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35章 保守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保守派(1 / 2)

第35章 保守派

“人性么……好没意思。”朱厚照呢喃自语,“唉,我的人性又有谁人想过……”

拿起朱笔,翻开奏疏,朱笔许久未落下,那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让他莫名烦躁。

几个深呼吸之后,他沉静下来,掐头去尾,刨除无足轻重的套话,开始批阅……

~

小院儿门口。

李青远远就看到停着四顶轿子。

“几位有何贵干?”李青远远喊了声。

少顷,内阁四人走下轿子,李东阳拱手道:“冒昧到访,还请李神医莫怪。”

不称官职,代表不谈公事,不过,也不排除对方故意如此……李青轻笑笑:

“无妨,劳几位久候,倒是李某失礼了。”

听他如此客气,几人不禁暗暗提起几分小心,相处也挺长一段时间了,李太师什么脾气他们很清楚。

——就没从他嘴里听到一句好听话!

开锁,推门,李青邀请道:“请进。”

几人缓缓点头,杨廷和朝家中下人招了招手,小厮会意,忙掀开轿帘,提出一个大食盒。

“这是……”李青诧异。

杨廷和轻笑道:“今日得闲,咱们边吃边聊。”

顿了下,补充:“没别的意思,就私下聊聊。”

我信你个鬼……李青道,“去客堂吧。”

客堂,

八样小菜,一壶酒,杯碟碗筷一应俱全,四人围桌而坐。

先饮了一杯,吃了几口菜,这才开始话题。

谢迁轻叹道:“募兵制的推行……挡不住了,这个结果想来李先生很欢喜吧?”

“这是大明幸事,怎是我一人之喜?”李青道,“谢学士如此说,实为不妥。”

谢迁倒也不怎么生气,反而笑笑,问:“那你可真有解决募兵制度下,军队忠诚度的问题?”

其余三人也望向李青。

谢迁道:“先生可莫要说,募兵制会如府兵制一样安稳,你应该知道,这个政策一旦推行,再无回旋余地,终大明一朝,再也无法摆脱。”

李青嗤笑叹道:“安稳?这世上就没有安稳过,更没有可一直安稳的国策!”

谢迁一滞。

李东阳道:“汉唐武德充沛,结果却是……汉崩三国,唐崩五代,流了多少血?这其中募兵制度……诚然,募兵制却能解军队战力不足问题,可……以后呢?”

“不解决眼下问题,何谈以后?”李青反问。

杨廷和拧了下眉,道:“李先生,我等这次来,非是阻止募兵制推行,而是想试着尽善尽美。”

顿了下,道:“宋太祖搞募兵制,却也对募兵制进行了防范限制。”

“你是说以文抑武?”李青突然心头火气,叱道,“是,以文抑武却能保障军队不起暴乱,可结果呢?

结果有了靖康之变,结果弄出了个秦桧,结果……!”

李青深吸一口气,质问:“一首满江红还不够吗?”

举杯饮尽酒,李青重重一摔杯子,道:“以文抑武,结果只有一个——外族入主中原!”

“那以武抑文呢?”杨廷和反驳说,“汉末,唐末血淋淋的例子,又作何解?”

李青沉默,道:“肉烂在了锅里。”

“你……!”杨廷和气结。

“我知道,你们骨子里瞧不起武将,可你们有无想过,你们自持的学问,才情,风雅,在敌人杀到门口时,能派上什么用场?”李青淡淡道,“难道用你们的三寸之舌,让敌人退兵?”

刘健道:“兵者,凶器也;需慎之又慎,本官不否认武将的贡献,不过,国家最需要的是安稳……”

“没有强大武装,何来安稳?”

“汉末之祸,安史之乱,无不是军阀失控导致。”刘健说。

李青‘呵’了下,道:“那照你这意思,文官就尽皆忠心耿耿呗?

那请解释解释,周公恐惧流言日的下一句!”

刘健:“……”

“两害相权取其轻!”谢迁闷声说,“王莽的例子绝不会发生在大明,王朝更迭的浪潮下,皇权一直在加强,如今的大明与汉代不一样,还请李神医莫要抛开事实不谈。”

“既如此,那几位为何还担心府兵制度下的武将起暴乱?”李青反讥。

李东阳打圆场道,“都消消火气,我等前来,也是为绸缪未来,确实,在未来至少数十年,募兵制不会造成动荡,然,身居庙堂,食君之禄吗,岂可不以史为鉴?”

“就是不知,到底是以史为鉴,还是……在为文官集团谋求利益?”李青嗤笑连连。

谢迁深吸一口气,道:“我朝太祖、太宗,皆以武抑文,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取了宋代教训,此言可对?”

“中肯的。”

“宋代以文抑武,可是吸取了前朝的教训?”

李青拧眉。

谢迁叹道:“说句大不敬的话,大明不是又倒回到宋之前了吗?”

“我有一个疑问,还望几位如实回答。”李青道,“今日你们来,究竟是代表内阁,还是代表文官?”

刘健道:“既不代表内阁,也不代表文官,只代表自己。你无需觉得,我们今日前来,是为了文官的整体利益,真若那般,找皇帝,找太上皇岂不更好?

你在新君面前确有能量,可还没到那个份儿上呢。”

谢迁愤然道:“阁下未免把文官看得太轻贱了,难道我大明上下,全是把圣贤书读到狗肚子里的奸佞?”

李青默然。

他的确对文官抱有偏见。

李东阳见气氛太僵,已然到了没法继续的地步了,忙缓和气氛,道:

“文官也好,武将也罢,或私德有问题,或作风有问题的人,却是屡见不鲜,可忠良亦不缺,退一步说,哪怕是私德、作风不良的官员,又有谁想亡了我大明江山呢?”

顿了下,“我等从未怀疑先生的赤诚之心,亦相信先生一心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