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圣所的法阵改造
奥斯曼伸手向下按了两下,示意克劳恩坐下,而后他环视一圈,目光锐利的扫过每一个人,沉声说道:
“克劳恩·莫亚主教,你的强大毋庸置疑,但我觉得你应该担负起更多的责任。
教会现在站在十字路口,看似繁花似锦,其实内忧外患交加。
在法鲁克王国内部,王室和教会貌合神离;而在外部,邪神复苏的速度日益加快,辛特兰王国那样的局势很快就会在其他国家里上演。
作为教会的五阶超凡者,你更应该站在教会的利益上思考问题。
成为红衣大主教,继而成为教皇,带领教会走向强大,是你需要承担的责任。”
教皇的话,引起了其他大主教的议论。
“大陆上第一个五阶超凡者,如果成为教皇,那么教会在其他教会眼中的分量必然增加不少。”
“身为教会的一员,维护教会的利益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难道成为教皇不是每一个教会成员的荣耀和梦想吗?”
当然,也有不同的意见提出,有些资历足够的红衣大主教表示了反对。
这些人已经是白银位阶的超凡者,他们原本是教皇一职最有力的竞争者,等到现任教皇卸任,教皇会从他们之中选择一个。
现在突然冒出来一個‘新人’,貌似还得到教皇的倾力培养,让这些熬了多年资历的人非常不服。
“克劳恩主教的战绩的确让我们赞叹,但是想要坐上红衣大主教的位置,不仅仅是武力足够就能够胜任的。”
一名长着花白胡子的清瘦大主教慢悠悠的开口道:
“是的,处理教务的能力、同其他教会交涉的能力也是红衣大主教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细细研究过克劳恩主教的履历,他的职务不是专职战斗就是为部队提供后勤。
他是一名强大的圣教军战士,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铁匠,但唯独不是一位好的领导者。”
弗兰德看了克劳恩一眼,附和道:
“我同意奥菲尔·雷恩大主教的看法,克劳恩的领导能力的确不适合作为教区的领导者。”
相对较让克劳恩成为红衣大主教被琐事所纠缠,让他有更多的时间提高实力反而是最正确的事情。如果他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成为六阶超凡者,对教会的帮助更大,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花白胡子的大主教脸上顿现喜色:
“弗兰德大主教是克劳恩阁下的直属长官,他的意见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红衣大主教们分成两个阵营,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克劳恩坐在椅子上,只觉得这里好吵闹。
奥斯曼站了起来,打断了大家的讨论,说道:
“各位,我相信大家无论支持哪一种论调,但目的都是为了教会的繁荣昌盛。
关于克劳恩主教领导力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只要他获得足够的历练,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有卓越的领导者。
既然大家的分歧很严重,我们就将这个议题押后,放在会议结束那一天再进行表决。
现在,我们讨论下一个问题:辛特兰王国的局势对我们的影响。
虽然法鲁克和辛特兰并不接壤,但我们的最南方距离辛特兰只有一百二十公里的距离,奔涌的泰纳河从另一种意义上将两个王国连接在一起。
辛特兰的海岸线距离沉没在海底的邪神都市拉莱耶不算特别远,拉莱耶的主人克苏鲁的眷族都是海洋怪兽,它们统领着数之不尽的鱼人大军。
无论是邪神眷族还是鱼人,它们都可以离开海洋适应河流的淡水,这是最让人头疼的。”
片刻的沉默之后,有人开始积极发言:
“能不能在泰纳河进入瑞比亚王国的上游建造一座大坝,那里的河面只有四五公里宽,这完全可行。”
“得了吧,现在是泰纳河的丰水期,水流湍急,想要建立一座大坝根本就不现实。
再说了,我们建立大坝知识之神教会会怎么想?如果不是面临邪神的危险,我们两家的关系并不和睦。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根据我们在莱茵河支流入海口的洛伦特镇的经验,鱼人们一天能够逆流而上四五十公里,深潜者的速度更快。
辛特兰王国内河道密集,辛萨罗海港失守已经过去两个多月,说不定鱼人已经潜入到我国境内了。”
红月事件之前,各个神灵教会之间的相处称不上愉快,为了牧守更多的教民,王国边境之间多有摩擦。
邪神的威胁浮出水面之后,各教会才有所克制。
法鲁克王国一直被其他国家称为化外之地,和其余国家的关系都很一般。
随着瑞比亚王国率先使用蒸汽机掀起工业潮流,大量的法鲁克王国民众偷渡前往瑞比亚,因为那里的生活更好。
因此,火焰之主教会和知识之神教会摩擦不断。直到奥斯曼力主引进瑞比亚的技术,同时加大力度打击偷渡,民众离开的趋势才缓了下来。
克劳恩没有参与讨论,这个时候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这个时候不能观想,他坐在椅子上无聊的很,索性开始思索剑术,在意念里练习。
十字剑已经被肝到了极限,他开始思考怎样将这门剑术肝到极境。
技能从极限到极境,获得的提高堪比从一阶到极限。
目前他只有三个技能达到极境,基础剑术、射击≈箭术,还有驯兽术,这些技能都提供了非常好用的被动能力。
一晃两天过去了,这几天枢机主教会议讨论了很多问题,但没有拿出比较有用的解决方案。
唯一的好消息是,教会为白银位阶打造的盔甲武器已经接近完成,再过几天就能完成交付。
当天的会议结束后,红衣大主教们离开圣所。
很快,圣所的地下通道内涌入了一批工匠,他们拿着图纸,对法阵做微调。
奥斯曼一动不动的站在通道中央,注视着工匠施工。
火炬的光忽明忽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