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了陈默的这番言辞,周正差点被气的背过气去。
他的确是受到了朝中某些官员的授意,想要借此机会杀杀陈默的锐气。
其实陈默与朱地商讨了什么事情,这些官员全都心知肚明。
平日里陪伴在朱棣身边的那些太监早就已经被这些官员私下收买。
而他们也可以借助这些太监窥视龙颜,好能提前得知朱棣的性情如何,借此决定有些事情该不该上报。
别看他们个个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可实际上他们在朝中围观却仍旧是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有半点马虎。
能够站在这个金殿之上的全都是各地推选出来的人才,通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这才有了这个入朝为官的机会。
他们口口声声说的是忠君爱国,为民分忧。
可实际上心中唯一的盘算就是保住自己头上的乌纱。
这个周正不过也是如此。
他也是因为当初拜入了大儒门下,再加上朝中有同门师兄为其运作,这才能够一路攀升,到了京城做了个六品小官。
别看他现在的官职只有六品,可他日后的前程确实不可限量。
这不仅是因为有他那位师兄的庇护,他让他已经在朝中这些官员们的面前混了一个熟脸。
同时也是因为此人年轻。
他现在不过而立之年,虽然照比陈默的确年长几岁,可是与其他官员相比,他现在却是正值青春。
就算他在朝中没有任何的攻击,只要能够熬到一定的年龄,同样可以得到朝廷的提拔,能够拥有晋升的机会。
而他此次这番举动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在那些看好他的朝廷官员面前表一表忠心,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得到更多官员们的支持,同时也希望能够争一争陈默身上的光环。
陈默现在虽然是朱棣心中的忠臣,可是在其他同僚的心目当中,陈默却是眼中钉,肉中刺。
其他的官员平日里行事都要看朱棣的脸色,只有他陈默我行我素,不仅对皇权没有半点敬畏,甚至还将手插到了朱棣的家事之中。
就他之前的那些所作所为,换做旁人身上恐怕早就死上十次百次了。
可是他非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地位还水涨船高。
如今他不仅是主管东厂的官员,同时还是太孙朱瞻基的老师。
朝中文武谁不知道朱棣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太孙。
要是不出意外的话,太子之位日后早晚会落在太孙的身上,而他陈默也将摇身一变成为太子太师。
陈默现在不过区区二十几岁的年纪,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更具威胁性。
之前也曾有人试图拉拢陈默,可最终却都未能成功。
这样一个年轻干练而且还不能被他们拉拢的官员,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最为危险的存在。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些官员才想方设法的要打压陈默,甚至不惜拉出一个愣头青,也要将陈默拉下水。
周正之前便听说陈默,能言善辩,却没想到对方的一张巧嘴竟然能将死人说活。
他刚刚可是抓到了陈默的痛点,想要以此大做文章,却没想到陈默三言两语化解了危机,现在反而还倒打一耙,将所有的问题全都归咎到了他的身上。
周正毕竟是从下方被提拔上来的官员,他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
至于之前那些口口声声说会支持他的官员,现在则全都变成了鹌鹑,甚至连看都不愿看他一眼。
这些官员之前都在陈默的手下或多或少的吃过些暗亏。
就连被他们之前奉为头领的李宗元都因为陈默的一番斥责而选择辞去官职,告老还乡。
要是他们也挨了陈默的一顿痛骂。
那他们又有何脸面继续在朝中任职?
眼见着周正不再说话,陈默知道这已经是自己的主场。
他再度转头,看向坐在龙椅上的朱棣:“陛下,微臣之心天地可鉴,依照微臣拙见,想要和朝鲜达成合作关系,那就必须要杜绝扶桑这个隐患。”
“我知道朝中许多大人和我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在我看来这些大人们的看法实在太过粗浅。”
“他们只能看到眼下的利益得失,根本看不到以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他们当中的有些官员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天下百姓考虑,可实际上他们所考虑的不过是在自己的任期之内能否留下一个好名声。”
“微臣与这些大人都是同僚,所以我十分了解他们心中的想法。”
“他们不愿被扣上一个穷兵黩武的骂名,微臣不怕,只要能够为大明消除隐患,只要能够让天下四海升平,就算是要微臣背负千古骂名,臣也在所不惜!”
陈默这番话不仅彻底堵上了他们的后路,同时也给自己冠以了一个光辉正大的形象。
而在听到他的这番慷慨陈词之后,在场的一群武将纷纷鼓起掌来。
尤其是之前负责带兵前往朝鲜的丘福,此时看向陈默的眼神更是充满了欣赏。
至于那些刚刚吃了暗瘪的文臣,现在则是各个脸色铁青。
陈默已经与他们交手过了很多次,对于他们的那些托词实在是再了解不过。
所以还不等他们开口,陈默便已经将他们那些所谓的理由全都阐述了出来。
他们被陈默抢占了先机,而且还被陈默,借此机会骂了个狗血淋头,心情自然是十分恼怒。
可是陈默现在已经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光辉正义的形象,他们要是再在这件事情上刁难陈默,那很可能会成为众矢之地。
这些文臣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于是纷纷偃旗息鼓,再不像之前那样昂首挺胸。
今天的这场博弈,他们终究还是棋差一招。
朱棣坐在龙椅之上,自然明显看到了下方出现的变化。
他知道陈默这次又凭借这张巧嘴说服了这群食古不化的文臣。
他的脸上流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同时开口对陈默说道:“陈子秋,你还真是好大的胆子,宁愿背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