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起床,亲手做了一些饭菜。
昨日的时候,他就去集市上买了一些面回来,今天早上刚好把面拿了一些出来和成了面糊糊,等到油锅烧热之后,下锅炸了一锅油条出来。
又摸了几个从集市上买来的鸡蛋,炒了一盘鸡蛋出来。除此之外,还炒了一盘水黄瓜,又熬了一锅稀饭,这已经算是不错的早饭了。
而这些做饭的东西,全都是从集市上买来的,陆清昨天去集市的时候特地转了一圈,买东西货比三家,看了一圈的菜,价格却都是一样的。
就说他买的那几根黄瓜,在他们宛平府城一斤只需要三文钱,可是到了这京城,一斤要七文钱。不光是黄瓜,还有别的菜,就连鸡蛋,也贵了一倍的价钱。但是在京城里生活,该吃的东西不能省,只是买菜的时候他心疼。
宋声吃过早饭之后,就上了马车向着翰林院去。他还是背着一个小挎包,只不过这个与他在书院的时候背的那个不同,现在这个是陆清新给他做的,上面绣着青翠的竹子,瞧着很是文雅。
里头除了放了笔,还放了几本书和纸,方便他随时取用。
宋声去翰林院报道的第一天,没有正式上班,而是领了两套正式的官服官帽和官靴,一套穿脏了,另外一套备用换洗。
这官服也是有讲究的,景朝是一个士农工商阶级分明的朝代,像他们这些当官的,身上穿的官服可以很明显的区分出品级。
之前提到过颜色还有花纹都是区分的重要条件,还有这个衣服样式,也都是有讲究的。
当初朝廷的圣旨刚授官的时候,就有宫廷织造司的人来给宋声量过身材尺寸,如今这两身官服就是给他量身定做的。
既然是朝廷的织造司负责制作官服,那这用料肯定是便宜不了的。几乎都是绫罗绸缎等上等料子,价格不菲。
宋声一开始以为这官服是免费发放的,结果等领取的时候才被告知,还需要缴纳银子才能领。
这一身衣服下来将近三十两银子,两身就是差不多六十两银子。
你要是嫌贵也可以不买,这钱也不用缴纳。但这每日去翰林院坐班是必须要穿官服的,不穿还会被御史弹劾,影响官员的年终考核。
所以不管你兜里有没有钱,这官服都是必须得买的。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一下子缴纳全款的。对于那些都比脸还干净的平民出身的官来说,这些银子自然是一时之间掏不出来的。
所以织造司另外设了一条规矩,可以不用全额缴纳,也可以赊账。
反正你现在已经当官了,每个月的俸禄总是有的吧。到时候从你俸禄里扣就是了,不怕你还不上银子。
宋声了解之后暂时先赊了账把官服给领了。他今天头一天过来报到,兜里没装什么钱。一下子拿六十两银子出来的确很困难,只能先赊账了。
领到了官
服上手一摸,料子的确是上等的。最起码他从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好的料子做的衣服。
贵的确有贵的道理。
但这宫中的织造司每年光靠做官服就能挣好大一笔钱,这可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呀。
领完官服之后,宋声还要拿着自己的名帖去礼部登记自己的官职和所属机构。
所有在朝中任职的大臣,都要在礼簿登记造册。方便宫中有什么重大活动的时候,礼部举办宴席安排座位等等。还有就是留个底,方便给朝廷的官员升迁所用。
领完官服,又在礼部登记造册之后,宋声终于来到了翰林院。
光在礼部登记还不行,从礼部出来还得去翰林院报道。
报道的时候翰林院会核实他的身份,还有将要入职的职位,给他发一个提前制作好的身份文碟,凭此牌可以自由出入翰林院办公。
翰林院今年来报道的人有三个,分别是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和探花。
宋声出身不高,头一天过来,跟他主动上前打招呼的人并不多。
不过有一些人对他还是很热情的,毕竟他可是三元及第的状元。
宋声虽然不是社交大能,但该融入这个圈子的时候也需要找一些共同话题来聊。
所以他说话的时候用了几分技巧,特意说了一些自己应对科举考试的技巧和方法。
这可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口述的科举经验,那是相当宝贵的。虽然翰林院里面任职的人都是经过科举来的,但像宋声这样学问如此拔尖的人是少之又少。
谁又能难保自个家中或者是亲戚家中没有正在待考的举子?再者说了,就算是没有,但目前景朝基本上不是经商就是科举,尤其是围观者们的子孙后代,那以后肯定也是要走科举的路子的。
这些经验听了又不吃亏,说不定还能帮助家中的孩子或者是亲戚的孩子考得更好,何乐而不为呢?
由这个话题展开,过来跟宋声说话的人也越来越多,靠着这个,宋声第一天就认识了不少翰林院的人。
宋声在京城这边有条不紊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着,宋家村那边也有着不小的动静。
自从宋声去京城之后,张杏花跟家里人商量了一下,打算把自家的祠堂重新修建一下。
毕竟他们家现在出了一个状元郎,那可是莫大的荣耀,光宗耀祖的事情,得让老祖宗们也都高兴高兴。
村里头有不少宋家的人算起来跟他们是同族,也都赞成他们重新修建祠堂。
而里正也趁着他们修建祠堂的功夫,提出要在村子里刻一个状元碑。就刻在村口,到时候别的村如果路过,都能瞧见这块碑,就算是外乡人,也能知道他们村出了一个状元,这可是让他们整个村儿都引以为傲的事情,以后说起他们宋家村,那都是状元村,这么大的荣耀,村里的人自然都同意了。
只是这在碑上刻字的事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最好还是得请专业的老师傅来做。
一说起请人,那肯定是要花钱的,里正带头出钱,说是就当沾沾福气了。
有他带这个头,村里头稍微有些富裕的人家也都拿了一部分钱出来,也说要沾沾福气。
毕竟宋家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