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穿成皇家小祖宗> 第八百三十五章 徐州水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三十五章 徐州水患(1 / 2)

一场秋雨一场寒,打从入了秋开始,宋晚晚身上的衣裳就一日厚过一日。

她坐在廊边的摇椅上,看着头顶阴沉沉的天色,无奈的转过身道:

“这雨连着下了五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

自从五天前开始,秋雨便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停的时候。

虽然雨下的不算大,却也阻了宋晚晚出行的步伐,让她的心情更加烦闷。

她原想着这几日讨了旨意出宫去。

皇宫虽是人间富贵地,可在这里待久了,她更向往外面的广阔天地。

宫内抬头看见的永远是四四方方的天,可出了皇宫之外,外面的广阔更是美不胜收。

于书雪跟乔嫣然坐在一旁,人手捧着一杯热茶,以同样的姿势观着雨景。

忽的一声闷雷从远方响起,天色似乎更黑了些,雨也瞬间变大了起来。

听着雨打屋檐的声音,于书雪稍稍把身子往后蹭了蹭,喝了一口热茶道:“看这个情况,今日是停不了了。”

这几天总是下雨,空气中都带着水气,呼吸间皆有着沉闷,人也变得愈发的懒散。

她只想懒洋洋的靠在这儿,最好是小憩上一阵,其余什么都不想做。

宋晚晚拿起一旁的团扇摇了摇,感觉空气流通了些,这才道:

“等过几天雨停,秋风那么一吹,天就更冷了。到时候衣裳穿的厚,放风筝都不方便。”

乔嫣然笑着接道:“到时候多跑跑动动,也就不会觉得冷了

。”

她在家里野惯了,闲暇时候就会去跑马,非要出了一身汗才觉得放松。

可自从入了宫,跑马就成了奢望。

眼下能有机会出去,她自然十分期待。

宋晚晚点头,“倒是这么回事。”

放风筝须得有风,还得有足够的技术,才能成功使风筝升天。

若是技术不够,那就得靠奔跑来凑。

只要跑得够快,风速够大,风筝总有飞起来的时候。

于书雪依旧懒洋洋的,“到时候你们两个努力,我在一旁给你们加油鼓劲儿。”

出去踏青还行,迎着风快跑,她自问做不到。

宋晚晚不甚在意:“随你。”

近来宫里人多了,她不缺于书雪这一个。

宋晚晚这头岁月静好,皇帝那边则是兵荒马乱。

看着徐州呈上来的奏折,皇帝的眉头已经皱成了川字形,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指上的白玉扳指。

刘全福小心翼翼的站在皇帝身侧,就连呼吸都下意识的放轻了几分。

自从前几日京中下了雨,皇上便开始愁眉不展,忧心着各州郡的情况,唯恐它们遭了水灾。

京城偏北方,雨水本就不丰,可依旧连下了这么多日的雨。

南方的情况可想而知。

这奏折上面写的怕不是什么好事。

果然,还没到半盏茶的时间,皇帝猛然放下奏折,右手紧紧的拍在了书案上。

“荒唐!”

猛然一声厉呵,惊的御书房中宫人瞬间跪倒了一片。

刘全福赫然同在跪倒之列。

不过他到底伺候皇帝

时间长了,胆子比其他人都大些,也更加关心皇帝些。

刚一跪下便压着声关切的道:“皇上息怒,气大容易伤身呀!”

皇帝移过头淡淡的看了他的一眼,道:“你去把宰相、六部九寺的大臣和两位皇子都叫过来。”

徐州发了水患,他得找他们商谈一下怎么处理,还要安排几个去赈灾的人。

刘全福点头称是,小跑着离开了御书房。

看着刘全福的背影消失不见,皇帝又低头看了会奏折,颇为烦闷的揉了揉眉心。

徐州不仅发了水患,甚至因为雨水过大,有的地方大坝都被冲垮,良田亦是尽数淹没。

看来徐州这两年不好过了啊!

估计赋税也是个大问题。

他得好好的想一想,到底派谁去赈灾比较合适。

刘全福的动作极快,宫里的消息快马加鞭的传了出去,宰相和六部九寺大臣立刻乘车的赶到了皇宫。

等待的间隙,他们凑在一起窃窃私语,推测着皇帝突然召集大家的用意。

宋云毓和宋云尧则是安静的跟在几位大臣的身后,脚步坚定的走进了御书房。

他们刚刚入朝堂,根基皆是不稳,大多以听政为主,不会在朝堂之上乱发言,所以站位也不靠前。

看着已经到达的群臣,皇帝眉宇间的川字似乎舒展了些。

他冲着刘全福指了指面前的奏折,刘全福立刻了然,将奏折从书案上拿起,送到了宰相手中。

“宰相看看这奏章。”

皇帝声音中带着难

以掩饰的疲惫。

看皇帝这个表情,宰相心中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但还是接过奏折认真的看了起来

很快,他的眉头也同样皱成了川字形。

奏折按着顺序往下传,看过的大臣皆是眉头紧锁,直至最后奏折到了宋云毓和宋云尧的手里。

两人看过奏章,稍稍对视了一眼,然后各自移开了目光。

“诸位爱卿有何高见?”皇帝问。

大家的目光皆看向宰相。

宰相上前两步,拱了拱手道:“朝廷每年都拨了银子去地方加固大坝,如若是寻常的雨势,照理说大坝不该被冲垮才是。”

他身后的大臣们皆是点着头赞同。

宰相接着道:“朝廷发的银子都用到了哪里,有没有用在应用的地方,这些都应该细查,不过不是现在。”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赈灾。”

皇帝微微颔首:“继续。”

宰相继续道:“大坝被冲毁,百姓流离失所,然民以食为天,所以最重要的便是粮食一事。臣认为可以从徐州附近的州郡调粮,以解徐州燃眉之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