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至圣先师> 不识庐山真面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不识庐山真面目!(1 / 2)

之前看到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倒是真的,只可惜流淌的方向是从上而下,直奔谷底,倾泻万水!

所谓庐山,根本不存在!

所谓庐山瀑布,只是从平地飞流直下,深/入谷底的一条壮阔河流!

之前他们苦苦攀爬的庐山,只是一个巨大而陡峭的盆地。

众人深深震撼:“·····”

书山,给他们制造了幻境和迷雾,让他们误以为自己在高山之上,实际在深深的谷底。

如果不是杜预这首诗,他们将南辕北辙,陷入更深乱圈之中,越陷越深。

最终,只有二选一的困境——要么放弃,要么死亡。

项羽都瞠目结舌:“原来,先生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唯有你站得高、看得远,而我们都当局者迷?”

杜预白驹过涧,跳上了谷底最高处,回头凝望众人,停留在禽滑釐脸上少许,摇摇头微微笑,脱吾帽向君笑,施施然走了。

禽滑釐气得发愣,猛然跳上鸢鸟,就腾空而起!

他直奔杜预消失之处,要故伎重演,再凭借飞禽之功,将杜预找出来,碎尸万段。

这世界上,没有人能轻视墨家之术。

禽滑釐乃是墨子门下第一得意高徒,更不允许墨家之术被人小觑。

谁知·····

他刚刚乘鸢而起,到了空中就听得一声声凄厉嘶鸣!

破风之声,骤然而起。

从更高处袭来。

耳边,响彻杜预的诗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一诗句,不光破开

了庐山的迷雾,让一众秀才能跳出三界,破开当局者迷的困境,更全面、客观地观察环境、思考问题,得出准确结论,但同时也让外部文兽看清了里面的内容、进而入侵!

所谓迷雾,也是双刃剑。

固然浮云遮望眼,挡住了当局者迷,但也挡住了外部虎视眈眈的凶猛文兽。

一旦天高云阔、云开日出,秀才们固然看清了去路,但也让外面的文兽看到了他们。

文兽,还有空中的飞行文兽!

所谓枪打出头鸟。

站在最高处、飞舞在空中的禽滑釐,自然首当其冲成为了飞行文兽的眼中钉!

一群头部尖尖、翼展如蝙的怪鸟,尖喙如枪、利爪锋锐,展开薄膜般飞翅,足足十丈有余,鹰隼般向空中禽滑釐发动猛攻。

禽滑釐吓出一身冷汗!

他这才知道,自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书山这么多年,从未听说过有人能从空中突破,并非没有人想到这一点,而是想到这一点的读书人,都变成了这群空中霸王的腹中肉、盘中餐!

谁敢翱翔空中,走天空之路,在毫无遮蔽的天空上,都要成为空中文兽的饵食。

禽滑釐吓得急忙降落,向山中逃去。

但那些怪鸟文兽,穷追不舍,猛烈追击。

噗!

一头怪鸟飞掠而至,将禽滑釐的肩膀啄穿。

鲜血喷飞。

血肉模糊。

哪怕是十大秀才、非攻学院第一人的禽滑釐,也难以抵挡如此恐怖的飞行文兽攻击。

他一咬牙,虚空跳

落。

而以才气操纵,遥控鸢,主动高飞,吸引文兽火力。

果然,飞行文兽的仇恨高度集中在飞行物体上,看到禽滑釐跳机,便不再攻击,而将目标聚集在鸢上。

可怜的鸢,很快被四面八方俯冲而来的怪鸟撕成碎片。

禽滑釐摔得七晕八菜,眼前发黑,昏了过去。

这一下,禽滑釐损失惨重。

杜预却逃出生天,奔驰而去。

项羽在一旁,心有不甘道:“先生何必要点醒这些人?让他们继续迷失在庐山中,兜兜转转,岂不更好?”

杜预笑了笑,意味深长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项羽嘀咕道:“你这不是什么都没说吗?”

他突然猛醒,吓出一身冷汗。

谁告诉你,杜预解开的新一层“真面目”,就是此地的真面目?

要知道,这诗句可是杜预自己做的。

杜预的诗书才气,成为了一把利刃,破开了整个庐山上空的迷雾。

说白了,杜预的规则,取代了书山的规矩,成为了此地众人能看到的情形。

至于是真是假?亦真亦幻?

那唯有杜预知道!

杜预破开了一道迷雾,是否又营造了另一层迷雾?

想到这里,项羽突然觉得自己主动示好,靠近杜预,乃是绝顶大聪明!

他之前的狂傲,一扫而光,变得更加谦虚起来:“先生,你这些东西沉不沉?需要我帮你分担一点不?嘿嘿,之前说见面分一半,那是小子无知,跟你开玩笑的。先生

你可千万不要与我黄口小儿一般见识·····”

杜预瞪了他一眼。

这小子倒是机灵得紧,懂得见势不妙,就见风使舵。

我还是喜欢你桀骜不驯的样子。

前面多傲气冲天,现在就多卑躬屈膝。

这就是以后横行天下、亡秦必楚的西楚霸王?

哪里有半点骨气了?

项羽干笑道:“我虽狂,但不蠢。谁强谁弱,我分的清楚。适才我狂傲无知,有眼不识泰山,在先生面前班门弄斧,先生却暗中助我一臂之力,如今看到先生前无古人、书山诗成双镇国,我哪里还不知道厉害?”

“以后,恳请先生教我!”

“项羽飘零半生,未遇明师,如若先生不弃,我愿拜为义父!”

项羽这小子果然能屈能伸,看到杜预如此神人下凡,居然滚鞍下马,噗通一声,跪在杜预面前,磕了三个响头。

杜预直翻白眼。

这货,动辄就要认义父?

让人联想起三国时期“嘌呤半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