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难度的。
二是请问一些有学问的教书先生,而且全都是举人,这个也不容易办。蒙学班的小孩子还好说,有秀才功名的就可以教。但书院的学子不行,最低得是举人才行。
然而肃昌虽然这两年发展迅速,可前面几十年积贫羸弱,并不是这两年就能扭转局面的。再加上这里还偏僻,但凡能够考出去的举人,有哪个愿意回到这穷乡僻壤吃苦的?
即便愿意回来吃苦,肃昌书院到时候也是新建的班底,相当于一个全新的学校刚刚起步,对于一个举人来说,去哪个书院教书都比在这里稳定。
更不用说还有一些家贫但骨子里清高的,这种最是瞧不起出身。到时候书院学子多种多样,农家子就不说了,商户子说不准还要受到歧视。
这些问题加起来有不少,都是宋声需要操心解决的。所以说来说去,除了慈溪先生不好请之外,最大的难题就是愿意来书院教书的夫子不好找。
但宋声不是个遇见困难就轻易放弃的人,不好找并不一定找不到,难请也不一定请不来。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等书院的班级组建好,各位该怎么做可千万不要忘了。”
宋声撂下这话,其他人面面相觑。随后点头应道:“大人放心,我们都记着呢。”
宋声来这里做官已经三四年了,他们早就打听过,这位宋大人可是当年的状元郎,还在翰林院待过三年。翰林院虽然是个清水衙门,手里没实权,也没什么油水可捞,可这地方清贵啊!
他们都活到这把年纪了,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年轻,自古历朝历代都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传统,按照这宋大人为官的经历,状元郎这个名字本就是极好的出身,后又入翰林院做了三年官,如今外放到地方上一路做到知府,以后说不定就要进内阁了。
等到从宋家离开以后,这几个人在回去的路上说着悄悄话。
“咱们这位宋大人如今越来越有威严了,年纪轻轻,说起话敲打起人来让人发怵。要知道从前那个梁文昌在这里的时候我都没这种感觉过。”
“可不是嘛,咱们这位宋大人可不是池子里的鱼,咱们肃昌这地方留不住人哪,说不准再过两年人家就要调到京中去了。”
“你这话说的可就有些杞人忧天了,想那么多干嘛?还是想想眼前的事要紧。怎么说,真给钱?”
“如果宋大人真有本事把慈溪先生请出山,不管他请谁来书院当夫子,我都给他出钱!”
他们是做生意的,损失点钱不算什么,又动不了筋骨,钱没了还能挣,还能在宋大人面前露个脸换个人情。
其实他想的是,慈溪先生要是能够来,还愁没有人愿意来他们学院教书吗?
这么简单的道理他能明白,宋声自然也明白。所以请慈溪先生出山才是重点,这件事如果能够完成,后面的就容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