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去寒蹲下身,擦了擦男孩额头上的汗珠,问:“你跟妹妹蹲在那里做什么呢?”
“我们在玩蚂蚁。”张建军乖巧的回答,又问:“娘,你头还晕吗?你今天吓死我和妹妹了。”
姜去寒摸摸他的头,又把张萌给抱了过来,才说:“我好多了,就你们俩在家吗?其他人呢?”
张建军虽然年纪小,但知道的事情还真不少,他条理清楚的回答:“奶奶去红桃婶婶家借红去了,大伯大伯母春芽姐他们去上工还没回来呢,富贵和枝枝出去玩去了。”
春芽是张大山前头妻子留下的那个小女儿,今年10岁不到,小小年纪就已经要跟着大人去挣工分了,这么大的孩子,一般分的活也不重,给生产队上的猪割割草,捡捡牛粪之类的零散活计,一天也能记个两三工分。
富贵和枝枝就是张大山后娶的媳妇汪银生的一儿一女,张富贵比张建军要小一岁,今年才5岁,张枝枝今年3岁多,比张萌又大一岁多点。
他们四个小孩年岁都差不多大,平时都在一块玩。姜去寒问:“你们俩怎么没出去一起玩呀?”
“我们在外面玩的时候,看见娘被人扶着回来了,我跟妹妹就一起回来了,奶奶说娘不舒服,叫我们守着娘呢。”张建军小小的人,说得话却一本正经。
姜去寒平时跟这么小的孩子接触很少,自己也没有什么兄弟姐妹,更没有什么侄子侄女。
她被张建军小大人的模样差点逗笑。忍不住夸了一句:“真乖。”
张建军被夸,挺了挺小胸脯,牵着张萌的手,说:“妹妹也乖。”
这下,姜去寒真的笑了,她附和:“嗯,妹妹也乖,你们都很棒,现在娘好了,你们出去玩吧。”
张建军仰着小脸看着姜去寒,还有些不担心,又有些想出去玩。
张萌由着张建军牵着她的手,对着她哥说:“玩,玩。”
姜去寒轻拍了一下张建军头发,说:“去吧,奶奶一会就回来了,娘没事了。”
张建军这才高兴的牵着张萌一起出去。
小孩子,没有谁不想天天跟小伙伴们一起到处疯玩的,农村的小孩也都是放养,只要能走道了,就是大的带着小的,满村里到处乱跑。
今天在这家,明天在那家,有些鬼精懂事的小孩一到饭点就知道回家吃饭,有些憨傻笨拙的,每次吃饭还得父母满村的叫唤才知道回家。
姜去寒等他俩出门玩去后,在家里四处转了转。房屋的构造李玉兰的记忆里也有,但是并没有姜去寒这样亲眼看着直观。
屋子全部是土砖做的,正屋三间,中间一间是王婆子住的房间,右边一间是张大山和汪银的房间,左边一间是张青山和李玉兰的房间。
西边也有三间房,但像不正屋三间屋顶是瓦,那三间屋顶都是厚厚的茅草,有一间土砖较新一点的,应该是后做的,房门是关的,姜去寒也没进去,估计是张春芽三个小孩住的房间。
另两间房间并没有门,一间大概是厨房,说是大概,因为屋子里有一个土灶,上面空着个大口,并没有锅在上面,只旁边又有一个很小的土泥灶,上面放着一个泥瓦罐。
旁边有个大水缸,有小半人高,半圆的木盖只盖起了一边,另一个半圆的木盖半搭在上面,水缸有大半缸水,水上漂着一个葫芦水瓢。
屋里还有个木碗橱,里面放了几个大瓷碗,和几双竹筷。
还有一间堆放的大多都是柴禾,还有两把扫帚,一把是竹子做的很大的,应该是扫院子的,用得应该挺久了,前面都有些荒了。另一把应该也是什么植物做的,姜去寒并不认识。
还有两个木水桶和扁担放在门口边上,柴禾的另一边放着两个粪箕和一些杂七杂八的小用具,杂乱的堆放在一起。
东边只有一间土砖房,也是茅草屋顶,这应该就是后做起来的另一间。
姜去寒也进去看了看,跟西边的那间厨房差不多,只有一个土灶没有锅,旁边也有一个小的土灶,上面也是有个瓦罐。这个屋里的水缸要比前面那个屋里的矮些也小些。
被一个圆形木盖盖严,姜去寒拿起盖子,里面的水并不多,也有一个葫芦水瓢。自己刚醒过来张建军端的那碗水,估计就是在这里面舀的。
这个屋里并没有碗橱,只是用几块木板和土块搭了一个放碗具的地方。上面放了几个粗瓷大碗和几双竹筷,还有一个铝制的饭盒。
这种饭盒在这个年代也不是家家都有,是张青山回来的时候带的。
这个厨房一开始是做着当住房用的,比西边的老厨房要大一些,屋子的另一边也堆了一些柴禾。
分家的时候就是以正屋中间王婆子的屋子为中线,西边的归张大山一家,东西边的归张青山。
严格来说,这个家分得也并不是很公平,张大山家的屋子占得多了。但分家是张青山提出的,他又不愿意与汪银一个妇人计较太多,自己平日里在家的时候也少,兄弟间的关系也不好弄得太过难看。
家里的东西能分的,基本都分了,但也有一些是只有一样的,像水桶扁担锄头扫帚,就大家先共用着。
其实柴房的那间屋子,当初分家的时候说的是两兄弟共用的,只不过那间房子就在张大山家厨房隔壁,大部分都是汪银他们在用。
一开始的时候李玉兰还会从那个房间里搬柴禾使用,后面搬来搬去也不是很方便,就干脆在自己家的厨房里弄出一块地方专门放自家的柴禾,那间共用的屋子,她用得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