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报告以及新的规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报告以及新的规划(2 / 4)

三堂会审,所以现在大理寺和审刑院那边,确实忙得团团转。

光今年审理的军队案子就不知道多少起,每天都要判案,杀头、流放、坐牢着不计其数。

“忙点是好事,忙完了这一阵子,天下的贪官污吏、军队里的蛀虫蠹虫也都少了许多,咱们军队的战斗力才能得到保证,国家才能稳定。”

赵骏笑了笑,随后对范仲淹道:“兵部也得立即接管起责任,以后军队犯法的事情,还是内部以军事法庭为主,大理寺和审刑院就主管民事和刑事就行。这样赏罚出于兵部,也能让军队独立于事外。”

“嗯,军事法庭已经在建设了,以后会从专管刑事的官员当中挑选一部分过来,组建成军事法庭。”

范仲淹说道:“目前是打算在河北、陕西、开封三地先开设,这样就不用把犯事的士兵将领送回开封,等到以后重新划分军区,再做新的部门建设。”

“嗯。”

赵骏满意地点点头:“非常好。”

说着他又看向蔡齐。

王曾现在还是管着吏部,但他最近身体有恙,现在是蔡齐帮忙分管。

蔡齐就说道:“今年全国官员数量再次增多,皆因吏考又录取了三百多名官员,加上科举进士和门荫,每年产生的官员数量在一千人左右,比以前多了很多,不过官员的岗位增多了,倒是不至于出现官员闲置的问题。”

“看来冗官的问题是解决了。”

赵骏双手一摊。

你就说解没解决吧。

虽然官员数量还是那么多。

甚至还有增加。

但他们以前至少一万多人无所事事,每天领俸禄不干活。

现在他们总归有活干,而且还都是有明确任务的各职能部门,都在为大宋干活呀。

可比以前强了太多。

蔡齐哭笑不得道:“但官员俸禄支出上还是没有削减,虽然跟以前差不多,可这与我们最初要解决的冗官问题产生了违背。”

北宋每年门荫官员平均在五百多人,加上一百多人的进士官员,基本维持在每年六百人左右。

现在加了吏考,地方吏员也能考试当官了,官员人数就更多了。

而且薪资水平也没什么变化,赵骏把乱七八糟的福利、津贴、职田等等收入全部砍了一遍,却又都加进了绩效当中,导致该给多少俸禄还是得给多少。

之所以支出还是跟以前差不多,每年维持在一千多万贯左右,是因为赵骏把上级官员的俸禄给砍了。

朝廷中央加上地方的从四品以上的高官到国家级官员林林总总得有三四百人。

地方上四司加御史司老大,中央五十多个部门尚书、侍郎,枢密院以及政制院十多个枢相、宰相,其余还有什么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翰林院的学士之流。

这些人的工资以前每年都是一两万贯往上走,光他们一年支出就能达到数百万贯,属于官场的顶流收入。

赵骏直接给他们对半砍,又把正五品到从六品之间的中级官员的收入也稍微降低了一点,用来补贴给正七品以下的低级官员,这才让支出没有超过原来水平。

可这在大家眼里似乎还是违背了解决冗官的本质。

但赵骏却摇摇头道:“错了,冗官的问题不在于官员数量多,而是在于官员数量多,且每年只领工资不干事的多,真正干实事的少。现在四万多名官员都在干活,那么这就不是冗官,而是在建设美好的大宋未来!”

“好吧。”

蔡齐只好说道:“在冗费方面,全国各地都精简开支,各地财政局都把每一笔销记录在案,与各地御史司、皇城司对账,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并且取消了皇室大量祭祀、庆典等活动,今年也省下了二百四十多万贯。”

“其中主要支出在哪里?”

赵骏问。

“在皇室支出上。”

蔡齐尴尬地说了一句。

北宋冗费主要财政就是皇室支出。

这一点很少有人敢提啊。

也就赵骏胆子大,连皇后过生日的庆典都取消了,直接改在后苑吃个便饭。

“嗯,这是官家爱民勤政啊。”

赵骏向着北面崇政殿的方向拱拱手,让正在那玩电脑的赵祯打了个喷嚏。

“官家能够体恤天下万民,这是大宋的福气。”

赵骏继续说道:“我等也应该向官家学习,少搞奢靡之风,除了必要开支以外,政府的财政支出能缩减就尽量缩减。”

“好的。”

众人纷纷应了一声,虽然不知道有几个真心,但该做的样子还是要做一下。

接着赵骏又看向蒋堂道:“民生如何?”

政制院下面总共有五十多个部门,不过级别上分三档。

在取消了政制院候补观察同知衔之后,这十三个部门的部长都被冠以政制院候补同知衔,级别依旧是正二品。

接着就是民政部、税务部、农业部、大理寺(法院)、审刑院(检察院)、自然资源部、交通部、进奏院(宣传部)、统计部、交子部、地质部、外交部(统合国信所、礼宾院、同文馆、都亭西驿、怀远驿)等普通部门。

这些部门是部长是正三品,权重相比于上述

像蒋堂目前就分管着民政部、税务部、农业部等好几个大部门就事关百姓生活。

见到赵骏问他,蒋堂便说道:“农业部从前年八月,玉米、土豆、番薯、生等作物来到我大宋之后,就在城外皇庄农田试验种植,仅仅四个月的时间,施肥之后,就能做到亩产一至三石。”

“一至三石大概也就二百斤左右,虽然不像汉龙说的能达到亩产千斤乃至数千斤,但这是秋冬耕作。从去年年初我们就进行了春天耕作,半年之后,亩产达到了四至五石,产量最多的一亩达七百多斤。”

“所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政制院就已经把推广红薯、玉米、土豆、生之类的作物纳入到考成法当中,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全国各地的

“从产量上来看,这些东西也就比咱们平时吃的稻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