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轲怀着疑惑望向了缓缓靠岸的两艘大船,而接下来锦衣卫们的行动也很快解释了胡轲行动的疑惑。
在自己周围这三十几号人登上船之后,又一个穿着飞鱼服的家伙站在船身的一侧,高高的挥扬起了几面令旗。
随后不大的功夫在码头周围各个角落,突然涌现出了一大批的锦衣卫人马。
这一幕直接让胡轲不由的瞪大了眼睛。
放在他也是站在码头上的,在等着船只靠过来的过程当中,他也还在不停的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而在月光照耀之下,周围的环境本就比往日要显得更加清楚一些。
再加上码头周围,本就是一片开发即为完善的地方,并没有多少可以遮挡身影的树木。
周围些许的几亩稻田,此时才从冰封的状态下解冻,也并不是什么藏人的好地方。
而现在,在接到了上头的命令之后,看着这么一大群人突然从地里冒出来向码头这边聚集,胡轲多少有点觉得不可思议。
而让胡轲觉得惊讶的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
在一阵整齐的集合声过后,远处又传来了嘈杂的脚步声。
因为已经上了船的缘故,再加上徐允恭本来就没有下令对胡轲严加看管,此刻就站在大船甲板上的胡轲,能够清楚地看到周围所有的情况。
他目力所及之处,除了方才突然从一旁的田间地头出现的那些埋伏已久的锦衣卫之外。
在从江浦县县城往码头的那条大道上面,同样无数穿着飞鱼服的家伙正压着许多人朝这边走来。
远远的望去,这条队伍仿若一条长龙。
在黑夜之中,根本瞧不见队尾在哪里。
直到这群人都走到码头之上,被锦衣卫用刀枪威胁着列队战争其准备押送上另一艘大船的时候,胡轲才终于看清楚了那些人的打扮。
在这群和自己一样被锦衣卫锁拿的倒霉蛋中,既有衣衫破烂的百姓,也有身着着统一样式服装的一众打手。
衣衫破烂的百姓中胡轲瞅到了几位他看着脸熟的人,这都是那一日带人冲往县衙的队伍当中,站在最前面高声呐喊的百姓。
而这一种打手身上的服饰,胡轲看着就更眼熟了。
这群人都是李善存家的仆役。
胡轲和这群人经历过几乎拼尽全力的打斗,也因此他对于这身衣服记的非常深。
而这被押送队伍远远不止前面这几个人这么简单。
随着队伍的尾巴已经变得清晰可见,胡轲惊讶的发现,在这群人当中竟然有身着铠甲的大明士兵。
除此之外,几名先前戏弄过自己的衙役,此刻也赫然出现在锦衣卫所押送的队伍当中。
而这还不算完,等到前面这一群跟那一日百姓闹事有关的嫌犯都被赶上另一艘船之后,官道之上赫然出现了一架,看上去就不太便宜的马车。
而最终这辆马车直接停在了胡轲所在的这艘船的旁边。
等马车停稳之后,门帘一挑,率先跳下来的,竟然还是两个穿着飞鱼服的家伙。
还不等胡轲纳闷,这又是在护送还是押运着什么人,突然就看到一个蒙着脸的家伙被人从马车当中给“请”了出来。
虽然这家伙脸上缠着的黑布,将他面目遮得十分严实。
但下马之后才走了两步路,那四平八稳的样子,就在宣告着这个人的身份不简单。
初看大人身姿的时候,胡轲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答案。
当看到这个家伙竟然把官场上最惯用的四方步走得如此稳当以后,胡轲已经百分百确定了对方的身份。
现如今被两名锦衣卫压着往船上赶的,正是前一阵还对着一群百姓耀武扬威,百般恐吓的江浦县县令杨论。
只是不知道,杨论现在这副打扮到底是他自己为了保存颜面而特意要求的,还是锦衣卫为了防止事态扩大而强行给他套上的掩饰。
今晚的月光很好,锦衣卫的行动速度也很快。
原本按照正常的速度,这一伙人在乱糟糟的情况之下,想要被赶到一艘大船之上,至少也得一炷香的功夫。
可这伙锦衣卫到底还是有些手段的,在他们的严密组织以及大声呵斥之下,这群人上船的时间最终被压缩到了一刻钟不到。
当确认所有人都上船之后,一阵清脆的鼓声响动,随即岸上的人开始松开绑在码头上的缆绳。
过一会儿的功夫,两艘大船便顺着江水开始往东南方向前进。
在即将离开这片曾经给了自己一个多月喘息机会的土地时候,胡轲最后往岸边看了一眼。
月光虽然皎洁,但无尽的黑夜还是将江浦县的一切都淹没在了其中。
唯有码头上亮着的几把火炬,再向船上的众人证明他们并不是从一片野地里上的船。
胡轲此刻的眼神,望向的正是小渔村的方向。
虽然他与村子里的乡亲们并没有过多的交流,毕竟自己也开不了口说话,而乡亲们也大多不识字,双方的交流非常困难。
但对于那片土地,胡轲还是有着非常深刻的感情。
在过去的一段日子里,尤其是在杨善这个家族离开了之后,胡轲所在的那个小家里边,很轻易的就能感受到来自乡亲们的温暖。
虽然大家伙自己的日子也过得并不阔绰,尤其是在今年遭了入春的这场寒灾之后,就变得更加困难。
但每日里还是有不少周围的乡里乡亲,把自己家好不容易获取来的一点东西,送到秦月茹的手里。
当然这些东西往往都是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比如他们家人自己编制的小筐子,自己凿出的木碗。
至于粮食一类的东西,也不是说没有,但只能说非常少见。
毕竟这本就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季节,再加上大家伙都已经困厄了许久,自家人尚且不够吃,又如何能拿出来接济别人。
但同样即使在最为困难的粮食上,也有人会在好不容易找到一处低价购粮的地方之后,给秦月如捎带上一些。
即使部分村民因为自己口袋里的钱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