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昨晚发生的这一件事情,李明浩对于陈默可谓是十分钦佩。
不仅敬佩陈默能够统领东厂一众高手拥有如此手腕,更是敬佩陈默能够未卜先知,提前预料到有人会对使团不利,所以才会派遣高手来此保护自己。
李明浩本来也是奉了朝鲜王之命,希望大明能够与朝鲜合作,发兵扶桑,永绝后患。
只是他之前一直不知该如何提起此事,毕竟他此次身份只是使臣,能与朱棣见面已经孰为不易,要是再提条件,很可能会被人认定是朝鲜番邦得寸进尺。
不过这个提议要是能够由陈默亲自提出来,那他就不用有这么多的顾虑了。
朝鲜王在这件事情上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彻底荡平隐患。
陈默自然理解李明浩这次前来的目的,同时他也有着和李明浩同样的想法。
两人简单商讨一番,最终决定进宫面圣,要和朱棣亲自商讨此事。
朱棣如今已经下了早朝,并且听说了有关于馆驿遇袭的消息。
在得知身为使臣的李明浩并无危险之后,朱棣这才放下心来。
而这件事情也同样让他对陈默的好感再度加深,要是朝鲜使臣真的在京城境内遇到了什么危险,就算朝鲜王不会追究此事,大明也会因为这件事情颜面扫地,无法继续统御周边的小国。
两人乘坐马车一路来到宫中,而朱棣已经派遣郑和在此处等待多时。
眼见着陈默的座驾驶入宫中,郑和立刻迎上前来:“果然不出陛下所料,陈大人还真的来了!”
陈默率先下了马车,并对郑和深鞠一躬:“郑公公今天怎么没有陪伴在陛下身边?”
“陛下知道陈大人会带着朝鲜使臣进宫面圣,所以特地派遣咱家在此等候,陛下现在正在乾清宫中等待二位,既然二位已经入宫,那就随我一同来吧!”
郑和简单交代两句,随后便带领两人一同来到了乾清宫。
朱棣此时正靠坐在椅子上昏昏欲睡,房间里焚着一炉清香,淡淡的香气萦绕在他们的身边。
陈默在郑和的引领下踏入宫门,并对靠坐在椅子上的朱棣行跪拜大礼:“微臣陈默,携朝鲜使臣李明浩,特来参见陛下!”
闻听此言,朱棣缓缓睁开眼睛:“朝鲜使臣现在何处?”
“微臣在此!”
李明浩紧随陈默之后,一同跪在了朱棣面前。
朱棣缓缓抬头看向跪在面前的两人,脸上流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你就是朝鲜王派来的使臣?”
“微臣朝鲜将军李明浩,参见大明皇帝万岁!”
朱棣微微点头,同时开口说道:“你这个朝鲜使臣倒是要比那扶桑使臣更懂规矩,看来朝鲜王这次的确是对你寄予厚望!”
“我王身体欠佳,再加上最近朝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所以无缘拜会大明大皇帝,国王对此深表遗憾,特命微臣向大皇帝禀明详情!”
在场的众人全都知道,所谓的身体不适不过是托辞而已,朝鲜虽然只是一个小国,可是朝鲜王身为一国之主,就算身体真的有恙,也同样会有御医为其诊治。
之所以朝鲜王不能亲自动身前往大明,那是因为身为王者始终要保持自己的威严。
虽然朝鲜的确是大明的属国,可这并不代表朝鲜王就能卑躬屈膝,前往大明朝拜。
能够派遣一名大将军作为使臣,不远千里来到大明,这就足以说明朝鲜王对于大明的态度有多热切。
朱棣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并未深究此事:“朕记得昔日先帝在世时,你们朝鲜王便是受到了我大明册封。”
“如今想来,朝鲜王应该已经年逾六旬了吧?”
“回禀大皇帝,我王如今已经六十三岁!”
“朝鲜王如今已经是花甲之年,可却还要统领朝鲜,抵御外敌,再加上之前倭寇一直在朝鲜兴风作浪,他的身体因此欠佳也是常理。”
“朕的宫中还收藏有不少的灵药,其中有些全都是各地藩王进贡而来,朕的身体还算康泰,等你离京之时就带一些这宫中的灵药回国,也好给朝鲜王调理一下身体,略表朕的心意!”
“多谢大皇帝关怀,我王知道大皇帝的这番苦心,一定会感激涕零!”
“将军说的太客气了,我大明与朝鲜睦邻友好,虽然有着从属之称,可是两国素来如同兄弟,向来没有任何隔阂。”
“之前扶桑倭寇在朝鲜频频作乱,这件事情也是我大明后知后觉,这才没能提前干预此事,致使朝鲜百姓受到了倭寇骚扰。”
“等将军回国之后,还请将军向朝鲜王说明此事!”
朱棣拿出了相应的态度,也算是礼贤下士。
而在听到了朱棣的这番话后,李明浩的脸上也不禁流露出了笑容。
“大皇帝的叮嘱,我一定会和我王说明,其实微臣这次前来还有一件事情想和大皇帝商议!”
朱棣闻言微微点头:“将军有话尽管直说!”
“我王这次派遣微臣前来,是希望大皇帝能够发兵扶桑,借此机会当凭周边祸乱。”
“我王知道扶桑倭寇之前也一直在贵国的浙江沿海地区兴风作浪,认为倭寇之患不能不除,否则日后必将酿成大祸。”
朱棣伸手轻捻胡须,同时淡淡开口说道:“这件事情朕也的确有所考虑,但是说句实话,想要荡平倭寇恐怕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
“且不说我倭寇我大名远隔重洋,就单单是辎重给养就难以跨海运输。”
“更何况我大明如果真的要派遣军队出海作战,那就需要派遣比对方多出数倍的军力,两国海上距离实在太远,这一路上沿途漂泊,也没有地方可以落脚,如果派遣军队出征,那实在是犯了兵家大忌!”
朱棣作为古代最顶尖的战略家之一,他的眼光的确十分毒辣。
这番话一说出口,陈默和李明浩便全都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朱棣之前的确曾考虑要发兵扶桑。
若不是有过这方面的考虑,那绝对不会将问题分析的如此透彻。
而这也恰好引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