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张松投敌
却说马超屠了绵道,刚刚引兵返回汶江道,就被提前埋伏的诸羌杀得大败而归。
好在马超勇武不凡,最后才能带着三百余骑兵杀了出去。
直到马超审问了一位羌人贵族俘虏,才知晓郭嘉被杀的消息,顿时感觉天旋地转。
郭嘉可是曹操麾下首席谋士,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深得曹操器重,却没想到居然如此不明不白死在这里。
惊骇之余,马超也不免有些担心,如果郭嘉被杀的消息传到长安以后,会不会激怒曹操。
马超正踌躇间,忽然听到喊杀声四起,居然是羌人骑兵又杀了过来。
马超咬牙切齿,却也不敢以寡击众,最终只能朝着白水关撤去。
白水关内有于禁率领三千兵马镇守于此,除了一千羌人骑兵以外,另外两千兵马都是马超自关中带来。
此时前往白水关,不仅能够有一个容身之地,还可以和于禁联合控制住那一千来自六道的诸羌骑兵,免得他们与诸羌里应外合攻下白水关。
真要到了那个时候,马超纵然不被六道诸羌所杀,也会被困死于益州。
诸羌首领聚集在一起,为首之人脸色凝重的嗯说道:“杀了郭嘉固然解气,可是我们先得罪了楚国,现在又得罪了秦国,如之奈何?”
他们对于自己的实力,还是有着清楚的认知。
六道诸羌人口并不多,甚至远远没有办法与蛮人相提并论。他们只因生活在高原之上,才能够保证不被益州军征讨。
只不过,这也多赖近几十年内,他们始终安分守己。
眼看诸羌首领皆沉默不语,那名自绵道讨回来之人却是略显犹豫的说道:“益州毕竟乃是楚王殿下辖地,楚王殿下对于蛮人、巴人也都颇为优待。若是我们真心依附,想必以楚王殿下胸怀,也不会计较我们此前所做之事吧。”
六道诸羌首领闻言,皆面面相觑。
有人略显迟疑的说道:“楚王殿下果真会赦免我们?”
绵道那人说道:“此前益州长史前往部落之内,与首领相谈不欢而散,最后观吾等生活艰苦,仍旧不计前嫌送来钱粮。”
“我们现在有了郭嘉的人头作投名状,若能再杀了马超夺回白水关,想必能够被益州所接纳。”
众人闻言,当即不再犹豫,就准备杀奔白水关。
为首那人却是说道:“击败马超不难,想要攻克白水关却没有这么容易。除非跟随于禁镇守白水关的一千羌人骑兵,愿意当做内应帮助我们破城。”
有一名首领信誓旦旦的说道:“那一千羌人皆为白马生羌与参狼生羌,与吾等颇有渊源,只要说服他们首领,此事想必不难。”
他们找到了白马羌与参狼羌的首领,轮流劝说以后,两人终究还是应允了下来。
虽说生羌与马超之间有些交情,可是这种交情却远远比不上凉州羌人。
相比起血浓于水的六道诸羌,马超又算得了什么?
更何况,马超今日可以屠了绵道,以后也未必不会屠了他们部落。
众人定计以后,一面派人飞马传书成都,献上降表;一面日夜兼程奔赴白水关,想要破关拿人。
成都,刺史府。
当庞统看完周继递过来的六道诸羌降表以后,脸色不由变得十分精彩。
他本来准备了一系列的计策,先是故意与绵道首领弄得不欢而散,随后再莫名其妙送上钱粮,为的就是离间绵道羌人与马超。
让庞统没想到的是,马超如此容易就中计,盛怒之下居然先下手为强,几乎将绵道羌人屠戮殆尽。
马超的举动,的确出乎了庞统的预料。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并不奇怪。
马超出身凉州,又有羌人血统,崇尚弱肉强食。再加上他又是孤军深入,假如绵道羌人真有反心,死的或许就是马超了。
庞统之所以没有想到马超会走这一步,是因为郭嘉会始终跟在马超身边。
有了郭嘉在旁边出谋划策,哪怕这件事情颇有蹊跷,也只能让两者之间出现猜忌,却根本到不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未曾想,马超将郭嘉留在了汶江道,反而独自领兵前往绵道。
说到底,还是因为高原反应让郭嘉身体感到不适,这才被留在了汶江道修养。
阴差阳错之下,最终六道诸羌与马超反目,就连郭嘉也莫名其妙的被杀了。
只能说,天意弄人。
就好像历史上庞统攻打益州,却死于乱箭之下,让刘备断掉一臂那般。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战争的胜负固然与双方综合实力以及排兵布阵有关,却也存在极大的偶然性,就好像被冠于大魔法师称号的刘秀最辉煌的一战,不也是因为偶然而获胜吗?
此间变故虽然出乎了庞统的预料,可对于当前的益州局势而言,却是天大的好事。
他看向周继,道:“恭喜世子,此天佑楚国也!”
六道诸将刚刚抵达白水关下,周继派过来的使者已经抵达军中,使者不是别人,正是庞统。
不得不说,庞统与郭嘉有类似之处,那就是擅出奇谋。
这样的人非常擅于创造奇迹,却也经常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稍有不慎都会引发不可控的后果。
只不过,两人秉性如此,却是很难更改。
六道诸羌首领盛情接待了庞统,继而都有些忐忑的看着对方,担心对方借机嘲讽自己等人,甚至给出难以接受的条件。
未曾想,庞统却是一改此前在绵道的强硬姿态,反而非常谦逊的与众人一一见礼,随后温言安慰道:“诸位首领无需担心,楚王殿下心怀仁义,并不排斥其余各族。”
“南中蛮人被征讨以后,楚王殿下不仅没有过多苛责他们,反而给了众蛮人极大优待,帮助他们建立城邦,教授他们种植粮食,甚至让他们的子女都能免费读书。只要被编入户籍者,无论汉蛮都能得到同样的待遇。”
“殿下对待诸蛮如此,对待诸羌亦是同样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