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大唐]我的皇帝堂妹> 第90章 我的天后堂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0章 我的天后堂妹(1 / 2)

饭后,千金公主和武婧儿闲聊,直到宵禁之前她才离开。武婧儿将人送到府门口,回来的路上,一边走一边和云川赞叹: 千金公主是一个……狠人。

一路而来的权贵之中恐怕真正遵守减半份例的没几个,尤其是李唐宗室。他们这些人仗着辈分,对武媚娘执政一事,背地里从未停过对她的指指点点。

千金公主辈分上是李治的姑姑,却没有加入其中,反而对李治和武媚娘十分恭顺尊敬。往日,武媚娘出台个什么关于权贵的政策,她总是积极相应。

且不说这次份例的事情,就说李治有次提倡节俭,认为一些妇人的花间裙衣靡费甚广。因此,武媚娘改穿了七破间裙,千金公主也跟着穿。

但其他的贵妇人依然穿着用料更多的十二破间裙,甚至还有超过十二幅的破间裙。此外,千金公主还擅长逢迎说好话,她是除了武婧儿之外,长安城中最受宠的贵夫人,比什么王妃太妃郡主县主都有颜面。

落日西沉,天空垂下瑰丽的云霞。洛阳也受到了旱灾的影响,垂柳的枝条稀稀疏疏,温驯地沉默下来,透过斑驳的柳叶,看见了东边灰蓝色的天空。

“常乐公主的教训就在前边。”云川听到武婧儿对千金公主的评价说道: “她是一个聪明的人。

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一个有着生存智慧的人。云川又补充道。

这样的人也让云川十分佩服。她更让人叫绝的一点是积极拥护天皇天后下达的政策,但几乎从不参与政治,重要的大事上从不发一言。

假如武媚娘继续得势,千金公主则继续受宠。假如武媚娘失势,只要得势的人是姓李的,千金公主又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大事,顶多是被边缘化,权势不在,但富贵依在。

次日一早,武婧儿来到洛阳的宫苑,继续上班处理宫务。当她去向武媚娘汇报的时候,就看到武媚娘一会儿命令上官婉儿拟旨,一会儿吩咐上官婉儿整理奏章,一会儿又叫上官婉儿去政事堂传达诏令...

在武媚娘再一次叫上官婉儿时,没有听到回应,抬头看见空空的位置,这才发现上官婉儿在政事堂还没回来,忍不住轻轻拍了脑袋。

“我来吧。”武婧儿坐了许久,也没见武媚娘发现自己,又见上官婉儿被支得团团转,于是走到武媚娘的桌案前说道。

“你行吗?”武媚娘狐疑地看着武婧儿。

武婧儿一顿,轻拍了下桌案,抬起下巴对武媚娘说道: “我处理了多年的公务,整理奏章看奏章的能力和眼力还是有的。

咳咳……但你千万别让我草拟诏令,我怕被三省那些官员嘲笑文笔粗陋。

武媚娘道: “行吧,就你了。”她指着桌上的一摞奏章,让武婧儿先看了,这是上官婉儿根据武媚娘的习惯整理成的。

熟悉完这一摞奏章之后,武媚娘又吩咐武婧儿把配殿里最靠外面桌子上的奏章,按轻重缓急整理好给她。

今年大唐各地都出现了天灾,边地各部也都蠢蠢欲动,部落酋长和大唐的官员各种交锋不断。

这些事情就像涓流汇入大海一样流入皇宫,成为武媚娘桌案上的一本薄薄的奏章。

上官婉儿匆匆从外面进来,额头上带着一层细密的汗珠,双颊泛红,气息微喘。在看到武婧儿在一旁整理奏章时,上官婉儿惊讶地停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走到天后面前,觑着天后的神色小心地回禀事情。

武媚娘点点头,对上官婉儿说道: “以后整理奏章的活就交给永丰公主和你。婉儿,你以后以草拟奏章为重。

“是,婉儿遵命。”上官婉儿应下后,还朝武婧儿露出一个清雅秀气的笑容。

武婧儿:..

行吧,不就是再来一份兼职吗?

自从之后,武婧儿处理完宫务就往武媚娘的宫殿这边跑。有时还没处理完宫务,就被上官婉儿派人叫去,说事情太多她忙不过来,请永丰公主尽快过去。

这份兼职在武婧儿看来几乎成了主业。

武媚娘宫中是有一些女史,但这些人多是出身宫女,自幼长于宫廷之中,又都不像上官婉儿一点就透。在武媚娘看来就是有些蠢笨,她自己事情很多,又不耐烦亲自调教,所以就可着上官婉儿使。

如今再加上了一个武婧儿。武婧儿的资质虽然比不上上官婉儿,但她有着丰富的执政经验,又几乎踏遍了南方。虽然她没有去过北方,但由于和北上西行的商队关系密切,对这些地方也称得上熟

悉。

/>

他如今的身体,就像落日余晖,一点一点在被漫长的黑夜吞噬。在最后尚有光亮的日子,为了他这一脉皇位继承的传续以及李唐江山的稳固,李治对朝堂上的势力开始最后了的完善。

李治为了太子继承皇位的顺利,曾经大规模安排了两次宰臣任命,一次是以戴至德为首,令其辅

佐太子李弘;第二次是以刘仁轨、裴炎为首,是为太子李显而备。

第一次以太子李弘和戴至德的去世而告终。第二次是他在服饵之前,任命了刘仁轨、裴炎、崔知温和薛元超以备他发生不测之后辅佐太子李显。

这次帝后二人来东都之前,留太子在京师监国,命令刘仁轨、裴炎和薛元超三人辅佐太子,剩下的崔知温则随帝后来了东都。

但李治闲暇下来,发现这四人到显儿时,能用的怕只有裴炎和薛元超了。刘仁轨年过八十,崔知温虽年轻但他素来体弱。这次来东都时,他又病了,仍不见好。

李治冷眼观察了几个月,提拔了几个资历稍轻的官员进入宰执大臣的行列。

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中书侍郎郭正一、吏部侍郎魏玄同并同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止平章事。①

任命之后,李治对崔知温说道: “郭待举这些人资历浅,经历的事情不多,我先让他们提前参预

政事。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