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可能是这些八卦新闻的没有被污染的一片净土。
兴许这次的八卦新闻也会像上次的一样都是虚惊一场。
还说李想今早临时有事不能来接小豆子了。
李想的不来。
很可能就是为了尽快的把这些不实的八卦新闻压下去。
所以综合考虑现在不说也是对敏感的小豆子更好保护。
一直对八卦新闻不感兴趣的张鹏天。
见饭桌上的三个女人神神秘秘的模样。
误以为是在讨论他今日所做的几道菜不好吃。
所以脸色阴沉的咳嗽了一声说:
“我知道今早有几道菜的盐巴放多了。我说你们几个有意思没意思。实在不愿意吃就别吃。干嘛总在哪儿瞎嘀咕?”
也许是因为人老年纪大的原因吧。
在听到有几个年纪大的街坊闲聊时说自己记忆力不行了。
父亲也自我怀疑的感觉自己的记忆力明显不如以前了。
做饭的时候总是会自我怀疑的把调料多放或者少放。
实际上这些都是父亲的记性还很棒。
那些只不过是他臆想出来的罢了。
张玲三人在听到父亲的话语。
面面相觑了一会儿异口同声的摇头回答说:
“没有呀!”
说罢!
三人立刻把之前刚刚尝了一小口就放在碗里的食物喂进嘴里。
然后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点头分别赞扬着。
巫曼咀嚼完先说:
“嗯,这凉拌三丝香脆爽口,酸辣适中,我最是爱吃了。”
阎瑗接着说:
“伯父的凉拌无骨鸡爪,麻辣鲜香,越发的好吃了。”
张玲见父亲狐疑的目光审视着巫曼与阎瑗。
她并没有直接给出评价。
而是伸手搭在小豆子的肩膀上示意说:
“爸啊!你就算是不相信我们。那你应该相信小豆子吧。不信,你可以再问问小豆子。孩子是不会骗人的。这话可是你常说的。”
孩子是不会骗人的。
张鹏天在抚养张玲的时候。
也许会相信这是有可能的。
但在当今社会上就变成了一个伪命题。
恐怕绝大多数成年人都不会相信。
因为几乎每一个经历过童年的人都知道自己在童年说了什么谎言?
又怎么会轻易相信其他孩子是不会说谎的?
以前!
社会的主流是流传千年的传统美德文化。
最先重一个真诚。
对孩子的首要常规教育就是不说谎。
确实能培养出不少童年不会说谎的孩子。
现在!
当社会主流倡导尊重人性与自由。
滑稽的把真诚当成了傻!
对孩子的首要常规教育依旧是不说谎。
而身为孩子的父母却每天谎言满天飞。
对孩子承诺鲜有真正履行到位的。
潜移默化之下。
孩子自然学会了身为父母的那一套虚伪。
孩子最终恍然大悟道:
“哦,原来大人口中的真诚不说谎是这样啊!”
不过,父亲还是多半愿意相信小豆子不说谎的。
因为从接触小豆子这段时间里。
父亲确实没有发现小豆子有满嘴谎言的习惯。
按照张玲的意思询问了小豆子。
小豆子则用实际行动回答了父亲的提问。
只见一双小手捧着空碗置于张鹏天面前说:
“外公,鸡蛋羹还有吗?小豆子还想吃半碗。”
父亲立刻起身接过小豆子的碗,激动的连连说了几个“有”。
然后,仿佛年轻了几十岁,步履轻快的转身走向厨房。
看来这对父亲来说绝对是最好的回答。
早餐过后。
先送小豆子上学。
然后,再把阎瑗送到了单位门口。
这时候车上只有她与巫曼。
巫曼看到张玲面露喜色的模样。
她带着几分担忧的问:
“张玲,你就一点儿都不担心!”
张玲瞥了一眼一旁的巫曼淡然的问:
“担心什么?”
“担心那些同事今天又借着那些不实的八卦新闻为难你。”
“我担心了。难道那些同事就不为难我了?不会吧。”
“可是……”
“没啥可是的。这种事对我来说貌似已经轻车熟路了。担心那么多也没有用。”
“那总该想想应对之策吧。”
“不用!车到山前必有路嘛。你说是不?”
说实话,对张玲来说那些同事的为难无非就是那么一点招。
张玲只是觉得太小儿科了。
根本没必要专门想应对之策。
而巫曼之所以这么问。
一方面是替老夫人观察一下张玲的能力;
另一方面则是巫曼真愿意把张玲当朋友知己对待。
只因为巫曼亲眼看到张玲把小豆子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养了。
单凭这份善良就值得她巫曼付出真心了。
可是巫曼的今早在听到阎瑗说的那两条八卦新闻之后的反应。
确实让张玲感到有些意外了。
既然巫曼表示要与她成为最好的朋友。
那么在听到相关事件相关真相以后就不应该是淡漠。
若说在家中时,巫曼碍于有其他人,不方便询问,那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现在车上只有他们二人了。
巫曼依旧表现的无动于衷。
这就不禁让张玲觉得巫曼很可能早就知道她的家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