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先去上海,拜访宋美龄,表达了爱慕之意。”
“傅作义深感坚守已无意义,便通过谈判让出了城池。”
“而桂系则主动退出东南,经营两湖。”
蒋介石在南京强势复出,重新执掌大权。
“唐生智不服,挥师东征。”
“不过阎锡山也是命不该绝,就在这时,张作霖下令停战。”
“汪精卫也渐渐回过味来,意识到自己好像被耍了。”
可南京国民政府却羞辱他,给他安排了一个高官的职位。
之前蒋介石一再打败仗,大家还以为最后的胜利果实和蒋介石没什么关系。
“11月9日,另一路奉军沿京绥线推进,进至包头。”
“而李宗仁、唐生智则更不靠谱,居然打起了内战。”
“桂系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做了小半年当家人,发现自己不是这块料,因此很有自知之明的准备让贤。”
“11月12日,唐生智见大势已去,只好通电下野。”
不过尽管如此,他对外戚也同样深恶痛绝,深知外戚干政的危害。
“战斗中,桂系伤亡近一万,黄埔系仅军官就阵亡了五百多人。”
张作霖:要是能一口吞下阎锡山,我也不会下令停战了,肯定会一鼓作气拿下对方。
“在阎锡山看来,只要自己这边动手,一旁的冯玉祥、南方的李宗仁、唐生智便会派出千军万马来支援。”
“结果,当桂系大军兵临武汉时,唐生智部下纷纷倒戈。”
“而原本战力强悍的第四军,因为南昌起义,这时候也是元气大伤。”
“尤其是对于军阀来说,有钱才能购买武器装备。”
他想得倒是非常美好,可南方的两个国民政府居然这时候打起了内战。
“婚事结束后,蒋介石便开始琢磨复职一事。”
但他也理解蒋介石寻求外戚帮助的用意,毕竟在军阀混战的时代,势单力薄的一个人想要站稳脚跟,联姻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一旦两个国民政府爆发内战,对他们来说不亚于一场灾难。
“阎锡山亲率右路军东出太行山,沿京汉铁路进攻保定,与左路军会攻北京。”
不过,现在一切都晚了,损兵折将的他再也不能东山再起了。
“因为这件事使得蒋介石掌握了钱袋子,也让他成为江浙财团及其幕后的英美势力的唯一代理人。”
“在广州、太原、武汉、开封设立政治分会,分会主席分别是李继深、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
“11月3日,奉军发动攻击,占领大同,并由大同南攻进占雁门、五台。”
“1928年1月12日,历时90余天的涿州之战结束。”
“10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法办唐生智。”
“由于谈不拢,两边也只能僵着了,可南京武汉两个政府总这么对峙也不是个事。”
汪精卫下野后,他就成了武汉国民政府的话事人。
“晋绥军在这两个方向的兵力只有七万左右,兵力如此悬殊,结果可想而知。”
刘彻:蒋介石这是要利用外戚的势力壮大自己的权势,虽然隐患颇大,但也不得不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从10月中旬开始,傅作义就一直坚守在涿州。”
“恰在此时,广州爆发革命起义。”
“见南边一时半会不会有大动作,冯玉祥只好催促阎锡山赶紧出兵。”
四五.三二.八五.二四四
蒋介石:这一次,我一定要把失去的夺回来。
宋家是大家族,有的是钱财,可以给他提供钱财方面的支持。
外戚的掣肘先放到一边,得先回到南京国民政府掌权再说。
“这其中,蒋介石给的任命最有诚意,委任傅作义为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估计是先前被白崇禧的羞辱搞出了心理阴影,自此开始,每周五晚上。”
要是早知道南京国民政府实力这么强大的话,他也就不会那么冲动了,大不了暂时忍让一下,等以后有机会再斗争也不迟。
但现在看来,蒋介石此时出色的表现,一下子就折服了他们。
“汪精卫离开武汉后,桂系给唐生智安排了一个高官职位。”
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这一点,他对此也无可奈何,只有深深的惋惜。
现在南北斗得如此厉害,估计也是最后的疯狂了。
“一直以来,张作霖都想拆散阎锡山与国民政府的合作,不愿把阎锡山逼得太紧。”
“我为先总理起草遗嘱时,你桂系都还没入伙呢,如今竟然这么跟我说话。”
“宋家老太太本来不同意这门婚事,但在宋子文的周旋下最终同意。”
“见李宗仁不尊重自己,汪精卫意见很大。”
“武汉政府是从广州搬来的,是秉承孙中山遗志的正统,南京那边是分裂出去的逆贼。”
不过仅仅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需要提升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
他怎么看都感觉南边、北边的势力都是一群乌合之众,不顾外部的威胁,只顾着陷入内斗。
“表示我们要复出,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阎锡山:一个可靠的盟友都没有,害得我不得不龟缩回山西。
按照他的预想,他自己一方对付张作霖是不可能的,唯有联手才能消灭张作霖。
他的晋绥军,冯玉祥的大军,南京国民政府的李宗仁,武汉国民政府的唐生智。
“与此同时,蒋介石还任命阎锡山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承认了晋绥军和桂系的地位。”
“然而唐生智的嫡系只有第八军,其余部队都是在北伐过程中收编的杂牌武装。”
“南边自己人打来打去,原以为不会孤军作战的阎锡山还真的孤军作战了。”
“我昏了头跟他们成立什么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