以后扣除维护费用,还可以有些结余。”
众人的眼睛又亮了起来,还可以向百姓收费,这样就完全不用担心费用太高了,只要向百姓多收点,那银钱还不都回来了吗?所有人都表示同意大越的条件,只要求用最快的速度安排建造发电站就好。
卓忠又要求了各使团每年都要向大越支付固定的维护费和技术支持费两万两白银,众人也没有什么意见。
其实龙越和他们商量过,龙越觉得如果各使团全部同意自己提出的要求,其他四地的百姓早晚被大越同化,现在给他们通电,也就是给以后的大越百姓通电,更何况现在还有人出钱出力。
接下来龙广接过话匣道:“你们都想要派学子来学习我们的新技术,新知识,也不是不可以,毕竟我们已经结盟,可是你们也知道,这些技术和知识是我们大越无数人呕心沥血,不眠不休得来的,就这样平白无故的教给你们,你们觉得自己受的起吗?”
其他三家都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建议,有说每年交多少束脩的,有说每年提供多少货物的,也有说每年送多少人口给大越的。最后还是徐茂站起来道:“素闻元首喜欢海钓,而渤海郡又刚好没有海域,我王决定送出西方二十里的海岸线。延伸内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