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博陵乱世游记> 第四章 帝王之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帝王之相(1 / 2)

觥筹交错,酒到半酣。

李昰应终于忍不住端着酒杯坐到袁世凯身旁。

李昰应在晚宴期间多次将话题引导朝鲜局势,希望能够从袁世凯口中获取更多的信息。袁世凯虽然年轻,但却巧妙操纵着话题走向,回应滴水不漏。

“袁将军有何教我?”

袁世凯看着年过六十,满脸褶皱的李昰应,知道时机到了,再装下去就过火了。

“大院君认为庆军来朝鲜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是稳定朝鲜局势”,他总不能说是为了干掉自己吧。

“那大院君以为影响朝鲜局势稳定的因素是什么?”

听闻此话,李昰应有些茫然,难道不是自己?忽然想起了今日初见时的对话,犹豫道:“日本?”

“大院君是聪明人。庆军此次入朝鲜,是为了驱逐日本,而对于朝鲜所谓的内乱,不就是你们父子的‘家事’?只要找到一个双方都认同的方案,和平解决是双赢的局。”

“那如何和平解决呢?”

“这我就不知道了。我这里有吴提督的亲笔书信,邀请您共商朝鲜国是。”说着话,袁世凯从怀中掏出了从吴长庆营中求来的信件。

信中内容倒也简单,吴长庆先是问候李昰应,然后又站在宗主国的位置上质问他叛乱,最后让他到汉城外庆军营中一聚。

李昰应也不傻,当前摆明了庆军是支持李熙跟闵氏那个贱人。这次叛乱,他诛杀了很多闵氏亲信。去跟吴长庆见面,这要是营外埋伏着刀斧手,到时候来个摔杯为号,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一个亚洲圈子的人,谁还不知道谁的手段呢?

袁世凯似乎看出了李昰应心中的疑虑,说道:“朝鲜的主政人是大院君或者李熙,重要吗?”

“不重要吗?”

“无论是谁主政,对大清并都不重要!只要朝鲜是大清的藩属,以大清为主。”

听到这里,李昰应心中陷入了沉思,好像真的是那么回事儿。自己“主政”的十年,一直与大清保持政治上的一致,从未有过叛逆的举动,更是以李鸿章的马首是瞻,往来送的金银要按照箱计算……

看着深思中的李昰应,袁世凯继续盅惑到:“杀了大院君对大清有什么好处吗?”

“对于朝鲜局势,庆军主张以和为主。没有人喜欢打仗,如果能和平解决,谁愿意血染疆场呢?”

……

李昰应说服了自己,或者说被眼前的袁世凯说服。

李昰应心想,事情原来这么简单,自己是杞人忧天罢了!

近些日子压在自己心中大石头豁然掀开,日本自有清帝国去应对,至于清帝国,李熙能做“儿子”,我难道不能做“儿子”?对于做儿子,自己可比自己儿子有经验的多!

想到这里,李昰应满饮一大杯。看着眼前这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和蔼可亲起来,开口恭维道:“袁将军少年英雄,未来前途无量!”

袁世凯哪是什么将军,他的原本职务仅是庆军营中的一个参谋,只因为主动请缨,再加入朝表现英勇,奉命总理一营。看似有了权柄,实际上只是战时的任命,并没有什么实质上官衔品级的提升。说到底,也就是个海军士兵罢了!

袁世凯哈哈大笑,称借大院君吉言。

李昰应不会想到,就是这个跟自己饮酒的少年,很快将“总督”朝鲜,成为朝鲜真正的“太上皇”。

天朗月明,一夜无事。

第二天,李昰应为了表现自己坦率,率10多名亲卫随袁世凯前往庆军大营,面见吴长庆。

结果很痛快,吴长庆直接软禁了大院君。随后,庆军入汉城,袁世凯率营中将士一马当先,举枪频频,射杀70余人,其他乱党或顽固派或投降,或逃跑。汉城兵变就此画上句号,庆军未损一兵一卒!

没错,这就是陈博陵的山人妙计。

派庆军中某位有话语权的将士入汉城,降低李昰应的警觉。凭借口舌之力威逼利诱,诈李昰应到庆军营中。软禁李昰应,正李熙王位。

此时,在崇明楼高处饮酒的陈博陵,看着街上的庆军笑了起来。这汉城和平“解放”,定然是自己的计谋成形,没想到这小个子倒是有两把刷子。

计谋看似简单,实际上对于入城的使节要求极高。

首先是安全问题,万一李昰应狗急跳墙,使节很可能被囚禁残害。再者,汉城还有日本人在捣鬼,会不会突然冒出日本人行卑鄙之事,倭寇最擅长这种事情。最后,“舌战群儒”的诸葛亮不是谁都能效仿,胆识、口才、随机应变的能力,缺一不可。李昰应不是傻子,绝对不是被简单忽悠两句,就颠颠跑到“敌营”。

没有人在吃火锅的时候,希望看着旁边桌打架。陈博陵不想看见汉城燃起战火,再加上当日的几分醉意,便出言点拨了袁世凯几句。

袁世凯果然没有让陈博陵失望,完美的实施了“孤身进汉城,计擒大院君”的戏码。

历史上必然有亮丽的一笔,陈博陵如此想到。

至于为什么他断定是袁世凯获得功劳。

亭中喝酒的时候,陈博陵与袁世凯谈论天下之事,袁世凯眼界开阔,对世界各国政治历史有独特的见解。袁世凯虽然没有谈自己的职位,但陈博陵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即便是当前职位不高,也绝不是一个平庸的人。

而这样的人,不会将“平朝鲜”的功劳让给他人。

所以陈博陵虽然没有亲自见到,但也将袁世凯的所作所为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酒杯刚到嘴边,陈博陵停顿下来,喃喃道:“这乱世将至,此人如果不夭折,倒有几分帝王之相。”

可惜,时代变了。中华大地已经不是王朝群雄逐鹿的时代,清帝国像一个富有但年迈的巨人,按照以往王朝更迭的经验,只需要将这个巨人杀死,以巨人为肥料孕育一个新的王朝即可。但现在,随着交通、通信的便捷,世界已经串联成为了一个整体。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世界群雄争夺资源地盘,类似于东周战国时期,群雄争霸。清帝国的政治腐朽黑暗,掌权者骄奢淫逸,羸弱的清帝国被迫站在了世界群雄之中,这已经不是改朝换代的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