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说是谈疟色变都不为过,尤其是前一年,村里还有十几个因为疟疾走的。
妇人的话刚说完就有点坐不住了,欲言又止的看向趴在桌上的陶姜。
旁边的村民也是,抱着自家孩子的手都有点抖,“要不要,要不要还是把陶医生叫起来问一下?”
要知道,去年患疟疾走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啊!
可不等他们开口,又有人抱着孩子跑来了。
“陶医生,快,我儿子发高热了!”
陶姜当即从短暂的睡眠中惊醒,熟练的抬手拿起桌上的酒精倒了一点在手上里外搓了一下后,赶紧给对方指了个位置,“你抱着孩子去那边坐一下,我拿体温计。”
“诶,好!”
昨晚的看病流程又重复了一遍过后,孩子终于吃下了退烧药。
可陶姜还不能歇着,她得赶紧把病历记录下来。
“陶医生”
妇人见她终于有点空了,也憋不住了,开口问起来,“这会不会又跟去年一样啊?”
“跟去年什么一样?”
陶姜缺乏睡眠,还疲累不堪,这会注意力全集中在刚问到的症状上,压根都没听清对方说的话。
“就是,就是疟疾呀!”妇人旁边的村民等不及了。
他一说完,刚进卫生室的村民就吓了一跳,“不是吧!陶医生,可别吓我啊!我家孩子就是感冒发烧了吧?!”
“对啊对啊,她昨晚还好好的,就是刚刚我叫她起床的时候才发现她烧起来的。”
这一连串的话跟炮仗一样炸进了陶姜的耳朵里,她本能抬手想揉一下额头,可又意识到自己刚给孩子看了病,只得放下来,继续把病历写完。
“是这样”
她写完最后一个字后才看着热切等待的村民们开口,“从昨天下午到现在,我接诊了九个孩子,九个孩子的症状都大同小异,所以我大概能确定是流行病了。只具体是疟疾,还是流感,亦或者别的什么,我还得再继续观察观察。”
“那,那要怎么办啊?!”
三个抱着孩子的村民一下全站了起来,惶恐的不行。
陶姜看着被惊扰的孩子,连忙抬手安抚,“别急,大家别急。流行病是有点可怕,但也是可防可控的。现在孩子已经有病症出来,我们能做的就是及时对症下药。另外,就是一定要防传染。”
村民们稍有安抚,但还是没彻底安心,“那我们要不要带着孩子在陶医生你这待着啊?这样,孩子不舒服,你也能马上诊治不是?”
“这...”
陶姜支吾着为难的环顾了一圈卫生室的一亩三分地后才继续,“如果我这有条件的话,能集中治疗肯定是比我挨家挨户的跑更好一些,只是这卫生室就这么大点地方...”
去年疟疾盛行时,那个陶姜没能救回想救的人,或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分身乏术吧。
大家都一起发病,还在村里各个地方,她又只有一个人,总有顾此失彼的时候。
“那这样行不行,陶医生。”妇人脑子一转,果断开口出主意,“你这地方是不大,但是村里有宗祠啊!我去跟村长说,把宗祠腾出来,给发病的孩子看病用!”
“这能行嘛?”一旁的村民满是担忧,“宗祠是用来祭祀的,拿来看病不合适吧?”
“那你说怎么办?”妇人是个直肠子,“要是没地方,那我肯定得带着我孩子留卫生室的,我怕!”
剩下两家又何尝不怕?
好不容易养这么大的孩子呢!
“这个方法也不是不行,我可以去找村长商量。”陶姜说。
卫生室实在是太小了,若是这一晚上看过的孩子都病情反复,会连下脚的地都没有。
“不不不,陶医生,你不能去,你不能去!”妇人听完马上就阻止起来,“你得留在这里给孩子看病,我等我孩子烧退了以后去找村长说!”
“要不我去问问?”就刚来的村民夫妇里那个男的开了口,“反正孩子妈抱着孩子,我一时帮不上忙,我去问问。”
“也行,辛苦哥跑一趟!”
“诶,行!”
村民们商量好就赶紧行动起来。
离得最近的是陶家宗祠,一开始村长是不同意的,说里头供着祖先,怕在里头治病救人会有冲突,可没一会就听见他婆娘在喊说家里小儿子发热了让他赶紧带去卫生室看。
“村长,你看,不是我们说大话,是陶医生说了这就是流行病,不然不会一下这么多孩子生病的!”
“你这样,我先回去带我儿子上卫生室,咱们一会再去问村里的几个叔爷,他们要是说没事,我就开宗祠,行不行?”
“可这病是传染的呀,你去问叔爷他们,万一染上了怎么办?”
村民的话让村长不敢不重视。
去年疟疾的时候,陶医生就说过,家里人有染病的要尽量避免跟别家接触,以防疫情扩散!
“那行,我先带我儿子去卫生室看看,要是人真的多,我就开宗祠!”
“那快走!”
等两人带着孩子到卫生室时,昨下午退烧回去的建军又高烧送来了,这次还伴随了咳嗽。
简单的退烧已经满足不了诊治,陶姜决定给孩子上一支青霉素,再吃点感冒灵。
“孩子之前打过青霉素嘛?”陶姜便给注射器消毒边问。
“好像没有吧。”建军妈妈不确定的说,“我家孩子之前体质都蛮好的,没生过病。”
陶姜有了成算,“那就在手上做个皮试,皮试完二十分钟,没什么异常反应才可以打。”
“可是”建军妈妈看孩子实在烧的难受,也是急,“他很不舒服…”
“我知道,但是没办法,青霉素有些人是打不得的,会有严重的过敏反应!他刚吃了退烧药,又吃了感冒灵,给他多喝热水观察一下。”
“行吧…”
村长好不容易等到陶医生给自己孩子看,后头又来了一个昨晚退烧回去后高烧送来的。
“陶医生,这不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