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下来的,给了李达康一个汇报。
这时祁同伟发话,建议把“丁”双规起来。此时开始触及矛盾的核心,就是究竟该怎么处置这个办案权,是交给北边,还是省里内部处理。
显然,李达康是倾向于后者,因为这样局面可以把控,不至于影响他主推的项目,又可以达到惩治腐败的目的,这个只有他才能拿捏得好。
祁同伟的这种表态,其实超越了其职权范畴。因为双规与否,权利不属于公厅,也不属于高书记,而属于那位并不在场的沙书记。
4个人里,两票倾向于规。
这时高育良开始询问季的意思,季和高一样,在几个人里属于比较老谋深算的。
凭季对局势的分析能力,他肯定可以意识得到,如果高这时同意前两个人的意见,可能就不会用这种询问的态度去请他提出意见了。
毕竟此案本来属于最高检,高必然不想横插一刀,万一惹一身骚不好办。
因为光明峰项目,和他的政绩无关,且年轻的李达康如果当上二把手,对他也不利。
这是个借力打力的好机会。
但他也明白高这时的另一面想法:由于高不是纪书记,且高肯定知道,如果季这时同意规,那么在场的3:1,高就可以把皮球踢给他了。
这是高玉良的另一番打法,也是他的高明之处。
但季怎么愿意接这个雷呢?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配合最高检,麻烦少一些,得罪了李达康,也是没办法的事。
球又回到了高手上,在象征性的争取了陈海的意见之后,老谋深算的高,还是决定请示沙瑞金。
一番寒暄之后,得到沙瑞金的授权。
沙瑞金刚刚空降,无论这个丁案牵扯到到多大的领导,也轮不到他头上,所以他蜻蜓点水的提了一下最高检。
高也就会意了。
所以,这个会议的矛盾核心在于办案权的争夺上,背后有两重博弈:
1、两个大佬之间的暗自较劲。
2、高和季相互踢皮球,打太极的较量。
双方争夺办案权。
侯亮平经过长期奋战,瞄上了某部委一腐败分子,线索直指京州市一位大佬丁义珍,然后直接要求汉东省检院配合在北边抓捕候赵德汉的同时抓捕丁义珍。
在汉东省检院反陈海磨刀霍霍向丁义珍时,被汉东省检长季昌明拉着去汉东省委汇报,由此拉开了精彩的争夺办案权的大戏。
望江名门。
徐怀钰目瞪口呆,太专业太纪实了吧,跟纪录片一样。
从理论和实践来说,任何公职人员和领导干部涉嫌腐败,纪委都是可以拿下的,具体方式的“双规”后,初步核实相关事实和证据,确有行为又家法难容的,移送检关公事公办。
聪明的观众看到开会这里就应该琢磨出点味道了,也就是说纪委和检院的职能与职权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只是履行职权的方式不一样而已,这就为管辖争议埋下了伏笔。
实际上纪委和检院都是各自有独立的腐败信息来源的,也就是说两个机关可能掌握同一个涉嫌腐败人员的不同程度的信息,也可能掌握不同的信息。
这也就是李达康暴怒的原因,因为他手下居然没有丁义珍的腐败信息,而被最高检掌握,搞得他很被动。
由此诞生争夺办案权的必然性:既然纪委和检院都对丁义珍的案子都有管辖权,也就是说最高检和京州市都有管辖权,那就啥也不说了,抡起膀子开始争吧。
李达康争夺办案权的动机很简单,他也说了一部分,那就是先由京州市把丁义珍双规起来,案子就好控制,就有主动权。
对急于捞取政治资本的李达康来说,其重用的丁义珍成为一个腐败分子不仅会惹得自己一身骚,还会使大好的政治资本——光明峰项目胎死腹中。
但级别高就一定牛逼吗?
答案是否定的。
徐怀钰很清楚,即使级别一样,但是职位的含金量天壤之别,甚至级别低的还会比级别高的领导牛逼。
季昌明作为汉东省检院的检长,与李达康和高育良都是一个级别,但是职位的含金量那可差了好几条街。
侯亮平虽然级别不高,但是他由于扛着最高检的名头,他就在很多高育良这样的领导面前显得很超然。
很简单,你再牛,让他盯上能有你的好?
赵德汉虽然只是一个小干部,但是谁让人家手头有资源的审批权呢,所以人家有底气让比他级别高的人等几个小时。
徐博看得频频点头,这是一部是教科书式的反腐巨作,可以作为窥视官场生活,了解反腐斗争错综复杂之惊心动魄的很好工具。
赵德汉,高育良,季昌明等等人物的刻画,精彩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