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透风的墙。
渐渐的,整个襄阳城都知道了,刺史府内有位善妒的正室夫人。别看萧使君那么个英雄人物,在府里,给管束地很紧咧!
雍州士庶在茶余饭后,多了一桩笑谈。
但无损于萧衍在雍州的威信。
就好像多年的老朋友,彼此之间可以互相开玩笑,没有恶意,不是为了贬损,反倒透着一股亲近。
虽然担任雍州刺史的时间算不上多长,但雍州人已经把萧衍看成自家人。
短短时间,融入雍州,与雍州人打成一片,说起来简单,却是费了一番心思,用了些手段。
来到襄阳没有多久,萧衍就娶了一房妾室,是襄阳本地的一名少女,成了雍州女婿。
这桩姻缘,必然中带着偶然。
来到雍州的萧衍,用联姻的方式与当地人紧密联结是必然,而人选则带着一点偶然。
世事就是如此奇妙,总会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
那是萧衍到达襄阳后不久,每日与雍州僚属及地方豪族交游。是日,天气晴好,萧衍与一众幕僚、名士在襄阳北城楼设宴赋诗。
宴罢兴浓,萧衍扶栏北望,居高望远,浩荡沔水与北岸的樊城,远方的群山,大好河山,尽收眼底,胸中不禁豪气鼓荡。
忽然,偏西的日光照耀下,远远的,沔水岸边有一片如同龙气、神光的五彩光芒闪了萧衍的眼睛,众人见着,亦是大为惊叹。
为了一探究竟,萧衍为首的众人登舟渡过沔水。
原来是一群沔北织女在沔水岸边漂洗丝絮,阳光折射,形成五彩光芒。
其中一个十四岁少女吸引了萧衍的注意,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如同小野花般的清新。
趁着酒兴,骨子里的文士气作祟,心中泛起《诗经》中的《关雎》篇。
萧衍脱口而出:“沔北有佳人,此雍州良人,真佳妇也。”
说着,摸出随身佩戴的金环,赠送给少女,大笑离去。
少女紧握着金环,不知所措,呆呆发愣。
周围的同伴们却如同欢快的鸟雀,叽叽喳喳,小声说、大声笑,闹作一团。
少女名叫丁令光,世居襄阳,出生在沔水北岸的樊城。家中困顿,租住着同乡富户的房子,丁令光自少与邻家女伴一同劳作,甚至在月光明亮的夜晚还在纺纱。
她的家族说是由谯国丁氏迁居而来,不过,就如后来的杨隋皇室自称出自弘农杨氏,李唐皇室把先祖追到老子身上,反正无从考证。
接着,“大楚兴,陈胜王”的手段又再度上演。也算紧抓时代脉搏,人们信什么,就捣鼓什么。
一则关于少女丁令光的传闻,悄然间,迅速地传遍整个雍州。
传言说,丁令光在樊城出生的时候,大有异相,紫气满室。当时,恰好有看相的算命先生路过,大为惊叹,打听到是生了女儿,就跟丁令光的父母说:“此女日后贵不可言,当以‘光’为名。”
百姓们深信鬼神之说,有真命天女降生在雍州,是雍州的荣耀,雍州人更愿意相信。
而且,丁令光不是出自高门豪族,这让众多的雍州普通百姓感到不是高高在上,远离他们的生活,仿佛是自己或是邻家的女儿出嫁一般,将萧衍视为了雍州的女婿,自家人。
丁令光原本是定了亲的,被家中许配给了同乡魏家的嗣子魏益德。
“天命贵女”的传言和萧使君赠送金环的传闻一出,魏家坐不住了,不等刺史府派人、丁家悔婚,自己主动上门解除了婚约。
年仅十四岁的沔北织女丁令光嫁入豪门,成了雍州刺史萧衍唯一的妾室。
同样的事,平民百姓或许会被斥为登徒子,萧衍这般的贵人、文士么,那就是风流。
笔,掌握在士人手里。
“父亲!”年仅八岁的嫡子萧正德见到回府的萧衍,恭敬施礼问安。
慈爱的抚着孩子的头,笑语几句,萧衍去见他的正室夫人。
萧衍的正室夫人名叫郗徽,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母亲是刘宋文帝的女儿,寻阳公主,身份尊贵。
刘宋年间,皇室曾想与郗家再度联姻,让郗徽成为刘宋后废帝的皇后;南齐建立后,皇家又打算让安陆王萧缅与郗徽结亲。郗家都以女儿有女人的疾病,配不上宗室为理由加以推辞,后来,郗徽选择了青年才俊萧衍。
才貌双全的郗徽不仅熟习女工诸事,而且写得一手好字,熟读史书,一心做个贤内助,与萧衍感情融洽。
可惜在那个看重传宗接代的年代,郗徽给萧衍一连生了三个漂亮女儿,却始终未能给他生一个继承人。
在生下三女儿萧玉嬛后,郗徽的身体状况变差,眼见无法再给萧衍生育,彼此心中都有些缺憾。
这种情况下,只要家境允许的家庭都会选择娶妾室来继续生子。不过,郗徽又是个善妒的性子,见不得别的女人与萧衍亲近。
说起来么,夫君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大英雄,怎能沉迷女色!
萧衍一笑置之。
年纪渐长却无嗣子,为了延续香火同时宽慰妻子,萧衍将六弟萧宏的第三子萧正德过继过来,养在郗徽膝下,成为名义上的嫡子。
来到雍州,娶丁令光为妾室,首要目的自然是收服雍州人心,不过,在萧衍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年轻的妾室能给他生一个自己的亲生儿子。
不料,听闻萧衍娶妾的消息,原本留在京城养病的郗徽,火急火燎地带着嫡子和三个女儿赶到襄阳,宣示府中女主人的地位和权力。
郗徽也知道夫君在襄阳娶妾的主要目的是收拢人心,没有对此表达任何不满,但丁令光却始终没有得到与萧衍同房的机会。
理由是丁令光出身寒门,不懂规矩,需要调教,而且年龄太小,过两年再来侍奉主君才合适。
合情合理,萧衍无话可说。
不过,郗徽并非心地恶毒的女人,出身高门的她,能想到的,对待丁令光最严厉的方式就是让她去舂米。
从小劳作惯了的丁令光不以为苦,劳作之余,跟着夫人读书、修佛,学习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