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富足的人家,其实那点丁税对他们来说是九牛一毛的事情。”
“过去的人头税是按成年男丁来收的,大头基本上都是老百姓负担了。”
“在后者的兢兢业业和雍正的铁腕护航下,摊丁入亩政策在这里成功落地。”
同样的,各朝一些有远大抱负的皇帝也同样期待主播讲述摊丁入亩。
原因也很简单,全天下土地最多的人就是地主豪强。
大明朝官员的俸禄低得令人发指,朝廷下方的俸禄也只够一家老小温饱而已。
一个王朝实力是不是强盛,看的就是人口和财政这两点。
“这些不可一世的旧势力面对强势的李卫没有一丝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在江浙地区全面推广了摊丁入亩制度。”
人头税的顽疾由来已久,绝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解决了,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可以。
他们知道摊丁入亩可以极大的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也能给朝廷带来不小的好处。
遇上粮食收成不好的时候,强制征收的人头税就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是他一时间也没找到去除人头税的办法,只能采取缓冲之策。”
“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士绅地主们想尽办法去抹黑雍正,为其编纂了很多不实传言。”
“这些旧的利益集团很快就联合在一起,他们决定阻碍新政的推广,让雍正的改革彻底消亡。”
“它在全国推行的第一站是当时的京畿重地直隶,如果这里出现问题,政策很可能胎死腹中。”
“士绅阶级购买土地的热情大大降低,毕竟买的越多,征税也会相应提升。”
“这件事在整个大明王朝时期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直到大明朝灭亡了,在地方上的官员们依旧还是在征收人头税。”
“丁银做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地方官员是非常看中的。”
各方面的政策中,其中就有最重要的青苗法优化版。
“由此可见,自上而下的改革若想取得成绩,必须有来自强权的保障,故而封建时代的成功改革多由帝王亲自执行。”
“可以说,摊丁入亩制度的实施,凝聚着清朝三代人的心血。”
“不过顺治皇帝当时还没有一统天下,只是在部分地区做出了一定的改革政策。”
“第二人头税当时在名义上已经完全收归国有,所以这是康熙军费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这些人甚至把雍正塑造成一个弑母弑弟的形象,不断把这些丑闻散播到民间。”
而覆灭大明朝的大清朝,也有遇上土地兼并的危机。
“这就好比按照房产多少来收税,你的头上有多少套房产,那就征收多少套的税。”
“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可操作性太大了。”
“而没有田产或者田产很少的家庭,基本上就不需要交税了,这对全国百姓来说,那是破天荒的大喜事。”
要不是怕主播把他们拉黑了,他们真想发送狂轰乱炸的弹幕问候一下主播。
现在一条鞭法在全国推进很顺利,他要重点考虑的是怎么避免人亡政息的悲剧。
“这么一来,就造成了一个非常极端的现象。”
这是他补上了之前青苗法的政策漏洞,再加上借鉴了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而重新改进的。
“考虑到土地收成是农民财富的唯一来源,因此地税类似于后世的所得税。”
不过好在现阶段他和小皇帝相处得不错,用温情不断的感化小皇帝。
“所谓的地税很容易理解,它根据一户家庭的土地收成来征收。”
“所谓丁银,也就是按照人口来收取的赋税。”
“无论是青苗法,还是一条鞭法,都是利国利民的治世良策。”
就目前全国推行的青苗法优化版,一切都在像好的地方进行。
“人头税依旧存在,这就是压在老百姓身上永远的负担。”
“尤其是多尔衮看到了丁银的数量可观,认为这是朝廷的一项重要收入。”
大明朝各个时期的官员脸色有些不太好看,暗暗在心中责怪主播多管闲事。
“说到封建时代的改革家,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王安石和张居正。”
“康熙统治的后期,土地兼并,隐瞒户口和逃荒流民的问题再次出现。”
“士绅们不断组织抗议集会却效果寥寥,只因李卫不留一丝情面,遇到抗议就直接武力镇压。”
尽管不是永不加税的意思,但永不增加人头税,依旧让各朝老百姓心生羡慕。
要是万一当今皇上注意到了人头税,强行把人头税收归朝廷国库,那他们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不是说永不加税的意思,而是说在人头税这一块,征收的人口数量,永远都按照康熙五十年的标准来征收。”
他不得不佩服想出这个政策的雍正,更为钦佩的雍正执行此政策的决心。
“直隶的士绅地主都颇有权势,一直在明里暗里对抗。”
“但是对于士绅地主来说,这却是一个糟糕的消息。”
“摊丁入亩刚被提出就在朝廷遭遇了很多阻力,这些问题基本都是雍正解决的。”
“士绅一体纳粮取消了千年以来读书人赖以生存的特权,让他们陷入崩溃。”
“古代王朝的覆灭大多是因为财富分配不均、土地兼并严重。”
同时他也见到了愤怒的一幕,在老百姓灾情严重的时候,那些士绅大族的日子当真是奢侈浪费。
“在收入近乎断绝的情况下,赋税就是压垮他们的关键。”
大清朝的老百姓内心很是惭愧,觉得对不起雍正皇帝。
尽管这样,各朝的老百姓对摊丁入亩可谓是记忆犹新,一直惦记到现在。
“在雍正即位之初,大清的国库里只有存银800余万两,朝廷做事备受掣肘。”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头税的弊端再次暴露。”
四五.三二.八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