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撤离泉城
章毅和几个没有离开泉城的同学,被王兴周主任召集到一起说道:"你们不管到什么地方,总要演戏吧。一点服装、道具都不带,总不是办法。你们几位打点出一副戏箱,我想办法远出去。"
几个同学都觉得王主任说的有道理,不管走到哪里,要谋生,还得靠自己的本事吃饭,有道是天旱饿不死手艺人。况且,唱戏的人,还应该为抗日做一点应做的事情。
当他们走进齐鲁剧院的剧场,看到低垂的帷幕,整洁的座位,仍然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大家都有些凄然。
走进化妆室、服装室、道具储藏室和乐器室,看到那整整齐齐的服装道具、中西乐器,那些钢琴、贝司、提琴似乎还能发出悅耳的声音,笙管笛箫各种打击乐齐奏出通场曲牌,他们真不愿打乱这布置好的艺术之宫。
就是那些神奇的砌末,魁星、财神、加官、雷公面具,龙、,虎,兔,驴形……件件都是美好的艺术品,这一切都将陷入敌人之手。
怀揣着对戏曲艺术的崇敬之情,一个通宵,他们就整理收拾出,足夠一个像样的班子演出的服装道具。
天色微明时,又响起了一阵爆炸声。他们急忙拿起自己简单的行李,恋恋不舍地走出这生活学习了三年的剧院。
那图书室满架的经史子集和古典文学,现代文艺理论、欧美及亚洲戏剧名著,那些教具,同学和老师生活用品,全都遗留在这里了。
同样,王大爷从京都带来的书画作品,精美瓷器,青铜器具,只把有文物价值的带走了,其它也只有送给不走的近邻。
王主任还是有本事,不知找了什么关系,居然把二十多个戏箱托运到了河南开封。章毅他们几个同学忍饥挨饿,扒火车顶风冒雨,最后也到达了开封。
玉婷的父亲王心如本意想回老家躲避战火,赵师傅入情入理的分析目前的战事,当说到佟麟阁军长,赵登禹师长英勇抗敌,殒命沙场的悲壮之情时,他泪如雨下,几乎不能自持。最终,王心如在赵师傅的劝说下,也同意带着两个女儿随春华社往南方而去。
月楼本来也想随汪铁山返回京都,去海棠峪探望舅舅舅妈,也不知他们是否受到战火的波及。可如今春华社年轻人只剩下自己和燕云。再要离开,于心不忍。只能托汪铁山去打听一下。
梁荣菁不想和王大爷他们一起离开,可津浦线上的火车票实在难搞,而她也不愿自己掏钱所以,只有先跟着王大爷离开泉城,见机而行了。
赵师傅曾在二十九军,教过武术和刀法。与赵登禹师长有过交道,也很了解国民革命军中一些见不得人的做法,对于二十万大军,也没有抵挡住日军8千人的进攻,非常失望。决心留在山东,与敌周旋。
王大爷一行坐的车,只能开到曲阜,就返回了。他们在孔府附近又租了五辆骡车,连人带戏箱一路奔向湖北而去。
柏森院长和河南抗敌后援会拉好了关系,在相国寺的剧场里演出。这场演出属于募捐性质。
后援会组织的,以慰问前方抗敌将士筹集基金的名义,票价虽然不低,给齐鲁剧院一点微薄的报酬。这还要感谢王主任让我们收拾一副戏箱,不然赤手空拳也没法唱戏。
章毅他们一群同学就仰仗这点微薄的收入,维持最低的生活。每人每天吃两歺红高粱面加一点白面的花馍,喝碗绿豆丸子汤充饥。
没有演出之前,柏森院长召集全体人讲话。号召大家同舟共济,渡过难关。坚持用戏曲作为武器为抗战作出贡献。
此后,又有不少同学辗转来到开封。虽然有住房,可没有被褥。院长向同学们交了底,他身上只有四十二块钱,又向抗敌后援会借了一笔钱,给大家买了几捆稻草,几十条棉花胎,把稻草铺在地上,两个人盖一床棉花胎,解决睡觉的问题。
尽管条件艰苦,为了解决路费的问题。每一个同学都分担了许多活。自己写海报,贴海报。舞台上的杂活,装台、管箱都有学生分别担任。
大家饱含激情的演出了国难大悲剧《岳飞》反响很好,一些学校、商家也前来包场。以后便演出一些传统戏。尽力在开封演出二十场后,勉强凑足了路费又一路南下汉口
相比齐鲁剧院,王大爷的春华社可算历尽艰险。五辆骡车一路晃晃悠悠总算进入了河南境内。大家都十分疲惫,只有燕云说着笑话,"在舞台上咱们是二三步行遍天下,如今是二三天也不过是百里之遥。"
好不容易进入河南境内,打算尽快接近铁路线,坐火车奔汉口。可就在到了一个叫牛头山的地方,忽然涌出了一伙土匪,把他们团团围住。
虽然这些强盗手上拿的不过是大刀长矛,仅有几支火铳,可人数众多。就把他们连人带车掳上山去。燕云说:"他们怎么没说,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打山前过,留下买路财。"月楼责怪他,"这种时候你还开玩笑。"
待解去每人蒙眼的黑布,才看到的是一片村寨的模样,户户炊烟起,家家鸡犬声。完全是普通村里人的居所。田野中还有人在劳作。
当这些土匪打开戏箱之后,发觉并无大洋金钱,只是一些唱戏的衣裳。一个头目模样的人就去禀告寨主。这个时候燕云还不忘开玩笑。"是不是牛头山的牛皋该出场了。"说完就后悔了,看了月楼一眼。几个女人吓得大气都不敢喘。
不一会,只见一个老妇人,在一些汉子的簇拥下。来到他们的面前,"你们是唱戏的,会唱梆子吗?"老妇人很和气的问道。
众人面面相觑,王大爷冲老妇人一拱手。"我们是唱戏的,可我们唱的是京戏,不会唱梆子。"
"会唱花木兰吗?"老妇人仍是和颜悦色地问。
"我们唱的《花木兰》在京都、泉城都很受看客的喜欢。"王大爷也很礼貌的回答。
"你们在我们这里唱一出《花木兰》怎么样?"老妇人说。
"这,唱戏没有问题,唱完戏之后,你们能放我们下山吗?"王大爷看出老妇人是主事的人。
"只要你们唱好这出《花木兰》一定送你们下山。"老妇人肯定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