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淮等人在徐县遇到了令人措手不及的事,然而京城中,孟知意在办事之时,也遇到了挫折。
孟知意让王总管外出去收集棉花、布料以及粮食,走的是秘密进行的道路。
然而财帛动人心,在面对大量收购粮食的途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难题。
比如此刻,由于最近大肆收购粮食,京城周围的县城仿佛已经知道有人需要粮食,或者是有地方缺少粮食,粮价逐渐上涨起来。
“大小姐,现如今的情况,实在是不宜再屯粮啊,京城的粮食价格在天子眼皮子底下,他不会允许价格差异如此大的事情发生。如果真被查到的话……”
王总管的未尽之言,孟知意也明白。
“我们现在手上收集了多少粮食?够几千人施粥多久?”
王总管即便是知道自家小姐要做什么,也被她的话惊到了。
几千人?
哪里会多出这么多人?
不知想到了什么,王总管在凉爽的清晨,额间的冷汗却一直没有下去。
“至多半个月,如果人数更多的话,怕是只能坚持一周。”
“要是加上粟米、小米等杂粮呢?”
“最多一个月,但一个月之后怕也会弹尽粮绝。”
孟
知意的心沉了下去,这样的局面是她没有料到的。
原以为这次收集粮食会很顺利,毕竟让王管家带人去买的时候都是少量少量的买,但这么大范围的买,一传十十传百,还是让京城一些嗅觉灵敏的人知道了消息。
尽管不知道为什么要收购大批量的粮食,然而这背后的商机却让人忍不住想要掺和一脚。
所以当王总管他们再次派人去收购粮食时,不光是陈米,就连小米、麦子等粗粮也都涨价了。
比原有的价格高出了一倍。
王总管觉得一次两次还罢了,可这次需要的粮食数量太大了,他实在是不敢擅做决定,因此没有直接答复对方,而是回来了。
在他们走后,一位妇人担忧的看着自己的老头,问道,“老头子,咱们这样真的不会出事儿吗?我看人家也是诚心要我们的陈米。别到时候惹到人家,他们再不买了。”
老汉不屑道,“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我可是听隔壁的村长说了,也有一群人在他们的庄子上去收粮食,价格比我们这里高出一文呢,你想想咱家有多少的陈米?要是就那么换出去的话,我们不就亏大发了吗?”
那妇人被
自己的老头说了一顿,也就不考虑这事儿了,整理手里的草拿去喂鸡了。
剩下那老头子还在做美梦,想着这次来的人没买,等下次他们再来了,肯定会接受的。
毕竟他与之前卖出去的人家还有好几个村子的人都说好了,必须往上提提价格,东西现在在他们的手里,要是不卖,对方也不能说什么。
然而这人想不到的是,他等啊等,等到冬天都来了,之前买粮食的一群人却再也没有上门过。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他们这群人才靠着陈米活了下来。
不得不说,一斟一酌之间,皆是定数。
孟知意的手无意识的摸索着手腕的镯子,炎炎夏日里唯有手里的镯子温度低,这也让她养成了思考问题会摸镯子的习惯。
“这次收购粮食,你确定没有别人知道吗?京城的米铺价格有涨幅吗?”
她担心是否有人看穿了她的计谋,想要提前引起京城粮食的变动。
王合通摇摇头,他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去查看了米铺。
“最近正是新米上来的价格,所以陈米的价格并没有上涨,反而下降了不少,其他的粗粮价格也在正常范围内。而且我找人特
意去各个米铺买了点,言谈中并没有发现他们知道城外有人大批量收购散户粮食的消息。”
“并且老奴还去一起涨价的几个村子里看了看,发现应该是村民自发的抱团行为,并没有察觉有什么意外。”
王总管无奈,他也不愿意相信这是普通的庄户人家想出来的办法。
但这就是现实,可能是因为他们一次性收的太多了,京城的郊外村子就那么多,消息传的也很快。
所以在他们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对方已经自发的抱团卖粮食了。
“大小姐,我们这次还要继续收购下去吗?您要的数量太大,一是担心这样会引起城内米铺的察觉,二是他们会不会借着收购的机会,对我们狮子大开口?”
该说他是经常在外面跑的人吗?
什么人什么事情看的多了,王总管一说话就踩到了点子上。
孟知意担心的也正是这个,“王总管,如果我们不在京城和郊外去收购粮食,您这边还有其他的路子吗?”
她重生一回,学会了很多东西,其中的一条就是,不要小瞧身边的每个人,哪怕对方是个乞丐。
人有人道,鼠有鼠道,只要用对了地方,都能发挥自
己的作用。
“老奴想着如果往外收购粮食,不外乎两条路,一条是陆路,一条是水路。”
孟知意听到对方说起水路,心里忍不住颤抖了一下。
那个人去了黄河边上,也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
拿起茶杯,掩饰自己的不对劲。
王总管并没有发现,他继续说着,“如果想要走水路的话,到时候船运回来可能会吸引人过去看,保密性可能不是很好。京城的百姓都闲,喜欢看乐子,要是真的传出去的话,知道的人多了,对我们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孟知意在心里还默默地补充了一句:黄河水灾,还不知道那边的情况怎么样,如果真的走水路,船上的粮食可能都要没了。
所以她将这个路线直接否定。
“王总管,您直接说陆上怎么走吧,水路不安全。”
王合通想了想,也是,他即使没有经历过船上的事情,但很久之前和自家大人上京赶考时坐过船,路过一个地方,船老大还要主动去交保护费呢。
没有交保护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