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哥跟上,别迷路了,里面黑!”
一旁的禁军还有内侍眼角直抽抽,你们这是来游园子的?
刚想要呵斥一声,看清楚来人的长相,暗道:原来是汝南郡王,刚才呼吸太大声了,您随意!
“老阴货,看什么看?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别吓坏小孩子!”
他他他他...
赵允弼气不活了。
老夫还没发难,居然挨了你一顿骂!
还有王法吗?
还有天理吗?
“大哥,十三郎,九郎也来了啊!”
“见过十三叔!”
两个人恭敬请安。
“好好好,一起进去吧!”
赵允初只有在汝南郡王父子几个身上,找到身为长辈的感觉。
他家二哥赵允良府上的几个侄子,从未把他当回事儿。
只有要钱的时候才会腆着脸说两句好话。
他也只当是拿去喂狗了。
那点小钱他还损失的起。
“十三叔,家里要是困难只管着人去矾楼,我都给他们说好了,这不,又收了一家铺子,正在装修呢!”
“赵允弼手上的那间铺子吧?我们都听说了,九郎没事儿吧?大家都说他家赵宗述做人不地道,玩闹也不能把人推下楼去啊!这是在要人性命呢!上天有好生之德...”
后半句话赵允初虽然没有说完,但是周围的人都会脑补的。
赵允弼气得肺都要炸了。
明明自己的儿子也挨了揍,铺子还被强行要了去,现在他们家才是京城最大的笑话。
昨夜抢到了最多的香露的喜悦,早就不见了。
石桥的另一侧,文官已经过来,其中就能看到宋庠和曾公亮的身影。
只是两个人隔开了一些距离,像是刻意为之。
保持距离?
咦,人群前面有个人很是眼熟啊!
这不是包拯吗?
他不在陕西当他的转运使,怎么跑回来了?
也是,快要过年了嘛!
等到文武百官入殿,三呼万岁之后,赵宗实又瞥见一个熟人。
张茂则居然回来了。
看来太原府的一应事宜都已经安顿妥当。
“包爱卿来了吗?”
“微臣在!”
“此次贝州平叛,包爱卿作为陕西转运使....”
巴拉巴拉一大堆,就是上回没来得及给包拯赏赐,这次给你补上了。
“启禀官家,吏部收到地方的奏疏,包拯在贝州、德州一带施行仁政,当地百姓在他的指导下,种植花卉做成干花,已经创造了不小的价值!”
“启禀官家,枢密院也收到类似的汇报,贝州防务在包拯的协助下,已然恢复如初,当地百姓还自发的为包拯塑了一座雕像,每每有百姓香火供奉!”
庞籍这话一出口,殿内好些人交头接耳起来。
“肃静!”
“朕也看到了,包爱卿你的仁政,使得那些受到叛乱迫害的百姓重新回归自己的岗位,朕深表感谢!”
“微臣惶恐,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不愿意贪图此功劳。说起来,微臣还是沾了世子的光。”
众人又顺着包拯的视线看到了站在人群里昏昏欲睡的赵宗实。
“咳咳,宗实!”
“唔?叫我了吗?微臣在!”
赵宗实躬着身,被他爹提溜着出列,连忙跪倒在地,手上的笏板都飞了出去。
但是此刻无人敢笑话他。
贝州一带能够那么快恢复如初,他赵宗实是出了力的,还很有本事儿,跟那些宗室不一样。
“你对如今贝州一带的事情有何看法?”
“看法?没什么看法啊!有能者居之!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对他们好,谁真心实意的为了他们施行仁政,他们的看法最为直观了。微臣觉得,当初临时起意的险招,若是没有包大人的从旁协助,恐怕贝州德州一带不会如此迅速的恢复如初,假以时日,恐怕会更好也说不定。都说信仰摆正了位置,可以达到几何的提升。微臣觉得不但不要试着取缔包黑炭判官的形象,最好是一个州府一个州府的宣扬出去,老百姓有了信仰,别人煽动不起来了,天下就不会乱!”
“世子,别乱说话。微臣何德何能啊?”
“老包,你太谦虚了。况且那些老百姓也不单纯是在拜你,而是信仰。”
“你们俩嘀嘀咕咕说什么呢?大声点!”
赵祯蹙着眉头,问你们话呢,居然在下面私聊。
“微臣有罪!”
“我跟包大人说,那些老百姓也不单纯是在拜他,而是将他当成那些为民请命的好官来拜了!一个官员好不好,不能光从吏治报告里看,还得看看当地的民调,作秀和摆拍的除外。”
“什么作秀,什么摆拍?你把话说清楚了!”
“启禀官家,吏部应该还收到了另外一位京城外放的官员的奏疏吧?那就叫作秀,那就叫摆拍了!”
此刻的吏部尚书额间布满了细汗。
按理说你一个宗室子,怎么知道这么多吏部的事情?
是不是有些逾越了?
“启禀官家,此事政事堂已经做出了批示,还未来得及呈上!”
陈执中瞥了一眼赵宗实,嘴角浮起笑意,将一本奏疏递给了下来的内侍手上。
赵祯接过奏疏,只是看了一眼,就失去了兴趣。
原来是新上任的贝州知州文彦博的奏疏。
这才去了多久?
双手不但好了,还能写一手漂亮字了?
看来没有少在地方上作秀啊!
张冠李戴的!
明明是包拯的功绩,却被他张冠李戴,成为了自己的功绩,恬不知耻!
要不是吏部尚书和庞籍说在前面,真的要害人害己了。
“吏部,看过这篇奏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