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圣上非先刘太后亲生,乐平公主才是,后宫是帝王子女妃嫔居住之地,公主骄纵,刘太后逝世前将宫里的人脉亲信留给亲女傍身再正常不过。
而作案动机,刚好乐平公主也有。
官家平时温和没脾气,雷霆震怒之下也绝不会手软。
陈世美被关进开封府大牢之后,短短几天时间,从均州到京城一条线上的相关人员尽数押解到京城受审,该杀杀该流放流放,他哭的再惨也改变不了要进狗头铡的下场。
龙头铡铡的是犯法的皇亲国戚,虎头铡铡的是犯法的文武大臣,狗头铡铡的是犯法的黎民百姓。
乐平公主对骗了她三年的衣冠禽兽恨之入骨,在行刑之前便昭告天下将陈世美休弃,官家拦不住也不敢拦,只能任暴怒中的公主休夫。
大宋律法中有妻子申请和离丈夫必须同意的几种情况,公主这情况丈夫离家三年不归、丈夫犯罪刺配充军还要离谱,她要休夫合理合法。
到底是看着长大的亲妹妹,官家也心疼乐平公主的遭遇,在公主休夫之后立刻将陈世美身上所有的官职差遣尽数剥夺,所以即便陈世美是曾经的金榜状元也进不得龙头铡和虎头铡。
陈世美为了荣华富贵舍弃衣锦还乡,最终以一介白衣之身死在狗头铡下,也不知临死之前有没有悔悟。
驸马骗婚一案让堂堂天之骄女变成街头笑料,乐平公主长那么大从来没吃过亏,陈世美伏诛也难消她心头之恨,若是迁怒起来,未必不会指使身边人给开封府使绊子。
白玉堂初到汴京,尚未听过前些日子京师传的沸沸扬扬的状元驸马骗婚,猛不丁冒出来个陌生的名字听的一个头两个大,“包大人,陈世美是谁?可与此案有关?”
包拯垂眸沉吟,“如果那老太监真是乐平公主的人,那就和陈世美有关。”
如果乐平公主只是个靶子,那么事情就会更难收场。
公孙策心里发凉,压下各种可怕的猜想稳住心神,将陈世美骗婚的案子讲给白五爷听,只是面上丝毫不见方才案情有重大突破的轻松。
白五爷对案子其实没什么兴趣,比起追踪青楼老鸨揪出幕后黑手,显然驸马骗婚这种案件更合他心意,“没想到世上竟有如此败类,公主该不会为了这么个衣冠禽兽难为包大人吧?”
看公主知道驸马骗婚后的反应,那应该是个明事理的烈女子,要杀也是杀陈世美,和断案的开封府有什么关系?
因为展昭去公主府抓的人,所以陷害展昭?
因为包大人审的案,所以要拉包大人下水?
没这个道理啊。
不对,那陈世美是她自己派人抬到开封府的,展昭全程没沾手,就去公主府走了一趟而已,这也值得要他身败名裂?
啧啧啧,你说你好好的江湖大侠不当跑京城当御猫干什么?
朝廷水深,刚出师连江湖都没混明白就混朝堂,这不是上赶着找罪受吗?
包拯和公孙策和乐平公主打过交道,公主骄蛮却并非不讲道理,此事为她暗中指使的可能微乎其微。
可若不是乐平公主,还有谁既能指使宫里的太监又和开封府有过龃龉?
或者说,和开封府有过龃龉的朝臣很多,有谁能指使宫里的太监对付开封府?
白玉堂:……
包大人对开封府结仇多接受的还挺好。
包拯百思不得其解,只得放下疑惑继续询问,“白义士,你可知那老太监姓甚名谁?”
白玉堂仔细想了想,“古长玉威胁白如梦的时候说那个老太监常年伺候在皇上身边,皇上对他言听计从,王公大臣都得巴结他,除了不能逛妓院找女人之外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至于那老太监姓甚名谁,白某并未听清。”
古长玉从别院出来时脸色极其难看,那老太监应该积威甚重,所以就算人不在她也不敢提到太多。
皇帝对那老太监言听计从可能是夸大,但是常年伺候在皇帝身边应该是真。
他不了解宫里的情况,包大人为官多年,兴许能从古长玉的话中挑出可疑人选。
包拯的眉头皱的更紧。
常年伺候在官家身边,王公大臣都得巴结,这样的太监纵观整个皇城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
怎会如此?
不管怎样,古长玉身后之人算是查了出来,包拯收敛思绪,“这条线索事关重大,有劳白义士。”
白玉堂无所谓的摆摆手,五爷当年习武什么苦没吃过,只是盯了半天的梢而已,算不得辛苦,“包大人,白某可否再去趟牢房?”
古长玉背后的人查了出来,幕后黑手还远吗?
五爷一下午完成了展昭好几天都没完成还把自己弄进大牢的任务,必须得去展昭跟前嘚瑟嘚瑟。
包拯点头应允,公孙策随即上前带路,“正好我也有事要找展护卫,白大侠一起来。”
白玉堂跟上,“公孙先生,你是不是怕我和展昭在牢房打起来?”
公孙策笑着说道,“白大侠知情达理,怎会在牢房打架斗殴?”
白五爷哼了一声,“公孙先生不必恭维我,开封府是什么地方我白玉堂清楚,不会主动惹是生非。”
他不主动惹是生非,要是展昭恼羞成怒要和他打,那可怪不了他。
公孙策:……
他防的就是这个。
若是平日,展护卫沉着稳重,不管白五爷干什么他都能不计较。
可今日展护卫遭受的打击已经够大,白五爷这时候去刺激他,俩人没准儿真能打起来。
唉,年轻人,没一个省心的。
牢房里,展昭的确还在怀疑人生。
他感觉他已经足够清醒足够警惕,那白如梦虽说在模仿月娘,但相处时也是真情流露,为什么他打探出来的消息没一句是真的?
他不惜以身犯险进入青楼,辛辛苦苦那么多天,最后除了把自己弄进了大牢
别的什么用处都没有,这让他有何面目去见包大人?
这合理吗?
公孙先生说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