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影视诸天从流金开始> 第597章 神话(充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7章 神话(充军)(1 / 3)

“这是?!这些东西…赵府令是从哪里来的?”

蒙恬翻看完手里厚厚一叠资料,惊疑不定地看着易华伟。

作为常年跟匈奴骑兵交战的将领,蒙恬自然明白马镫、马鞍、马蹄铁对一个骑兵的战力提升有多大。

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开始大规模扩充骑兵。秦国在边境地区分置“外黄门”、“内黄门”两大骑兵营,每营有三千名骑兵,同时还有“侯服骑”、“千人骑”等特种骑兵部队,总数达到了五万以上。

在装备上,秦朝的骑兵也配备了更为精良的马匹、盔甲、长枪、钢剑等武器和防护装备。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曾下令将马匹进行分类,按照品种、年龄、体型等因素进行划分,以便精准配置给相应的骑手。此外,秦朝的骑兵通常还会配备强弓硬弩等远程武器。

但秦军的骑兵部队是以轻骑兵为主,快速机动,强调游击战术,能够在战场上进行突然袭击、追击和破坏敌军阵线等任务。同时与秦军的步兵、车兵等其他作战部队相互配合,形成严密的立体作战体系。

秦朝时期的骑兵数量、装备和战斗力都有很大提升,成为了秦国的主力部队之一,对于秦国的统一和扩张发挥了重要作用。

骑兵,是冷兵器时代的王者。谁拥有一支精良的骑兵部队谁就能纵横天下。但骑兵的作战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跟随着骑兵装备的发展而一步步演化,最终在蒙古帝国时期达到了巅峰。而决定骑兵作战方式最重要的一个装备就是——马镫。

有过骑马经历的人应该知道,骑马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奔驰起来的马上保持平衡就不容易了。

再想象一下,骑兵们如何在奔驰的战马上挥舞兵器高接抵挡、突刺劈砍呢?所以最初的骑兵,很少参与肉搏战。都知道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骑射”才是骑兵最初的主要作战方式。

大秦的骑兵既要有较好的弹跳能力上马下马,又要靠双腿的力量夹住马的肚子,还要有腰臀力量和技巧保持平衡,让自己可以稳稳地骑在马背上。同时还要腾出至少一只手用矛去刺敌人,所以需要较好的身高、体能、素质、训练。所以说,这时期的骑兵,不仅是个技术活,还是极少数优异人材的专利。

想想,秦国近三千万人口,百万虎贲才挑选出五万不到的骑兵,不是没有马,而是没有骑士。

《史记》关于长平之战记载得很简练:

…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

这里的“五千骑”就是指的秦军的轻骑兵。骑兵对马的驾驭能力有所加强,但大多数骑手们的双手仍然不能解放出来。轻骑兵依然不能装备杀伤力较强的冷兵器,只能携带轻弩、短刀、短矛等。

如果这个时候的骑兵需要射箭、射弩,那么大多数骑兵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在骑马跑到距离敌军敌营一定距离的时候,骑兵们会跳下战马,拉弓架弩,然后射上一两箭,最后迅速跳上战马离开。因为他们要当心敌军的强弓和掷矛手。

这时候的将领们还没有意识上“爬上战马”、“跳下战马”、“双手不解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马镫或者类似马镫功能的东西并没有发明出来。

因此,没有冲击力强、杀伤力强的骑兵,更不会有重装骑兵,至少在西汉以前,没有类似于马镫功能的工具,骑兵们只能承担侦察敌情、骚扰后勤、借助天堑阻断和偷袭空虚敌营的战场功能。

而在马镫没有发明之前,不仅骑兵的作用发挥不出来,就是战马也一样。比如给马匹安装护甲、尖角等就显得多余了,骑兵作用不大,不用额外花钱装备马匹。

可以说,易华伟拿出来的双边马镫将会骑兵成为冷兵器时代步兵的梦魇,战争的主角,导致战争逻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而马蹄铁不仅可以加固马蹄,有效隔离地面坚硬的物质防止马蹄磨损,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长战马的寿命。

有了可以全力冲刺的战马,以大秦骑士的身体素质,加上双边马镫,解放双手后的骑士,可以更长时间地骑着战马,挥舞着长刀,可以随时在马上背上拉射强弓,成为真正的“马背上的民族”,震撼和鞭挞整个世界。

“呵呵~,我说我是做梦的时候有个白胡子老头教我的你信不信?”

看着一脸震惊的蒙恬,易华伟笑了笑:“你应该知道,我跟易小川来自同一个地方。这些东西,在我们那里连小孩子都知道。”

“这…这不可能!”

蒙恬不敢置信地连连摇头,易小川虽然有时候会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但蒙恬只当他是胡言乱语,如果易小川知道,为什么不告诉他?难道他不知道这些东西的重要性?

“蒙将军,”

像是看出蒙恬所想,易华伟笑了笑:“我知道,易小川自然也知道,而易小川为什么不告诉你,那就只有你自己去问他了。”

“关于马镫、马鞍、马蹄铁这几样东西,陛下有令,此事严禁外泄,所有经手工匠需严加看管起来,做出成品确有成效,陛下重重有赏。”

顿了顿,易华伟看着蒙恬道:“这卫生防疫手册,可以有效减少民夫们身染疾病的概率,我已经禀奏陛下,陛下同意以你这三十万民夫作试点,若有成效,则在全国施行。”

“诺!蒙恬领命!……你会这么好心?这防疫手册若真有用,也算你做了点好事……那这个呢?”

听着易华伟已经禀明秦始皇,朝咸阳宫方向行了一礼,蒙恬心头的疑虑打消了一点,拿起最后一份手册看向易华伟:

“这宿麦磨成粉,果真比麦饭好吃十倍?”

“宿麦”,是这时期人们对冬小麦的称呼,小麦是外来品种,殷周时期才传入中原。最初的时候,小麦的栽培季节和原有的粟、黍等作物是一样的,即春种而秋收。

但渐渐地,擅长种庄稼的周人农夫却发现,小麦的抗寒能力强于粟而耐旱却不如,最适合小麦播种生长的,不是春天而是秋天。于是,当某位不知名的周人农夫试着将一捧麦种留到秋初才播种时,冬小麦,也就是“宿麦“便应运而生了。

由于北方的粮食作物多是春种、秋收,每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