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许久,天色尽黑,一个听故事的也没有。
真正的农忙时节,已经到来了。
朱铭宣布《西游记》停讲,等插秧结束,才恢复更新。
婆媳俩带着孩子去休息,就连蚕宝宝都提前喂了,她们半夜就要起床准备上山。
村里家家户户如此,养精蓄锐,等待出工。
每晚都要讲故事的朱铭,居然有些不适应,独自坐在院中看星星。
朱国祥也无聊得很,走到屋檐下说:“睡了吧。”
“估计还不到八点,睡个毛线啊。”朱铭怀念自己的手机和电脑。
朱国祥来到儿子身后,一巴掌拍下去:“毛线!毛线!能不能好好说话我好歹也是你爸!”
朱铭捂着头顶:“朱院长,请自重,君子动口不动手。”
朱国祥不再搭腔,默默坐在儿子身边,百无聊赖的一起看星星。
阴天,没几颗星星可看。
枯坐一阵,寒风乍起,春雷涌动。
几颗雨点落在脸上,朱铭依旧坐着没动,沾衣不湿杏花雨……才怪!
已经到了雨水节气,毛毛雨下着下着就变大。沐浴在细雨中的父子俩,很快就顶不住了,慌慌张张收拾板凳回屋。
没有马厩,瘦马平时养在院中,此刻迈开四蹄躲到屋檐下。
夜色,春雨。
白崇彦撑着油纸伞,手里提着灯笼,悠哉漫步于田野阡陌,身后还跟着个同样打伞的家僮。
就是路有点滑,举止潇洒的白三公子,差点一个狗吃屎扑进田里。
“郎君小心!”家僮连忙拉住。
白崇彦装逼失败,稍微有点尴尬,稳住双脚说:“不碍事的。”
下雨之前,白崇彦还在自家花园里,与好友李含章秉烛夜游。雨中游不起来,李含章便睡觉去了,白崇彦正好抽空来见朱家父子。
关乎故友名誉,白崇彦不愿声张,能悄悄解决此事最好。
“啪啪啪!”
家僮拍响院门。
“哪个”严大婆上了年纪,睡得不深,很快就被拍门声惊醒。
朱铭已到屋檐下戴斗笠,朗声说:“我去看看。”
院门打开,四目相对。
白崇彦抬起灯笼,看清朱铭的相貌,又放下灯笼说:“小朱秀才”
“正是,”朱铭瞅瞅对方的穿着,以及身后跟着的家僮,猜测道,“白家三郎君”
“不错。”白崇彦微笑道。
朱铭让开道路:“三郎君请进!”
他们穿过小院,还未走到屋里,严大婆已披好蓑衣出来。
白崇彦把灯笼和油纸伞,都顺手递给家僮,作揖行礼道:“拜见婶娘!”
严大婆欢喜道:“三郎回来啦,快到屋里坐!”
不多时,沈有容也听到响动,穿好衣服过来见客人。
油灯点亮,豆火摇曳,众人围桌坐于堂屋。
白崇彦目光扫向朱国祥,质问道:“这位朱相公,你我在何时何地一起游学过”
朱国祥实话实说:“今天是第一次见三郎君。”
“所以,你们在公然撒谎”白崇彦表情平静,丝毫看不出怒色。
朱国祥说:“事关沈娘子名声,不得不如此。”
白崇彦没有纠缠这个,继续问:“二位口音很怪,不知桑梓何处”
朱国祥说:“广南路来的。”
广南路大概就是广东和广西,那里的方言五花八门,别说白崇彦是汉中人,就算南方人都搞不明白。
父子俩早已商量好了,他们的籍贯在广南。
白崇彦却追问:“广南哪个州哪个县”
朱铭回答:“柳州,柳城县。”
就宋朝那个行政区划,朱铭能记得各路就不错了,哪里清楚具体的州县他有大学室友的老家在柳城,干脆就冒名用了这个地方。
从未涉足长江以南的白崇彦,果然没法再追问下去。
“两位来西乡县作甚”白崇彦又说。
朱铭说瞎话眼都不眨:“我父子二人,在柳城也算小有家业。因恶了本地豪强,不得不抛家舍业远走他乡。辗转各路州军,平时做些小本买卖。去年拿出全部财产,购进一批江南货物,打算运到西北贩卖。谁知在汉江遇到水匪,船被抢了,人被杀了,我与父亲跳水逃命,侥幸没被水匪给逮到。”
白崇彦指着朱铭的头顶:“两位这头发”
朱铭解释说:“身无分文,没有吃食,割了头发假扮和尚,想沿途化缘弄些饭菜饱腹。”
朱国祥插话道:“半路捡到一匹马,虽骨瘦嶙峋,却极通人性。我们即便饥肠辘辘,也舍不得杀那畜生。也因那畜生跟着,不论讨饭还是化缘,沿途乡民都不愿给吃的。”
“多亏沈娘子心善收留,否则我父子肯定已饿死了。”朱铭补充道。
白崇彦皱眉不语,他当然不信一面之词,但又找不到漏洞去拆穿。
沈有容默默离开,很快拿来《三字经》,双手捧着递给白崇彦:“三郎且看。”
家僮伶俐,立即起身,把油灯移近。
白崇彦借着灯光阅读,脸色渐渐好转。这《三字经》里的知识典故,他大部分都是学过的,并非太过高深的东西。
虽然浅显,却是极佳的儿童读物。
而且能编出这等蒙学教材的人,必定读过许多书,学问并非寻常士子可比。
能编《三字经》的士子,需要在山村里坑蒙拐骗那也未免太过于大材小用了!
白崇彦是读书人,朱家父子也是读书人,天然就能拉近彼此关系。
趁着白崇彦阅读《三字经》,朱国祥去拿来一支湖笔。
读罢,白崇彦由衷赞道:“好文章!”
“三郎君请观此笔,”朱国祥双手捧着毛笔,“此物贵重,一路贴身保管,所以逃命时才能带上。”
白崇彦说:“取清水来。”
家僮和沈有容同时行动,快速端来一碗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