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小说家多开几个马甲合理吧> 第 34 章 《影之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34 章 《影之诗》(2 / 5)

「深呼吸,没事了,先生。」

手肘内侧一阵刺痛,医生在我的手臂上扎入了注射器。

在意识中断的一瞬,我看见大学生恬静的脸。

他正用和他父亲如出一辙的眼神俯视着我。

重新看见天花板不知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因为白净,模糊后像是一场悬浮的雪。

「虽然有听说他的精神状态不太好,没想到会成这样——他还是不愿意相信吗?」

远处传来了警察先生的声音,用叹惋的语调交谈着。

「已经有好转了。」

回应的是大学生的声音。

深色的人影延伸到了雪里,只有短短一瞬,又快速撤开了。

「那个男人……我的父亲死前几天在接他下班的时候求婚,被拒绝之后消失了阵子,接着尸体便出现在了他家的浴缸里——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不是看过医生了吗?」

「医生说他出现了相当顽固的妄想症状,总觉得是自己多次的拒绝导致了男人的死亡。这种症状被视为某种急性应激障碍,或者创伤后应激障碍。」

「治疗过吗?」

「治疗了,全无改善的迹象。」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最近症状有些缓和,可能是冬天到了,他又想起了之前的事吧。」

「这样啊。」

警察慢悠悠感叹着,又小心翼翼斟酌措辞询问。

「那你——」

「我喜欢他。」

警察呼吸的声音都快消失了。

「我不能喜欢他吗?那个男人已经死了,如果把我看成父亲会让他好起来,为什么不能继续看错呢?」

数秒的沉默后,响起了警察哈哈的局促笑声,以及抓挠头发的声音。

「这样啊。」警察又发出了重复的感叹。

我不是很能明白如今的情况,也没力气去弄懂什么了,天气越来越冷,我记挂着家里那朵无人照应的黄色小花。

好好睡上一觉,然后回家吧。

我想着,灵魂也归于沉寂。

————————《冬至溢出的第九天》·第三天·泉鲤生】

***

快速看完正文,禅院研一基本没有修改什么内容,只是在排版上稍微有所变动。

正文后面特意空出了位置来放读者板块。

有单纯冲着爱情故事去的——

【京都唯一指定快递员:

一开始以为是以渣男为噱头的故事,后续应该是大学生为父报仇,然后来一出爱恨交织的大戏。

但编辑的推荐语说「这是一则爱和责任的重量比较」,因为有些介意这个,所以看着也开始觉得不对劲起来了。】

有混乱杂食看什么都津津有味的——

【假酒泡咸鱼:

虽然还没有明确能梳理人物关系的线索(),但是你要是问我能不能嗑?()_[((),能磕!都能磕!】

还有倔强剧情推理爱好者——

【心斋桥:

男人死了很多次,这是主角的主观想法吧。真实死亡则可能是有尸体的那次,还提到了「那个男人最后一次来我家」,应该就是那次了。

但是看到后面又开始怀疑,主角把尸体放在了森林——他们第一次相遇也是在森林。

主角真的杀了男人吗?】

……

鲤生看得啧啧称奇,第三期的评论全是针对于一一期的感想,存在一定滞后性。

翻了一圈没有看到骂声,想起来杂志的评论都经过了筛选,要看更具真实性的实时评价还得去开放平台。

火速登陆SNS账号,在搜索栏输入《冬至溢出的第九天》,搜索!

Tag的热度超出他的预料。

虽说其中肯定有杂志社方面的刻意营业,但搜索一下实时页面就能从中看出些真实来。

【通常情况下,凶杀案的结论只要沾上精神方面的问题,精彩程度就会大打折扣。可问题在于这不是什么推理小说啊!!!】

【会备受打击也是正常的吧。如果把爱等同于生命,刚遇到男人的时候他就已经死了,后续的所有呼吸和心跳都只是苟延残喘……一直被这种感情笼罩,不疯才比较奇怪。】

【所以说在高楼林立杀掉了那个男人……其实是拒绝了他的求婚……】

【但是按照以往的经历,主角认为男人还是能「活」过来,他们之中保持着很微妙的平衡嘛。结果真的物理死亡了,还是在主角家里。救命。】

【之前我还和朋友说什么「因为杀了父亲就找儿子慰藉的人不是人渣是什么」。抱歉,如果是这种精神状态的话是真的会认错的,尤其是儿子本身就蓄意这么干……】

【后续呢?第四天呢?第五天呢?第六天呢?第七天呢?第八天呢?第九天呢?小泉老师怎么回事,我的冬天都过去了,两个大学生怎么还被留在大雪里!】

【我懂,我明白。这种没人做错的爱情故事,我这样的扭曲人愿称之为——纯爱!就是纯爱!就是纯爱!】

【纯爱个头啦,如果主角真的在儿子的帮助下走出来,最后和儿子在一起了,那完全不算纯爱了吧!!】

再往下翻,基本全是对「主角是否会和儿子在一起」的探讨。

相当大一部分人不太看好,毕竟死去男人的威力太凶猛了。哪怕删除他留给主角的所有东西——可他死了诶,死人在感情里就是无敌的。

剩下的人则更加现实,也更加心软,冬天会过去,那朵花也会枯萎。

等花瓣都掉落的时候,这场悼念是否也应该结束了呢。

怎么说呢……就也不乏存在批评指责作者心理扭曲的评价,评论里的人也一同发出了类似声讨的抗议。

总体来说,读者关注的依旧是小说中描述的「感

() 情」。

毕竟人的喜好永远是不趋同的,作者刻意放大了戏剧性,由此创造出越过藩篱的梯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