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两军阵前,两名主将几乎是不可能在阵前相会,像《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在阵前骂死王朗,也不可能会实现。
毕竟兵不厌诈,双方会面离得近,万一对方准备了弓弩手埋伏,把主将杀了,岂不是完蛋。
但李元昊也有自己的考虑。
一是他知道八牛弩射程远,所以还是没想以身犯险,他的军队退出二百丈,他自己则在安龙寨外三百丈左右位置,想来应该十分安全。
二是他自诩勇猛,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行军打仗,亲临战场杀敌的次数不计其数,根本没有什么惧意。
三是即便范仲淹答应出来也无妨,双方在阵中间,距离远一点呐喊,有亲卫举着盾牌,不用担心敌人放冷箭,他却可以试探性地看能不能抓住范仲淹。
假如抓到了范仲淹的话,那就太值了,比十个山遇惟亮都值。
就算宋军不答应他的要求也没什么关系,对方龟缩城内,他就可以四处宣扬,说宋军是缩头乌龟,不敢出来,这样就能振奋军心,接下来不管是出兵进攻,还是撤退离开,就都算是游刃有余了。
所以综合种种,李元昊考虑得还是相当周全,不管是在任何方面,都对他有利。
骑士得到了命令,便又快马疾驰回到安龙寨下,将李元昊的要求对城墙上喊了一次,随后便调转马头,飞快离开。
范仲淹在上面听了,顿时思索起来。
去还是不去?
若是去的话,说不准李元昊有什么阴谋诡计。
但若不去的话,岂不是堕了大宋名头?
正犹豫间,王德用说道:“相公管他做甚,他若是想来,让他自己带大军来,相公万不能犯险。”
“我倒不是怕犯险,而且也没什么好危险的,我腰里揣两个手榴弹就行。”
范仲淹皱眉道:“就是我在想去有什么好处,想来这李元昊是来与我详谈山遇惟亮的事情,若我直接杀了他,会不会让西夏那边直接崩溃灭国。”
“相公打算用手榴弹炸死他?”
王德用惊讶道。
范仲淹笑道:“此獠带着大军,大摇大摆闯入我大宋境内,就算是在阵前被我炸死,亦是名正言顺的事情。我又不是迂腐之人,可不会搞什么两国会谈时不动刀兵。”
“但这样相公也有危险”
王德用是见识过手榴弹厉害的,委婉说道:“若是距离太近,下官担心”
“无妨,我就出去会一会这厮。”
范仲淹说着,给狄青等人使了个眼色,狄青、张玉、折继闵等年轻军官顿时会意,纷纷揣上几颗手榴弹在腰间,随后跟着老范下了寨墙。
那边李元昊见安龙寨大门打开,就知道范仲淹居然还真敢出来,心中冷笑不愧是宋朝书生,就是迂腐不知变通。
他特意在床弩范围之外,身边也都是铁鹞子军好手,就是为了一旦谈崩,就干脆出手。
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抓住范仲淹,可万一真抓住了,那性价比就太高了。
到时候大宋必然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想把范仲淹换回去,他就可以漫天要价,勒索大宋的钱粮等等,还能逼着大宋把山遇惟亮送回来。
然而显然李元昊不知道的是,他谗范仲淹的身子,范仲淹何尝不想要他的命?他自以为的考虑周道,却不知手榴弹。
范仲淹觉得若是能干脆了当地把李元昊弄死,可比后来继续打宋夏战争要轻松得多,一旦李元昊死,恐怕他辛苦建立起来的庞大王国,顷刻间就会分崩离析。
到时候大宋的敌人,也就只剩下一个辽国了。
这边西夏大军缓缓后退,阵前中央的一个小山坡上,就只剩下李元昊带着三十名铁甲骑兵居高临下地看着。
见到这一幕,范仲淹皱起眉头。
对方在小山坡上,本来手榴弹丢的就不远,普通人能丢出七八丈就算不错了,即便训练有素的投弹手,也就能丢出十丈左右。
结果李元昊位置还在高处,可比扔平地难得多,让范仲淹思索着该怎么靠近过去?
双方慢慢接近。
到了大概十七八丈的样子,李元昊的亲兵就喝道:“止步!”
范仲淹就只好勒马停下来。
因为对方手中都举起了弩箭,宋军这边则是举起了盾牌,如果继续往前的话,似乎对宋军不利。
可就是这么不利的情况,宋军却不听从对方命令还要继续向前,显然不对劲。
所以为了防止李元昊察觉到,范仲淹不得不遵照对方的指示。
而李元昊这边则是目光中露出疑惑。
正常情况下他肯定是希望双方距离越近越好,这样就能杀对方个措手不及。
可到了近前他才发现,宋军居然没带弓弩,而且一个个腰间鼓鼓囊囊,宋军士兵的手也放在腰间,似乎藏了什么东西。
这让李元昊心中生疑。
事出反常必有妖。
他本来就是多疑的性格,宋军奇怪的举动让他不由得小心起来,不允许双方靠的太近。
毕竟相比于抓住范仲淹,他自己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范相公!”
李元昊越众而出,勒马在山坡上,居高临下喊道:“你来陕西也有快两年了,我们时常写信,现在倒是
范仲淹一边估摸着距离,一边随口应答道:“大王说的是,大宋与西夏乃是睦邻友好,不知道今日大王忽然带那么多兵马入我宋境,意欲何为啊?”
李元昊说道:“我部下有山遇惟亮,谋逆叛逃,跑到了宋国境内,所以我希望相公能够把人交出来。”
“哦?”
范仲淹笑道:“可是我从未见过此人。”
“相公说笑了。”
李元昊脸色难看道:“有人亲眼见到他逃入了宋境,被你们的军队接走。”
看来大宋边境四处都有西夏细作啊。
范仲淹皱眉。
虽然他已经把外围的堡垒撤回来,坚壁清野,进行战略防御收缩。
但在西夏和大宋边境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