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了一下,确实不错。
不过他也谈不上喜欢。
浅尝即止。
“这是没发现?”戴伯伦问道。
“是啊。”
“日谍还真是隐藏的深。”
“代办和莘志业共事这么久,有觉得奇怪的地方吗?”朱越问道。
“我这几日也在想,但却没有什么奇怪的可疑之处。”
“一点值得怀疑的地方都没有吗?”
“确实没有,而且他也很少离开公使馆。”
“很少?”宋书堂抓到这两个字。
“对啊,你们不是监视了他一段时间,他确实不怎么离开。”戴伯伦说道。
这段时间的监视。
莘志业很少离开公使馆不假。
但你说莘志业从迁渝到山城之后,都很少离开公使馆,宋书堂认为不对。
毕竟现在是工作已经进入正轨,莘志业为了安全起见,在没有任何工作的情况下,不怎么离开公使馆,大家能理解。
可刚来山城的时候。
那是很乱的。
很多机构迁渝。
当时日本人需要山城的资料肯定是非常大量的。
甚至于到了山城之后,莘志业要如何和日本人联系,这些都需要接触。
而且随着百姓和机关等公司迁渝的混乱时期,也是日谍小组潜伏进入山城的最佳时机。
莘志业不可能一直躲在公使馆内吧?
宋书堂当即提出自己的怀疑。
朱越也觉得有道理。
可戴伯伦还是坚持说道:“他真的很少离开,而且他负责的工作并不需要离开公使馆,有时候出去开会参加活动什么的,也不会带他去。”
“前一段时间也没有离开公使馆吗?”
“没有。”
奇怪!
上口亜希子说莘志业很有可能负责,御木孝太等人潜伏山城的准备工作。
他都没有离开公使馆,他怎么负责的?
再说莘志业最早可是负责调查正田和也的,他并非是不能离开公使馆。
总之戴伯伦的话,让宋书堂心中起疑。
“有没有可能莘志业不需要离开公使馆,就能和上面的人联系?”朱越提出一种假设。
也只有这一种假设,可以解释。
“电台?”戴伯伦立马说道。
公使馆内是有电台的。
但电台直接联系不到他们国内。
距离太远,功率不够。
所以需要中转,中转也是他们自己人在国外负责,不在他们国内,也不在中国。
只是他们的电台是备录在案。
是合法电台。
如果说莘志业不离开公使馆,就能和日本人联系。
那么除了电台,戴伯伦想不到
“你们的电台没有专人看守吗?”朱越问道。
“有专门的负责人,但毕竟和国内联系不多,一个月有两次规定的联络时间,除了这两个时间点之外,通讯室的门基本上都是锁起来的。”戴伯伦说道。
那么莘志业确实有可能进入通讯室,利用电台发报。
毕竟他联络日谍。
距离没有跨国那么远。
“没有人发现通讯室被人进入过吗?”宋书堂也开口询问。
毕竟如果莘志业真的是利用公使馆内的电台,那么肯定不是一次发报。
而是经过很多次发报。
甚至于还接收过。
那这次数多了,就没有人会发现吗?
“没听人说过。”戴伯伦说道。
“通讯室是谁负责的?”
“要见吗?”
“叫来。”
戴伯伦很快将负责通讯室的人叫过来。
人被带过来。
是他们国家的人。
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
中文甚至都有些磕巴。
但她平常也不必使用,发报接收电报,都用不到中文。
因此现在朱越询问,戴伯伦负责翻译。
问的问题就是她有没有觉得,通讯室被人进入过。
但这个女人却摇头表示没有。
朱越不死心追问各种细节,女人都回答没有觉得通讯室被人进入过。
等到女人离开。
宋书堂说道:“按照莘志业的能力,就算是进入通讯室,同样也不会被发现,再说她一个月可能就进去两次,半个月进去一次,十几天的间隔,里面的东西就算是真的挪动了位置,她都不一定知道。”
“所以真的是利用公使馆内的电台?”朱越问道。
宋书堂觉得有可能。
毕竟公使馆内的电台,不会被查。
其次就是这个公使馆天时地利人和。
通讯室内就没有人。
这不是莘志业最好的机会吗?
“现在就能解释,他为什么很少离开公使馆了。”戴伯伦觉得有了重大发现。
可是宋书堂却提出疑问:“他和日本人联系可以利用电台,不必离开公使馆,可是他要做前期的准备工作,难道也不用离开公使馆吗?”
“做日谍小组的前期准备工作,只是上口亜希子的推测,或许莘志业根本就不负责这些呢,他可能和御木孝太的日谍小组,压根就没有关系呢?”朱越提出这样的怀疑。
这样说也有道理。
可宋书堂觉得上口亜希子如此处境之下说出的话,肯定有一定的可信性。
而且莘志业就算是不负责御木孝太。
难道还不负责其他日谍小组?
正田和也都要负责。
别说莘志业了。
你在公使馆内,你能获得什么情报?
可能就是你的身份是极佳的掩护。
日本人可以将任务给你,你下达给其他的日谍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