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本面临的情况。
“孙传芳见大势已去,无心恋战,率残兵向济南方向撤退。”
“4月19日,田中义一通过驻上海总领事馆警告国民政府。”
“其在5月2日的日记中写道,不屈何以能伸,不予何以能取。”
以北伐军的兵力,消灭北方的奉系军阀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他还犹记得当初小日本派了一名大佐前来登门造访,带着整整五万大洋摆在他面前。
“孙传芳率部反扑,结果他的老巢济宁反倒被北伐军袭取。”
“然后又割掉舌头,挖去眼睛,拖至院落与公署内的其他十余名外交人员一同用机枪扫射而亡。”
“用亲历者的话说,日军遇中国人,不论兵民,即开枪射击,一时尸体满街。”
“内部出现统治危机的同时,日本政府在中国利益因大革命影响也遭到沉重打击。”
“然而,大正时代经济繁荣的背后,日本社会也存在隐忧。”
“打算利用演习制造纷争,只待奉军开火,就武装占领沈阳。”
“田中在奏折中称,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蒋介石:虽然我也很想干小日本,但为了避免爆发更大的冲突,一时忍让也是没办法的事。
“张学良决心投效国民政府,蒋介石对此自然是持肯定态度。”
“张作霖遇刺当天,张学良便得知皇姑屯事件,他当即下令奉军主力加紧退出北京。”
“这场战斗,没什么好说的,北伐军的第一、二集团军总计兵力60万。”
“通过种种措施,蒋介石在二次北伐前夕,将自己与江浙财阀的利益牢牢绑定。”
大家心心念念盼望的,不正是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吗?
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整个中华大地就开始陷入动荡,一直持续数十年到如今的北洋时代。
“芳泽谦吉见张作霖又是那套软磨硬泡装糊涂推脱的老招数,恼羞成怒,便略带威胁的说请好自为之。”
“用时任日本陆相宇垣一成的话说,帝国在长江流域培植多年的利益和企业已全部萎缩,日侨长年努力而获得的权利和资产也被迫放弃。”
“但列强都是千年的狐狸,一个比一个精。”
一旦选择对小日本开战,他是没把握打赢小日本的,而且甚至会有全军覆灭的风险。
“1928年1月,下野四个月的蒋介石宣布复出。”
“随后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桂系达成共识,北伐大业尚未完成,吾辈还需继续努力。”
“日本政府见糊弄不过去,迫于压力只得修改指令,仍保留张作霖的地位和力量。”
“蒋介石此时已经决定偏安东南了,无心再插手北方事务。”
不管怎么说,北洋时代的老百姓和他同宗同源,都属于炎黄子孙。
大家原本还想着北洋时代结束后,可以迎来和平安定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张作霖决定退出北京,返回东北。”
现在经过主播的提醒,大家这才想起小日本对中国的威胁。
“蒋介石放弃控制北方,那北京让谁打呢?”
“不过即便如此,张作霖在原则问题上也不打算让步。”
他虽然处境不好,急需大量钱财东山再起,但也不想背上汉奸的骂名。
“见张作霖不听话,日本政客随即又开始寻找新代理人。”
四五.七六.一七五.三九
吴佩孚:我乃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绝不可能做汉奸为小日本卖命。
“江户时代的矮小木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西式建筑。”
张作霖:我虽然与小日本合作,但也只是想利用小日本而已,绝对不可能出卖国家的利益。
“这次惨案,导致至少约5000人惨死。”
“就在北伐军调整部署的同时,张作霖那头与日本闹掰了。”
“眼看奉军节节败退,北伐军就要一统全国。”
“这个条约,非常恶毒。”
“北伐需要花很多很多钱,为了搞钱,蒋介石下野前曾用上了绑架、扣上通匪帽子等下三滥手段迫使江浙财阀捐款,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他们原本想的是蒋介石的北伐军消灭了张作霖,从而统一全国结束了北洋时代。
“命令北伐军主力撤出济南,仅在城中留下一个团。”
“失败情绪是会传染的,孙传芳这一退,张宗昌也无心恋战。”
尽管如此,他也只是和小日本派来的大佐把酒言欢,只字不提代理人的事情。
北洋时代的老百姓原本还因为即将结束动荡的北洋时代而欢欣鼓舞,可在听到日本方面的消息后一个个愁眉苦脸。
况且小日本对中国有莫大的威胁,蒋介石不想着联合张作霖一起打击小日本,反而要继续内战攻打张作霖,这让他们对蒋介石内斗的行为更加反感。
蒋介石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者,有责任有义务保护治下的老百姓。
他虽然眼馋小日本的条件,但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汉奸的骂名他可承担不起。
现在既然已经明确了这一点,那他就可以提前做好安排,避免悲剧发生。
“但编制紊乱,战斗力低的莫名其妙。”
“而蒋介石则在回电中称,日本出岳不足妨碍北伐之进展,决无因外兵中止革命之理也。”
“6月16日,关东军18000人在沈阳南郊举行大规模的野外演习。”
“这個《田中奏折》,虽然日本官方一直未予承认,史学界也众说纷纭。”
有了江浙财阀利益集团的帮助,他就可以彻底解决北伐大军军费的问题。
“冯玉祥不合适,阎锡山又无力单挑奉系,如此一来就只剩下了桂系的第四集团军。”
“也就是说,讨论《田中奏折》的真实性,讨论奏折是否是田中义一的作品,还是另一个甲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