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起来,整理了下衣冠,跪下郑重给他磕了三个响头。
随后刘谢将袁隗放平,整理了遗容,便开了门走了出去,门外等候着一大堆人,其中包括马老夫人。
“太傅,歿了。”深吸一口气,刘谢将消息告知了众人。
话音未落,院中便响起家眷们此起彼伏的哭声。
袁隗身前官居要职,去世后前来吊唁的各路人马络绎不绝,丧事足足办了半月有余。
出殡时的送葬队伍更是浩浩荡荡数百米之长,刘谢自然也在其中。
袁隗祖籍汝南,自然得将灵柩送回乡里安葬,故京中送葬者在送出城门十余里后便打道回府,灵柩由袁隗子孙送回。而袁绍、袁术仍留在京中。
连着忙碌几天,这下回了宫,刘谢才有时间打开袁隗临终前交给她的木盒。
打开后,她从里面取出一张冗长的布帛,上面洋洋洒洒写满了文字,刘谢一字一句看了起来,深怕看漏一个字。
在这封遗书上,袁隗算是将朝堂上的事一一交代了个遍,并且还给出了两个能接替他位置的人选——现司徒王允和太尉杨彪。
除此之外,袁隗还分析了当今九州局势。
如今天下诸侯实力强悍者乃以下诸位:幽州刘虞、益州刘璋、荆州刘表、北海孔融、汉中张鲁、徐州陶谦以及江东孙坚。
前三位乃大汉宗亲,袁隗认为可先稳住,北海孔融如今已被困在京师,万不可放虎归山。如今可先争徐州,再拿汉中,其余等壮大后再徐徐图之。
看完后,刘谢也不得不感慨,袁隗为她谋划之长远。
不过这恰好解决了一件令刘谢最近为难之事,朝堂上各个士族都快为了这个位置打起来了,谁也不服谁,刘谢认命谁也不对,于是索性搁置。
因为录尚书事十分重要,已经相当于丞相了,所以人选必不能马虎。
首先这个人必须是德高望重之人,其次必须有真才实干,最后必须忠于汉室。
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放眼望去,还真只有王允和杨彪两人。
可王允出身太原王氏,杨彪出身弘农杨氏,这两个人的身后都站着一整个家族,难免不会步袁隗的后尘。
刘谢干脆想过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空置,但确实行不通。
这样做的话所有活都压在她这了,她也没朱元璋那么能干,光是这几天她已经不行了,天天熬夜到凌晨。
之后每次上朝,此事必将成为议题,每个派别都在催促她赶快做出决定,每次用的理由都是‘国事不可耽搁。’
这两个人一个如今为司徒,一个为太尉,早已位列三公九卿,刘谢不太想让他们权力再次扩大。
想了好几天的她,终于想起一个被她忽视的人——贾诩。
贾诩出身寒门,身后并无庞大的利益集团;再者,贾诩的能力有目共睹。
只是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贾诩正因为哪个派别都不是,所以他上位恐怕哪个派别也不服。
事情果然如刘谢所料,她一在朝上提出来,就遭到了各路人马的反对,这些人差点掀掉德阳殿的屋顶。
没办法,刘谢只好改日再议,借此下朝。
突然成为众矢之的的贾诩这些天日子也不好过,本来和他关系处得还算不错的同僚说翻脸就翻脸,这让他苦心经营的人际关系跌入冰点。
但他又不敢埋怨始作俑者,只能忍气吞声。
这事吧说到底还是刘谢坑了贾诩,为了安抚当事人的情绪,刘谢打算做个人,当天就传贾诩入宫和他聊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