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瑾看了一眼屋内,又转身去厨房帮赵慧芳烧火。
姜清宁回了房间,躺在炕上休息。
肚子隐约作痛,不过还能勉强忍耐,姜清宁咬牙坚持,等肚子没有那么痛之后,再起来吧。
“娘.......”
正想着,外面传来赵慧芳焦急的声音,紧接着赵慧芳就从外面进来了。
“娘,我听怀瑾说你不舒服,咋回事?”赵慧芳担心的问。
“左右不过女人的那点儿事儿,躺会儿就好。”
姜清宁知道赵慧芳担心自己,连忙宽慰她。
听了姜清宁的话,赵慧芳才稍稍放心一些,不过依旧不放心。
赵慧芳去厨房煮了一个红糖荷包蛋给姜清宁吃。
吃了红糖荷包蛋后,姜清宁感觉自己的肚子好受了一些,虽然依旧胀的难受,不过肚子里的阵痛却减轻了不少。
姜清宁想着大概就是这个缘故,便也没有把这件事太放在心上。
因着身体原因,姜清宁也没有去村子里晃悠,而是窝在房间里休息。
不知不觉,天色暗沉了下来,姜清宁看着窗户上映出的影子,突然反应过来,该准备贴春联和福字了。
姜清宁挣扎着爬起来,穿鞋下了炕,推门走了出去。
外面大家已经忙碌起来了,对联是周怀瑾亲笔写的,字迹端正有力,颇有风骨。
至于福字则是周怀远和赵慧芳写的。
周怀瑾看到姜清宁出来了,立刻站了起来,朝姜清宁走来,“娘,你起来了,要不要写个福字?”
姜清宁也没有拒绝
,跟着周怀瑾来到桌旁,周怀瑾铺纸磨墨,姜清宁沾墨落笔,一气呵成。
“好了!”
看着自己写的字,姜清宁还挺骄傲的,毕竟她的字也不算丑。
周怀瑾看着姜清宁的字满意的点了点头,又继续写其他的福字。
等把福字贴好后,已经快午饭了,今天中午有团圆饭,吃过饭后便可以去祠堂烧纸钱祭拜了。
姜清宁领着一家人来到了祠堂外,祠堂外燃起了大堆的篝火,供桌上摆着贡品和香烛。
姜清宁跪在蒲团上,烧了三根香,磕了九个响头,然后恭恭敬敬的把蜡烛插在香炉上。
周家祠堂的牌位是按照辈分排列的,虽然这些人姜清宁都不认识,但样子还是要做做的。
祭拜完之后,姜清宁一家人离开了祠堂,回到了家里,吃了一碗热乎乎的饺子,喝了一碗汤,一家人就各干各的事情去了。
姜清宁拿起剪刀,灵感突发做了个红灯笼出来,这个年代,没有彩灯,只有红彤彤的灯笼挂在树梢上,看起来格外喜庆。
一直折腾到傍晚时分,天空飘起了雪花,姜清宁看着漫天飞舞的大雪,有些感慨。
这场大雪来的莫名其妙,不过对于乡下庄稼户而言,却是一场及时雨。
这年冬天比较寒冷,今年的雪下的特别的大,很多庄稼地都被雪掩埋了。
姜清宁看着天空纷纷扬扬飘下来的大雪,叹了一口气,幸亏她们家也没什么活计要干。
一直熬到半夜,姜清宁终于撑不住趴在炕上睡熟了。
第二天,天亮时,雪停了,姜清宁醒来之后,感觉肚子不怎么疼了,便从炕上爬了起来,准备去院子里走走。
村子里唯一一棵梅树也开花了,一时间吸引了不少村民前去观望。
姜清宁也不列外,当她看见枝桠上开满了鲜艳夺目的粉红色小花时,眼神闪烁,惊喜不已。
姜清宁伸出手摘下一朵红艳娇媚的梅花,闻了一闻,真香啊。
顿时脱口而出一句诗词,“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古人善于夸赞梅花不屈不折的精神,这诗词自然而然就有许多。
周怀瑾就离姜清宁不远,她刚刚说的诗,自然落在他耳朵里。
“娘,想不到,您还会作诗。”
听了周怀瑾的夸赞,姜清宁笑眯眯的说:“那当然,娘是文化人。”
实则姜清宁心里汗颜,她不过就是心血来潮背了句诗,没想到这诗竟然被儿子听去了。
不过,好在大家都没有纠结这件事情,谁也没有深究。
姜清宁折了几枝梅花,打算拿回家插在花瓶里,摆在屋子里。
过年了,许多人家都开始走亲戚了,赵慧芳嫁来周家也有两年了。
以前家里穷,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所以赵慧芳很少回娘家。
如今有条件了,姜清宁便准备了一些礼品让赵慧芳带回去,赵慧芳也想趁着今年回娘家看看。
因着,赵麦芽和赵慧芳是同一个村子嫁过来的,姜清宁便让她们两个人一起去了,当然周北禾也是跟着的。
赵慧芳收拾好自己,换了一身衣服,带着两个孩子和周怀玉去了赵家村。
家里也没人用马车,所以便让赵慧芳和周怀玉坐马车去赵家村,赵慧芳以为姜清宁是想给自己撑面子,心中特别感激。
这十里八村的,坐马车回娘家的还真找不着第二家,最多也就是坐个牛车。
路程并不遥远,半天功夫也就到了,马车停在赵家村村头的时候,赵慧芳掀开帘子看了看。
赵麦芽怀里抱着周平安,跟赵慧芳坐在一起,赵家村的人一时间都没能认出赵慧芳和赵麦芽来,因为两个人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马车停在赵慧芳家门口,几个人才从马车上下来,赵麦芽和周北禾下了马车跟赵慧芳打了声招便回自己的娘家去了。
两家离得并不算远,只隔了三四户人家,所以一出门便能看见对方家的情况。
当时,赵慧芳就是经赵麦芽介绍嫁给周怀玉的,所以两家一直以来也很亲近。
赵慧芳出现在家门口的时候就已经吸引了不少人,此时见她进了门,才想起这是嫁到周家村的赵慧芳。
赵老太太正坐在院子里缠线,忽然见一个赵慧芳和周怀玉的身影出现,整个人都有些怔愣。
“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