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有成不知道他往杂志社写文章投稿这件事对于院子里的邻居冲击究竟有多大.。
因为他自己现在冲击也很大。
林有成心情依旧有些激动,拿着那封信,仔细再看一下,里面是《小说月报》副主编董照给他写的回信,不仅称赞了他的这篇小说《山楂树之恋》的美好爱情与细腻文笔,同时也有期待林有成未来新的作品。
同时,编辑董照也在信中传达了整个编辑部想要知道的问题答案,想知道老三和静秋的爱情故事是真实发生的,还是虚构的。
故事太过真实,编辑部很多人都看哭了?
看到这里,林有成不禁笑了,他很开心那些人都被这个故事打动了,果然他的选择并没有错。
林有成知道后面还要给编辑部回信,至于这个爱情故事究竟是真的,还是虚构的这个问题,林有成并不打算直接回答。
因为他也不知道是个在这个似是而非的陌生时空,是否有发生过这样的故事。
也许有,也许没有。
林有成也没有肯定的答案,而且在林有成看来,这样的回答也许会更有文学的韵味,一如沈从文先生在《边城》里面最后写得那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一切就让读者自己去想吧。
林有成带着这样的想法,又把目光放在最后的稿费内容上。
《小说月报》的这封回信最后面也有提稿费,因为现在一般稿酬标准都是十元,而林有成是新人,杂志社这边给出得稿酬标准是八元。
没办法,谁让林有成是新人作者。
不过,林有成的这篇书稿可是长篇小说,二十二万六千三百字,最后算下来——
1808元!
一千八百元钱啊!
看着这个数字,林有成真的相当开心。
其实这并不算高,还有些低。
要知道去年发表成名作中篇小说《人生》的那位作者,十四万四千字的中篇小说拿了1300块钱的稿费。
不过,对于林有成而言,这笔稿费他现在已经相当满意。
这笔钱对于林有成而言,毫无疑问是一笔巨款。
要知道,现在这个年代,一个工人的工资也不过才三四十元,一年最多也不过四百多,这可是要工人几乎整整干四年啊。
果然书中自有黄金屋!
果然还是写长篇赚钱啊!
不枉他不顾辛劳,扫完大街,带完孩子,就马不停蹄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地写稿,赶稿。
想到那段爬格子的痛苦时光,手再累,腰再痛,林有成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要是他林有成写一部百万长篇小说,然后稿酬标准再上涨定为十元,那他这直接就可以一步成为万元户了啊。
这个时代的万元户?
那真的是不敢想,不敢想啊。
林有成非常清楚地知道,他现在也是赶上了最后的好时候。
其实新中国成立初期,作家与翻译家靠一本书的稿酬便能买下京城的一座四合院。
后面,那个特殊敏感的时期,一降再降,到后面直接取消稿费制度。一直到现在,文学在80年代迎来繁荣,这也是稿费最后的好时光,但真正说起来稿酬标准偏低,甚至按绝对值看仍低于1957年前的水准。
但现在已经好很多了,要知道往后进入90年代,作家与翻译家稿费多年偏低,而物价持续上涨,这一群体的生活大多与富裕绝缘,无正规职业者甚至入不敷出,相当部分几乎全靠热爱和情怀勉力支撑。
当然,这样的情况在后面版税收入出现会有变化。
只不过那些现在离林有成还很远。
对于现在面前的这笔巨额稿费收入,林有成心里开心极了,但还是努力让自己控制住表情,不要像范进中举一样,兴奋过了头。
噫,我中——稿了!
然后中了风!
林有成好歹你也是21世纪的青年拿过大几千的剧本稿费,怎么眼前这一千多块钱就让你这么激动?
不过,这是一千多块钱吗?
这是好多,好多钱啊!
这是在1983年的一千多块钱啊!
虽然林有成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激动心情,但是往上咧嘴的笑容却是怎么也止不住。
那笑容看得在一旁的林兆庆心头直跳,让他很是害怕。
林有成望向站在一旁的林兆喜和林兆庆,收敛脸上的笑容,说道:“兆庆,爸爸不怪你和别人打架,有的时候,受了欺负,要学会反击,但伱要记住不要欺凌弱小。”
“一人做事一人当,敢于承认是你打得,这一点很好。”
林兆庆没有想到父亲居然没有责骂他打架,也没有怪他打伤了人,还赔偿了医药费,不禁很是意外,但心里瞬间松了一口气。
他就怕父亲责骂他。
林有成望向林兆喜,说道:“喜儿,你带弟弟妹妹收拾一下,我们今天出去吃。”
出去吃?
林兆喜等人都很惊讶,尤其是林兆庆他没想到自己居然没受责骂,父亲还要带他出去吃。
这真的是太棒了。
林兆庆兴奋得都快要跳起来了,不过当着林有成的面,还是没敢太高兴,毕竟他刚刚可是闯祸了的。
林兆美也很欢喜,她虽然还不懂为什么父亲要带他们出去吃,也不明白之前在院子里面说得杂志社写稿子是什么事,但是她现在就是很开心能够出去吃。
林兆喜望着林有成,看了一眼林有成手里得那封信,想到刚才听邮递员说父亲往杂志写文章投稿,问道:“爸,你是在书上写文章吗?”
林有成笑着点了点头。
林兆喜真的很惊讶,张着嘴巴,脸上满是震惊,她没有想到自己得父亲居然还能在书上写文章,这真的是太厉害了。
是啊,真的太厉害了。
林有成并不知道,在这个春风巷街道并没有什么藏得住的秘密。
很快,整个春风巷的邻里街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