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把子来历
月楼和梅影每天在大伙练完功后,都要再练一会把子功。每次王大爷都要投去赞赏的目光。他对大家说,光练不说是傻把式,光说不练是假把式。你们也得知道把子的来历。
这个戏曲把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狩猎,以及奴隶社会的战争、格斗场面。而真正一招一式来源应该是从武术而来。
虽然,戏曲把子来源于武术,但它与武术又是大有区别。在戏曲中,把子功的表现方式与兵器的拿法和用法有所不同。比如:大刀的拿法和用法就不一样。
武术的拿法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而在戏曲中则相反。此外,戏曲演员穿着服装,戴着盔头,足踏厚底靴。这就与武术习练者,穿着便装有显著的区别。
打靶子是为了模拟双方厮杀或格斗的场景,根据角色的人物性格、情感,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需要用手中的兵器展现出不同的效果。这种技艺将武术动作的速度与戏剧表演的优美巧妙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舞台艺术形式。
把子功是戏曲前辈的艺术结晶。把子也叫刀枪把子。是传统戏曲演出用的武器道具的统称,所以训练唱戏的武打技术的基本功叫把子功。
它和毯子功、腿功并列为演员进行形体基础训练的三大块。在戏曲表演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戏曲舞台上,常见的刀砍、枪扎、剑剌、棍扫等,持械对打和单人表现耍下场,以及徒手格斗等和舞蹈动作叫做打把子。
它是衡量一个演员技术是否全面的重要标志。训练把子功,对于咱们唱戏的十分重要。
王大爷的一席话,让在场的人明白了唱戏这种艺术,哪怕是一个小的表演环节,也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玉婷和燕云看着月楼和梅影打了一套《穆柯寨》的把子和枪架子,两个人眼里都饱含着爱意。顺畅、而又能使每一个亮相,都有一种雕塑感。玉婷可不干了,"师姐,我演杨宗宝的时候。你可没有这样的表现呀,你偏心眼儿。"
梅影说,"我和你在台上心心相印,在台下是姐妹情。现在可不是在台上,你吃的什么味呀。"梅影嗔怪的说。
玉婷和梅影自打在春华社配戏,戏迷们就把这两个小姑娘称为台上的金童玉女。凡是她们俩演的戏,都有人送花、送吃食。到后台索要签名照。这
报纸上经常有文人给他们写评论。也有的写诗赞美道:飞来一凤名玉婷,欲求飞凰是梅影。春华姐妹各展艺,渝州戏苑有才名。
燕云常戏说月楼、梅影、玉婷是春华社的三大头牌。实际上,他们都是春华社的主要演员。而章毅的架子花脸,武花脸的戏,燕云的文武丑,莲芳的老旦戏。
都有一些戏迷追捧。他们演的群戏。互相棒得很严,充分体现了一棵菜的精神。出了些小事故,也是相互补台,普通事故,看客是根本察觉不到。
所以,春华社演出的戏,都能受到看客的欢迎。上座率也不低。
王大爷已经逐步提高这些徒弟们的,薪酬、待遇。而小丽的银还高于这些徒弟们。这是因为她并不是王大爷的徒弟,在河南也唱了不少大戏。在春华社算是外来搭班的。
就这样,梁荣菁还不满意。虽然,小丽也有一部分戏迷追捧。可和月楼、梅影比起来,从技艺上来看,还是差了一些。
她在外交际,还是为了早日离开王大爷的春华社,让小丽挑班,自己当老板好赚大钱。可她就是没认清当前的形势。渝州虽然是大后方,戏班还能唱戏,然而,架不住日本飞机常常骚扰,轰炸城乡。常有躲警报的日子。每一个人都在战争的阴影之下生活。梁荣菁的愿望很难顺利实现。
接连碰了好几次钉子,可是她并不气馁。这不,喊着女儿就来到了刘太太家里。
刘玉燕早就在刘太太家了。一进门,就感觉,到处显示出富豪之气。丝毫没有军人家庭的感觉。像极了是暴发户之家。
单看中堂上挂了一幅下山虎的国画,也不知是哪一个蹩脚的画师画的。老虎的精神差了许多。毫无威慑力。
使人想起了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这句话。这就是一只病大虫。从景阳岗上被轰下来的。
下山虎的国画下,是一个德式大沙发。刘太太就端坐其上。两侧又摆着一些,梨花木的太师椅,中不中西不西。这就看出了主人的品味。不咋的。
刘玉燕和梁荣菁母女,就分坐在两侧的太师椅上。今天,梁荣菁逼着小丽穿了一身水红色的旗袍,倒是对了刘太太的品味,可怎么觉得就像百乐门的舞女。
刘太太毫不掩饰的从上到下,打量着小丽。很像是在性口市,买骡子买马,看牙口看蹄子。 弄得小丽很不自在。
就连刘玉燕,也就是惠子异样的看着刘太太,目光中一闪,流露出鄙视的神色。
"刘太太,我们家闰女可是春华社的当家花旦,什么《玉堂春》《金玉奴》很受戏迷的追捧。她一唱这几出戏,台底下的叫好声,掌声不断。还有的太太,看到悲伤的时候,就忍不住掉眼泪呐。
"你家姑娘还不错,该长出来的地方都有了。身材也不错,双眼皮、大眼睛,化上妆准错不了。"刘太太开始给结论了。
梁荣菁抓住这个时机,对小丽说:"快叫干妈!谢谢干妈!"
刘太太嗔怪的看了梁荣菁一眼。心里话,这个唱戏的也太猴急了。她自己又得端端架子。就说:"别着急,别着急,别吓着姑娘。"
小丽确实没有思想准备,听她妈一说,也怪自己的母亲,不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自己。
就假装整理旗袍低下头去。
"那天姑娘有戏,我去戏园子看看,确实有戏迷喜欢。我就拿出点钱来,让姑娘单独组个班子,让姑娘在自己的班里,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刘太太终于说出了娘俩都爱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