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玄幻魔法>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3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3 / 5)

正信心满满的准备参加科举,考个状元功名时。”

四五.三二.八五.二四四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他从清朝境遇中感受到的道理。

“信的原文是英语,使者知道咸丰看不懂,就事先翻译成了中文。”

圆明园里面不仅仅有清朝时期的珍宝,更有属于他们时代传下来的瑰宝。

“直隶总督,直隶提督,天津镇总兵,山海关都统,通通到天津大沽口抵御敌人。”

仅仅用了五天时间,敌人就攻下了广州城,洗劫了两广总督衙门。

也不怪他对英法联军实力判断错误,主要是他也没有想到英法联军能够攻破京城。

仅仅因为一个称呼问题就直接开战,未免也太儿戏了。

“除非是傻子,而咸丰就正好是这个傻子。”

“而当时的英国政府由于正在打仗,也就没有出兵报复清朝。”

“按照条约的内容,清朝要向英国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领事知道后赶到现场要求清军按《虎门条约》的规定,将扣押的嫌犯先送到英国领事馆受审,然后再由英国官员酌情引渡给清政府。”

“代理领事的要求其实并不过分,毕竟条约就是这么签的。”

可还没等他松口气,就得知了清朝晚期被英法联军轻而易举的碾压。

“4月20,负责调解的美国使者向咸丰呈上了一封时任美国总统的亲笔信。”

“在这50多天的时间里,英法联军到底做了哪些丧尽天良的事情?”

“一面派人向朝廷报捷,说自己指挥得当打死打伤敌军七八百人,现已逼退英夷。”

“按理说,英国拥有如此多的商贸特权,再加上工业革命带来的制造成本优势,英国商品应该席卷中国市场,怎么会没人买呢?”

“英法联军拿下广州后,派代表到上海向两江东督何桂清发出照会,提出各自的要求,坐等咸丰派人来谈判。”

他看得很清楚,亚罗号事件的过错在英方,清朝的做法完全没有问题。

嬴政:弃江山社稷和百姓安危于不顾,直接弃城而逃了,清朝的天子未免也太窝囊了吧!

“然后立马下诏,向叶名琛下达了一道在今天看来非常无语的圣旨。”

“扩大中国市场,潜在客户就多了,贸易额自然就上去了。”

“那么叶名琛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呢?很显然有徐广缙的样本在前,他自然要照葫芦画瓢,以强硬态度拒绝英法美三国公使的修约要求。”

“与此同时,沙俄和美国公使也乘坐着本国军舰与英法联军汇合,准备趁火打劫。”

“第一,英国向中国倾销了大量的鸦片,而中国的整体购买力又是有上限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扩大了通商口岸还不够,为了继续获取利益,不惜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然而从1846年英国对华贸易额却逐年下降,到了1854年英国对华贸易额仅为签订南京条约时的58%。”

“然而齐英还没有高兴太久,英国代表便给了他一记棒喝。”

怎么英法美三国的公使要去广州找两广总督开放长江沿岸的城市,这是不是找错人了?

不仅仅是嬴政有此疑问,各朝很多人也有同样的疑惑,但很快主播就为大家揭晓了答案。

“两人奉召离京后,咸丰担心他们没有外交经验,会被英法谈判代表拿捏,便又任命当年签订《南京条约》的齐英为副使一同去天津谈判。”

“便颠倒黑白说清军无端搜查英国船只,还撕毁英国国旗,以此向叶名琛抗议。”

“叶名琛在得知咸丰对自己的处分后羞愧难当,最终于1859年客死他乡。”

“但是由于清军并不知道什么是《虎门条约》,也不知道条约的内容,因而英国领事在与清军的争执中被清军扇了一巴掌。”

“地方官员打败仗却向上报捷,皇帝对实际情况不仅一无所知,反而还以大国之君自居,如此荒诞的朝廷怎能不被列强暴揍呢?”

正是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洗劫了圆明园,抢夺走了数之不尽的文物珍宝。

“第二,中国的市场需求不同于欧洲,比如在欧洲热销的刀叉等商品,在中国根本没人买。”

要说谁的心情最复杂,就属他了。

“攻城战打响后,五千多英法联军只用一天的时间就攻下了广州。”

“怎么突然之间广州就陷落了?叶名琛就被俘虏了?”

实力如此悬殊,清朝皇帝不奋发图强,努力变得强大。

毕竟英法远在欧洲,距离大清万里之遥,派遣过来的兵力也有限,只有数千人。

“然而还没等咸丰高兴两天,英国人又找上门了。”

“这件事被道光皇帝知道后,他认为徐广缙扬我国威,大挫英夷的嚣张气焰,能力出众,因此便将天津及两江地区的外事处理权一并移交给了徐广缙。”

李世民:清朝的皇帝太过目中无人,鼠目寸光,也难怪被外国欺负这么惨了。

“此后,北京就被英法联军占领了50多天。”

现如今改革非常成功,大清的国力蒸蒸日上,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进行。

“1858年4月,英法两国公使率军舰来到大沽口外。”

可就是如此重要的京城,却被敌人用了五千兵力就攻破了,这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他从父皇手里接过了一个满目疮痍的大清江山,推行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大清慢慢好转。

“在此之前,咸丰皇帝以北狩为名,不顾国家社稷和百姓安危,逃往了承德避暑山庄,直接放弃了帝国的首都。”

“叶名琛的遭遇可谓是清王朝的缩影,若以传统士大夫的标准来看。”

“受内乱影响,太平天国的实力大大下滑。”

“在中国历史上,每次首都被占领,往往就意味着改朝换代。”

“见事败露,齐英惶惶不可终日。”

现在他们的瑰宝没有留在中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