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冬天里天上霹雷?雷还专追着牛胜材跑?
这雷细细一条,也没轰隆隆的响声,就是半空中电光一闪,好长的个霹雳就‘插’牛胜材身上了,牛胜材骚包的‘无缝菊花顶’头型被电的根根直立,八成新的军大衣更是这糊一块,那焦一片。牛胜材跟无头苍蝇似的在场院里乱撞,被雷打的哇哇喊救命。
“哎哟!劈尿了!”牛胜材扒下窜出小火苗的军大衣,就见他棉□□湿了一片。
林星火嫌弃的皱皱眉,兔狲的毛爪子动了动,那天雷就开始专劈牛胜材的脚后跟,劈着劈着就把人撵出了生活区。
“好!老天可算长一回眼!”方二姐才不管啥怪不怪呢,一脸畅快的拍手叫好。
方爱霞吓得不轻,棉帘子打到手才回神,一眼瞅见林星火,顿时羞的满脸通红。方二姐被妹妹提醒,才反应过来还有林星火这个外人在,当即也不自在,看到她抱着的山猫想起前话来,干巴巴的夸了一句:“你这猫养的还怪好嘞,脑袋又大又平!比咱用书本给娃娃硬睡出来的还平坦……”
“姐!说啥嘞!”方四妹赶紧拉了拉她,干笑一声:“我二姐正给我外甥睡平头哩……”话说一半就觉得不咋对,只好硬生生转开话头:“同志,你请随便参观啊。”
揉了把狲大爷因为压下耳朵更显得平展展的脑袋瓜,林星火急忙抱着兔狲往里面走。
这阅览室占了一间大屋,靠墙的架子上书目不少,但大多是些□□之类的。林星火放开神识,绕着这栋小楼寻了一圈儿,在阅览室后的仓库里发现了要找的目标。
显然这仓库原本才是图书馆,一排排的书架子挤挤挨挨的堆在一起,靠墙还有上百个纸箱子,里面装的是些没开封的样书。
其实运动兴起前,五六十年代曾连续出现过几次图书出版的高峰,不仅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还涌现出大批科学新知种类的书籍,只不过这部分书册的发行量一般比较小。
林星火不仅在藏书里找到了本详细描述红色大生产时期军民纺线织布情形,有纺车、织布机详细构建图和改造方案的书。还在样书里发现了一套十七本崭新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套书还打着绑带,林星火摩挲了下,她不记得七七年恢复高考的具体日子,但这套却是高中老校长口中念念不忘的改变他命运的书籍……
“林知青!林知青?”
好不容易跟妹子讲完私房话的方二姐找过来,就见林星火搬了好些书在翻。
果真是有文化的知青,方二姐心说,那手不离书的模样可太招人稀罕了,要是能说给家里的兄弟多好,好不容易供那臭小子读完了高中,结果连本矿的招工都没考过去!考不上文职岗位就得下矿洞,方家好几个拿工资的哪儿舍得,就想找个有文化的知青媳妇带一带、给他补补课。
方二姐有心卖好,就说:“林知青想看书的话就来找我小妹,她专管这个,要是想借回家看也成,只要俩个星期内还回来就没事。”
林星火想借的书可有不少,方爱霞看着那一大摞有点为难,矿上工人借书当然不用抵押,但这外人来借,少不得压钱,这么多书,她想垫也垫不起。
能找到这么多有用的书已经是意外之喜了,况且林星火现在不缺钱,就假装从兜里掏出一把大团结。方二姐眼睛又是一亮,看来这姑娘家里条件不赖,而且还得是疼闺女的家庭出身。
有方二姐刻意帮忙,这些书又是从仓库里扒拉出来的,等闲没人去查那里的账,方小妹就大胆了一把,誊抄下来的书名收了林星火二十块的押金,就找了个麻袋让她把书全装走了。
“姑,给我!”大队长看见林星火扛着那么大个麻袋等在路边,连问都不问麻袋里装的什么,直接从车兜里伸手来接。
林星火向一直陪着的方二姐又道了谢,单手扒住卡车铁栏,一手揽着又缩进她围巾下的兔狲,轻轻松松翻进有她一个半高的卡车车斗里。
方二姐先被那声响亮的“姑”震了一下,又被这姑娘利索的身手唬了一跳,直到后面那辆卡车摁喇叭提醒她靠边,方二姐才拍拍胸口:“乖乖!那啥屯大队长家的姑?这辈分这身手……得,又没戏!”怪不得家庭条件这么好的姑娘没进兵团,而是在乡下插队,原来有大队当官的亲戚照拂着。
运煤的卡车转了个大弯,先给地区某厂送了半车煤,才又转去农校,到农校的时候天儿已经黑透了。
农校果园空无一人,但大铁门却是虚掩着的,一看就是人家给特意留了门。里面的果树基本上都是小树,看的出来是试验种植的,乱七八糟倒了一地,有些小树苗还给人撅断了。
小陈暗骂一声,招呼两个帮忙的司机和黄大壮:“赶紧,别声张,把这些都搬上去。”
果园跟农校宿舍挨的很近,林星火明显能感觉到房子里有人,可没一户敢开灯的,家家户户大门紧闭。
“我去去就来。”低声跟大队长说了一声。林星火猫一般的转到这片后巷子,果然,这些老旧的院子跟乡下房屋的结构一样,都在后墙上开了个小小的后门。
林星火从储物囊中摸出小腿高的大肚子瓮,挨个给放在各家的门口。
放瓮的时候她刻意发出了一点声音,临走前还轻轻拍了拍巷子头一户人家的门,她能听见门后面紧张又虚弱的呼吸声。
转回去时已经快搬完了,黄大壮扛着一根小腿粗的树让林星火看枝杈上绑着的纸片,小陈在旁边擦着了根火柴让她能看清纸片上写的字,上边简单写了果树的品种和基本栽培技术。
小陈叹了口气,望望跟死一般寂静无声的农校宿舍,替这些遭了难还舍不得扔掉研究的老教授们难过。
直到卡车声音远去了,巷子口的这家的后门才悄悄打开一条缝,一个拄着拐棍的中年人探出半个身子警觉的四处观察后,才半跪着打开陶瓮的盖子,小心的用手挡住手电筒的光,往里面照照。
中年人的眼瞪的老大,回身把拐棍扔回家里,小心的双手抱起陶瓮放在门后边,这才捡起地上的手电筒,迅速关上了后门。
随即,邻居家的墙上就传来不明显的三声敲墙声,紧接着,隔壁的后门开了……一家又一家,长长的巷子像是在上演一出默剧,人们喜悦又感激的将陶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