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出征大军出征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嘉嫔把玩着手中茶盏,轻声询问。
景昭仪耸了耸肩,讲道:“自然之以皇上下旨申饬了贵妃,并将其禁足三月为结束。”
“奥,对了。”她又道:“还罚了贵妃抄经书。皇上特意派人去告诉了贵妃,既然她对战势如此关心,有时间就去多抄点佛经,也算是为宋国的将士们祈福。”
一想到贵妃每天都要坐在桌前抄佛经,景昭仪就下意识的想要笑,再怎么克制都克制不住。
她心里是这么想的,周围也没什么外人,直接也就笑了出来,倒是把嘉嫔弄得迷茫了起来。
什么事情这么好笑?
她刚刚听到了什么?
笑够了,景昭仪补充道:“还有大皇子,皇上虽然没有明着怪他,但频繁召其余几个皇子去御书房,偏生让他在外面等着。”
这就是明晃晃的迁怒了。
这事儿都是贵妃干的,跟大皇子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世上多是捧高踩低之人,宫里尤甚。
所以贵妃这段日子绝对不会好过。
嘉嫔放下茶盏,语调悠悠:“咱们这位皇上呀,心思可深沉着呢!君威不可冒犯,贵妃当真是下了一步错棋。”
景昭仪叹道:“她也是当局者迷。”
很多事情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她现在能这么清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儿子还没有成长起来,与其余几位兄长相比,没有丝毫竞争力。
既然争不过,那还争什么
争?
所以她才能沉下心来认真揣摩事。
若是异地而处,让她处在贵妃的位置上,她也不见得会比贵妃做得更好,甚至可能会比贵妃更加疯狂。
毕竟,那可是龙椅啊!
而大皇子离那个位置仅有几步之遥。
若是往前了一步,万一呢?
两人又就着这事聊了一会儿,分享了一下彼此掌握的情报,不过大部分时间都是景昭仪在说,嘉嫔只负责捧场。
眼看着时间差不多了,景昭仪没再多留,心满意足的回了宫。
…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就到了大军出征前。
宋晚晚亲自在顶层求的平安符,早就被瑶光派人送进了宫,此刻已经挂到了宋云初的脖子上。
华清宫内,淑妃同宋云初相对而坐。
淑妃满脸冰霜,整个人都散发着低气压。
宋云初脸上则带着讨好的笑,眼睛直直的盯着淑妃,还时不时的眨上两下。
如今的相处情形和当初正好相反。
曾经的宋云初冷若冰霜,对谁都板着一张脸,情绪感知力极差,就连对淑妃也是如此。
可随着宋晚晚出生开始,宋云初就在慢慢好转,表情也丰富了起来,如今已然与常人无异。
秋水和秋雨安静的在旁边伺候着,两人时不时的交换一下眼神,然后又默默低下头。
自从皇上让二皇子出征的圣旨下了以后,娘娘和殿下母子两个人就在斗气,两个人谁都不肯后退一步。
眼看着二皇子就要离宫,娘娘看在眼里,急在心
上,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就连嘴里都起了泡。
不过这些娘娘都不让她们告诉二皇子。
儿行千里母担忧,况且二皇子去的又是战场那样的险地,娘娘的担忧更甚。
母子两人就这么僵持着,谁都没有率先说话。
最终还是淑妃忍不住了,先是挥退了秋水和秋雨,随后拿起手旁的茶盏重重放下,瞪了一眼宋云初道:
“老娘不跟你说话,你就不会跟老娘主动说话了是吗?
还挤眉弄眼,你挤眉弄眼的给谁看?
当初写信给你舅舅们的时候,不是胆子大的很吗?
现在坐在这里装什么装?”
自从入了宫以后,淑妃自持身份,已经很久没这么暴躁过了。
如今被宋云初逼的,连‘老娘’这个自称都用出来了,可见她气的有多狠。
周家世代掌管军权,淑妃作为将门虎女,曾有一段时间在边疆长大,那里民风彪悍,说话也更随心。
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后,淑妃成功的被带偏了,享受过自由的味道,在京城学的规矩可谓忘得一干二净。
最后还是邻近及笄,再加上皇帝宣召,淑妃这才从边关回到京城,重新变成了那个矜贵骄傲的将门小姐。
再后来一路坐到淑妃的位置,她更加的谨言慎行,某些宫规更是被刻到骨子里,力求不让人挑出错来。
可如今儿子的任性,儿子的说走就走,让她沉寂了多年的心,渐渐又活了过来。
不只是对儿子的担心,还有对边
关生活的向往。
其实,她也想去。
这个念头只是刚刚升起,便不可抑制的成长了起来,在心里长成了参天大树。
不过她也知道,一切都只是奢望。
别说她身处后宫,身为后宫嫔妃,如无意外不能出宫。
就算她未曾入宫,嫁在了宫外,如今家中武将出征,妇孺也会被留在京中作为人质。
边关,边疆,只能是年少时的一场梦。
见识过天地广阔,见识过美景万千,最后困于宫墙一角,挣不来,逃不得,这是她的宿命,是她作为周家女儿的宿命。
宋云初原本还颇为淡定,有闲心逗淑妃开心,可在淑妃一句句的质问之下,他脸上的表情逐渐正经了起来。
“母妃可否听我一言?”宋云初正式道。
淑妃点头。
深吸了一口气,宋云初开口道:“父皇的意思其实已经表现的很明显了,儿子不才也已经参透,我不信母妃看不出来。
此次出征与其说是我主动争取,不如说是大势所趋,就算是我没上书请战,这份差事十有八九也会落到我身上。”
宋云初这番话出来,淑妃沉默了,因为她知道宋云初说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