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盘炕
“主子、夫人,这里除了田帮帮主给找的人外,还有不少人是慕名而来,自愿无偿上手帮忙。”
钱荣见到秦君屹等人,快步迎了过来。
原来,昨日来上工的民众见识到夯土建房的神奇,回家后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传遍了附近各个村庄。
幽州的贫困百姓要么住在茅草屋,要么住泥草糊成的窝棚,根本住不起泥砖房。
多少人终其一生,都没能拥有一栋像模像样的房屋。
得知有这么一种新型的就地取材盖房方法,他们都心热得不得了。
要是能学会这一门建房技术,回家就能自己盖一栋了!
于是,听闻消息的民众们几乎全家出动,和受雇的村民一起前来北岭村,提出以无偿劳作的方式来换取盖房技术。
监工的亲兵们不敢直接用人,正好负责发放工钱的秦家老仆钱荣在巡视上工情况,就问到他面前。
钱荣听秦君屹说过推广技术之事,直接让监工的亲兵安排不请自来的人加入建筑队伍,并命他们加强监督力度,以防有人包藏祸心动手脚。
围观的北岭村村民再也站不住了,纷纷扬起讨好的笑脸,希望加入其中。
钱荣一视同仁,严肃声明一番后把他们交给监工分派下去。
苏云宛看了一圈,所有人都热情高涨,完全没人磨洋工,就道:“要是那些自行加入者也能做到勤勤恳恳,就和其他雇工一样,提供两顿餐食。至于铜钱,干活不输于雇工的,可当作奖励发放。”
“夫人仁善!”钱荣深深一拜,态度与刚认识的时候截然不同。
别人或许不知道,他却心里清楚得很,前段时间的快马加鞭赶路阶段,整个流放队伍的粮食和水都是夫人弄来的。
要是没有夫人,他们绝不可能在穿越灾区时能吃饱喝足,也绝不可能这么快抵达幽州。
这样的女子,又岂是能困于内宅的!
也幸好她没被限制自由,才能设计出土坯版筑建房技术,造福千千万万的百姓。
那些不请自来的人们听到监工高喊着“只要努力干活,秦家就给供饭”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
试问哪个大户人家,不是把干活的人当成牛一样拼命压榨,哪可能有这样的待遇?
唯有秦家,不但无私贡献出独有的技术,还以平等的姿态,真正将他们当人看。
他们停下手中的活,深深地朝坐在轮椅上的秦君屹一拜:“谢谢东家,我们一定尽心尽力,绝不偷懒!”
秦君屹微微欠身回了一礼,轻笑道:“是我夫人念及各位不易,在下不敢领功。”
众人又朝苏云宛拜了一礼,一大串“多谢夫人”、“夫人心善”之类的话脱口而出。
苏云宛笑着摆摆手:“这是你们用劳动换来的,要谢,也该谢辛勤劳作的你们自己。”
此话一出,所有的百姓心中极为震撼,他们第一次听说这种话。
过去哪个雇主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拼命催促他们干活,还以施舍的态度发放工钱。
现在想来,明明是他们付出了劳作,应得的啊!
可是人多活少,他们不想干,有的是其他人干,哪有挺直腰板的话语权。
秦公子能有娶得如此人美心善的夫人,还能任她做主替她正名,其品行之高尚、胸襟之宽广,实乃人间罕有!
从今天起,秦君屹和苏云宛的名声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随着土坯墙版筑技术的推广,飞遍整个幽州地域。
苏云宛看了一眼更加卖力干活的人们,侧身对秦君屹笑道:“就算我不说,你也会给他们供饭,着实没必要提起我。”
“但那些话确实出自你的口中,本该向你致谢。”秦君屹轻轻握起她的手,“宛宛,有很多事不便示于人前,只能深藏功与名,但这些能公开的,我希望能实至名归。”
苏云宛微微怔然,满腔心绪化为无奈一笑:“真拿你没办法。”
另一边,丁志明带着人手去溪边和山里挖了泥土、沙石等材料,还用黄沙和黄泥按一定比例加水搅拌成粘土。
随后,又将昨天买回的部分土砖搬到屋内。只等苏云宛一到,就开始盘炕。
昨天下午,他带着人去砖窑买尚未燃烧的土砖。砖窑管事一听是秦家用砖,心里复杂极了。
如今长史那还没有传下消息,可见州牧大人对秦家态度未明,不能直接拒售。
另外,他昨夜被捆绑着吹了一夜冷风,可不想再一次被抓起来,故而只能憋着一肚子气,将土坯砖卖给他们。
苏云宛到来后,拿出一张设计图纸递给丁志明看。
图纸上画出了炉灶、炕体和烟囱三大结构的位置、面积和高度等数据,还标注了注意事项。
“先堆砌火炕四周,再做内部烟道,做成“己”字形,让热量充分传递,使炕面受热均匀......做好炕面后,再做炉灶和烟囱,让他们首尾相接......”
苏云宛一手指着设计图的位置,一边给丁志明交代盘炕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随后,她便站在一旁,看着丁志明等人动手盘炕。
有了图纸和苏云宛的讲解,再经过将近一个时辰的努力,第一个火炕终于砌成了!
这个火炕的灶台就设立在火炕一侧,通过隔山墙与火炕相接,烧火产生的热气和烟雾通过几字形烟道,给所有炕面供热后,由火炕另一侧的烟囱排除屋外。
苏云宛道:“找些柴火过来燃上三日,仔细检查炕面受热情况和漏烟情况,及时修补。等三日一过潮气散尽,就可以睡人了。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一定要打开点窗缝通风, 免得气体中毒。”
很快,便有人送来柴火、铁锅和水。
把铁锅往灶台上一架,加入热水盖上锅盖,再往灶膛里塞柴点火,铁锅和炕面渐渐热起来。
人们用手触碰炕面,感受到加热的温度,惊叹连连:
“真的有热!”
“太好了,成功了!”
“再也不怕寒冬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