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家其他人也都早起准备去上早工分,而早饭都是等挣完早工分再回来吃。
要上学的牛建国和大妞自个勺了点昨晚上特意剩下当早饭的稀粥,往里头滴几滴酱油就是早饭。
兄妹两都觉正常得很,有些同学都不吃早饭,出了门如果路上能看到些野果那就是早饭,看不到就不吃,吨吨吨喝几口凉水也是一样的。
吃饱了的牛翠兰就卷起袖子让大家忙去吧,她给大家做了早饭再走,也好孩子们吃个热乎的才上学。
她跟喂了鸡的牛桂枝碰上面。
都是早上没活儿,所以就一块结伴,跟着大妞和牛建国去公社小学。
当老师的作息都差不多,王老师也早起了,带着姐妹两屋里屋外的看。
王老师是瓦顶泥巴屋,虽然只有一间房但面积不小,有四十多平方米。
屋子正前方还有个***的禾坪。
屋里头用泥巴砖头对垒起四柱,上面搁上木板就是床了,还有个依旧是泥巴砖头砌起的四方砖,放了个纤维板当是吃饭的桌子,还有两把用草绳绑了又绑的凳子。
家具不咋样,但女同志住的屋子总是会齐整不少,过年都知买来窗花仔仔细细的糊上。
姐妹两踩着三合土的夯实泥巴地面跺了跺脚,除了有点坑坑洼洼外也不起灰,挺好的。
王老师也忙说可不是么,她搬来时又用泥巴抹了一片地面,整得光滑坚硬不起灰,有时候扫地都不用洒水呢。
瞧着没啥问题,牛翠兰心满意足的回农场去。
牛桂枝送了人一程,碰巧撞见有生产队在卖猪仔。
先锋生产队是跟猪场赊小猪,自己不留猪种,但有些生产队依旧采用猪号集体养猪,把种猪当成是生产队的副业。
牛桂枝一回家就要去找老太太,刚好碰见从油坊回来吃早饭的兄弟两。
猪场那边还没消息,要是人家生产队的猪仔养拿来养也可以,牛进仓一口气问妹妹,“一只猪仔多少钱?送不送货上门?听说有的生产队现在养的是宁乡猪,那有猪仔的生产队卖的是咱们本地猪还是外地猪?”
见妹妹被问蒙了,牛进仓安慰的拍拍人的肩膀。
很正常,他那会去买机器的时候也是这么被锻炼起来的。
牛进棚一直在看不远处一个陌生男人。
生产队平日都是自己人来往,一旦出现个陌生人就会很扎眼。
对方似也在观望,走过来悄声问兄弟两,“听说你们这有油坊,能帮着炼点花生油么,我可以付加工费。”
牛进棚和牛进仓对看了一眼,示意妹妹先去找老太太说猪仔的事。
“你要炼多少花生油。”
那男人把拎着的布袋给他们看,估摸着就十来斤吧。
数目也不多。
他们半机械化的,一斤花生大概出油四两,而且用不到什么人,兄弟两个就搞定了。
牛进仓又问;“那给多少加工费?”
那男人只愿意给八毛钱。
兄弟两面上露出为难神色,好叫对方不会察觉内心的雀跃,这钱实打实的也太好挣了。
“进仓,进棚,干啥呢!”远处有社员喊,“育秧苗到了,要人手!”
队上并不是大规模种植水稻,所以开春都是买的育秧苗,回头这条路人可就多了。
牛进仓一把拿过花生米,“晚上我们给你炸好油,明天这个时候你过来拿。”
等对方走后,兄弟两还商量着到时候得跟老太太说一声。
可育秧苗一到就得准备插秧,连早饭都是囫囵吃的,愣是没挤出时间来。
南方其他地上春季插秧也得四五月份,但是海岛气温高,像此时二月底就可以动手。
而且海岛的稻田都是东一块西一块就没有多少连片的,插秧的时候人手也很分散,至少老牛这一家子直到晌午饭的时候才第一回碰头。
泵说是夫妻两,秦淑芬在菜地,姚红霞今儿负责晒海菜,黄水仙被分配去抖渔网,把之前捞海螺沾上的刺螺一个个的揪下来,还得缝渔网。
妯娌三这一大早也是头一回见着面。
累死了,三家都打算随便整点菜饭来吃吃就算了。
徐春娇领着牛桂枝路过。
都忙成这样式了,而且各个都没吃上饭,老牛家人愣是还要追出去问一句去哪啊。
“我带妈看看猪去,合适咱家今年就跟那生产队拿了猪仔回来养。”牛桂枝喜滋滋道。
徐春娇一拍脑门,来回折腾个啥啊,合适当场就定下了呗,当即发话说:“去,都把今年猪仔钱拿出来。”
儿子儿媳扭头就回屋拿钱了,话都不多问一句。
牛进棚还扭头多问妹妹一句,“你的份拿了没,没拿先给你垫着。”
年末分红时谁家都会留一笔余钱,打死都不会挪用。
往年跟生产队赊猪都是先拿猪养,交猪了才付猪仔钱,一只猪仔大概八块钱。
各家拿了钱出来统一交给老太太。
徐春娇反手就放进兜里,转而挪到空间里头去。
三个儿媳妇这会才仔细问起猪仔的事儿,叨咕着不去借自行车啊?
徐春娇倒是没跟大侄子客气,只是山路不好走,坐自行车颠簸得厉害也就算了,横竖六七里路而已。
母女两出发了。
牛桂枝时不时盯着亲妈的衣兜,忍不住夹着人走。
那口袋瞅着好浅,那钱就随便一揣里头,掉了咋整啊。
徐春娇被闺女逼得路线越来越窄,挥挥手把人从身边赶走,看人直瞅自己口袋气笑了,这不相当于广而告之她兜里有钱么!
母女两正说着话,后头有人打车铃叫让开。
徐春娇和牛桂枝齐刷刷往路边站,就等着后边那骑自行车的老头子先过。
那老头子五十岁左右,穿的毛华达呢做的上衣。
牛桂枝现在在城里夜校读书也知道点行情,这毛华达呢一米要3.9元,是市面上最贵的面料之一,不仅要布票,而且还得要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