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209章 万人相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9章 万人相送(2 / 3)

国外去。走出去,引进来,就是我对广东路和湖南路最基本的要求,希望你们能够认真实现。”

这些天来,赵骏也科普了一些基本词汇知识,比如贸易、市场、风口。实际上这些词汇在古代就有,但意思和后世有点不同,所以才需要解释。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

而就在赵骏这边正讲的时候,城外的百姓已经越来越多了。

因为跟出来的一些百姓越看越不对劲。

以前赵骏巡视潭州周边受灾乡县,是从来都不会带军队的,最多也就带几十个护卫。

毕竟一千多人的军队跟着四处跑,一是不方便,二来给地方增加负担。

所以平时这些军队都是留在长沙,帮助长沙受灾百姓清理淤泥、开挖田土以及修筑堤坝,根本不会跟着赵骏走。

但现在是怎么回事?

百姓们几乎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可怕的事情——知院要离开潭州了。

一时间很多人都纷纷往城里跑,四处大喊大叫。

“出事了,知院要走了。”

“都快起来,快去码头看看,知院要离开长沙了。”

“还喝什么茶,现在快赶到码头去啊。”

那些人纷纷呼朋唤友,一下子引得整个全城都轰动起来。

长沙县城池不大,但人口却很密集,而且非常多,到宋徽宗时期,就已经超过杭州仅次于汴梁。

此时得知赵骏离开的消息,瞬间满城都仿佛活了过来,很多人还在床上,就听说这件事情,连忙穿上衣服走出屋外,然后撒丫子向着西城门方向狂跑。

赵骏这边士兵们差不多已经上了船,也跟王遥等人进行了叮嘱,说话间便扭过去上了船准备离去。

便在这个时候,就忽然听到远处城门方向,传来各种杂乱的声音。

众人看过去,就看到城门口不知道何时涌来很多百姓,他们嘴里纷纷呼喊着:“知院别走”“留下来吧”“多待些日子”的话。

把大家看得目瞪口呆。

而且不止是城门口,还有南面郊外,依旧有百姓不断跑来,嘴里呼喊着希望他能够留下。

赵骏此时已经到了船上,看见这个场景一时间有些惊讶。

他在别的地方,比如淮南等地其实也遭遇过这种事情,但不管从场面上还是人数上都比眼下这个情况小许多。

毕竟他在淮南造福的是整个淮南路,离开的时候是在真州,真州那边的百姓对他所作所为感触不是很深,淮南各地受他恩惠的百姓不可能过来。

但现在是在潭州施恩,这些日子赵骏做的事情潭州百姓都看在眼里,因此得知赵骏离开,不可能不来相送。

“知院,开船吗?”

旁边的江大郎问道。

赵骏见到百姓已经蜂拥而至,很多人都已经跑到了码头边,便苦笑道:“若是直接离去,伤了百姓的心,就先在这留一会儿,跟百姓道个别吧。”

“是。”

江大郎就命令先不开船。

片刻功夫,码头上就已经是人山人海,岸边无数百姓伸出自己的双手向赵骏挥舞。

有人高声喊道:“知院,再多留几日吧,潭州百姓还未谢过知院。”

“知院,你是我全家的救命恩人,还请知院受我一礼。”

有人跪在地上磕头。

“知院,此去一别,还请珍重。”

有人放声哭喊。

“知院!”

还有人干脆不知道说点什么,只知道呼喊赵骏的职务。

更多的人则是举起双手叫喊着什么。

各种各样嘈杂的声音充斥四周,将整个码头仿佛都要被这样的声音给淹没。

赵骏只能站在船头不断招手,喊着:“回去吧,乡亲们,都回去吧。”

没有人走。

有人脱帽致敬,有人跪地哭喊,还有人拼命踮起脚尖,拍着船体,想与他拉拉手。

眼看越来越多的人向着码头聚集,赵骏怕出现踩踏事故,只好说道:“开船,再这样下去就要出事了。”

船只便徐徐启动起来,百姓们更加狂热,不断高呼。

随着大船缓缓驶离港口,人群很远的方向,因消息得知的太晚,姗姗来迟的秦三娘,拖着大儿子,背着小儿子,红着眼睛,向赵骏离去的方向微微欠身。

周武跑得浑身是汗,眼见来晚了一步,当时就嚎啕大哭,嘴里喃喃着为什么自己不能再跑快一点,这样就能赶上知院离开了。

不止是他们,很多人都是如此。

人群当中县衙和州衙的属吏记录下这个场景。

万人相送,呼声如雷,百姓们纷纷脱帽致礼,一个个泪流满面。

而且还依旧有不断的人过来,来送赵骏的百姓从西城门排队排到了南城门大街,一眼望不到尽头。

很多人见到他在船上看着下方码头,都拼命挥手致意,更多的人无不哭泣哀嚎,希望知院不要离开他们,希望知院能够一路顺风。

赵骏站在船头,看着越来越远去的这一幕,不由得感慨。

原来这不是只出现在后世人民拥戴解放军的场景,在古代也居然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但似乎想想,百姓最能知道谁对他们好。

谁最爱人民,人民也最爱他。

比如范仲淹治理西北的时候,善待当地百姓,他离去的时候不仅当地汉人,连本地羌氐之类的少数民族都希望他别走。

他死的时候,当地羌人得知消息,更是“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还有包拯仅仅只担任过一两年的开封知府,为什么这么有名?

还不是因为他能够真心实意地为百姓做事。

赵骏的善举可以说是活人无数,殚精竭虑地四处巡视灾区,慰问百姓,肉眼可见的憔悴,亦是被百姓们看在眼里。

因此他得到了潭州百姓的拥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甚至在他走后。

潭州本地百姓多有为他立生祠者,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