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师的不断叮嘱下,墙上倒计时的无形压迫,课间打闹嬉笑的声音被一道道问题的声音给代替。向老师请教问题的学生进进出出,教师办公室的门就没有关上过。更有甚者在大课间跑操都有同学拿着小本单词本边跑边背的学习氛围下,迎来了校运会。
校运会——举办三天,不上课,高中学子青春挥洒汗水的舞台也是高中学子最期待最喜欢的比赛运动。
活动举办的前一周,老师们就会接到通知,然后组织学生报名参加。报名参加项目的学子有一周的时间去准备项目,没有参加的学子在这一周都在计划不上课的这三天怎么让自己更幸福度的过。
正在备考高考,征战“无声战场一踏进高三学年就紧锣密鼓的学习的江知渝们来说,这次校运会也是难得一次放松机会。这也是高三学子能够参加的最后一届校运会,能够在青春里挥洒汗水的最后舞台。
“下周三到周五举办校运会,这是报名表,规则和项目不用我多说,你们都已经清楚的不能再清楚呢!要报名的在班长处报名,没有参加过的同学,也希望你们踊跃报名,这将是你们最后一次能够以高中生的身份参加的校园比赛。踊跃报名哈!报名表我就放在班长那里。”趁着下课铃,一向喋喋不休的老班拿着报名表对着台下安静做题的同学们快速简洁的说道。
讲台下安静做题的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多大的喜悦,听到老师口中最后一次心里还飘过一丝感伤。但终究是没能忍住校运会的魅力,放下手中的笔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江部长,你准备报名参加什么项目呀?不会又是三千米吧”从魏书知晓江知渝是宣传部的部长以后,从魏书的口里就再也没有听到过江知渝的本名。
“恭喜你,答对嘞,给你加一分,参加三千米,就当给自己接下来的学习冲刺打气。也趁这几天放松一下大脑,杀死了好多脑细胞该停一下给大脑充电。”江知渝放下刷题的笔两手托着脸对着向自己提问的魏书回复道。
“哥们也准备多报几个项目,也趁这个机会检验一下我们集训的效果,一一你呢”作为体育生每天下午都要参加体育集训的魏书拿着水杯边喝水边对拿着英语单词本冥想的孙一一问道。
“我呀,参加我的观众席,给我们家知渝打气,加油,知渝到时候把你部长证给我,我进去你递水哈!”结束冥想,一向对运动项目不感冒的的孙一一双手抱着江知渝仰着头对着魏书笑着道。
学生会会在学校组织每一次的比赛活动中,给学生会的成员发一个学生会员证相当于工作证。在比赛期间可以进入赛场给运动健儿们做好后勤服务,也是组织活动老师们的得力干将。
“笙哥,你准备参加什么项目?”喝完水的魏书对着正在认真刷题的黎笙问道。
“不打算参加,趁这几天有时间整理一下我的错题本,然后背一下单词。但是放心,你们参加比赛时我一定会到场给你们加油的!”刷题的黎笙回答时也没有放下手里的笔。
“笙哥,我劝你不要太卷了,给哥们留条活路吧。不怕学霸努力,就怕学霸更努力呀!”喝完水准备起身去接水的魏书边抬起脚侧身出去边说道。
“帅哥,随便一起喏,Thank you”江知渝看着眼前空空如也的水杯对准备出去接水的魏书说道。
“刚好,随路”前排听到江知渝声音的黎笙唰的一下起身,拿着自己面前还有半瓶水的水杯,转身接过江知渝手中的水杯不带一丝犹豫的向饮水机走去。
“谢谢哈,黎大帅哥,有劳了有劳了”看着水杯飞走的江知渝缓了一秒对正在准备给自己接水的黎笙说道。
“我去,重色轻友,你要接能不能顺便一起呀,忘了这还有一个等水喝,你水杯里还有大半瓶,你去接什么水呀!眼神不好!”一只脚悬在半空,双手准备接江知渝水杯的魏书拿着水杯对着讲台饮水机旁接水的黎笙说道。
“可能是你嘴巴不够甜,没有叫人家帅哥。所以呀?姐免费给你上一课。要学会嘴甜知道嘛,不要笙哥笙哥叫,要喊他帅哥。”江知渝看着眼前咆哮的魏书打趣的说道。
那是嘴甜的事嘛,确实哥们嘴对于黎笙来确是不甜。听到江知渝的话魏书拿着水杯阴笑道。
“失心疯呢吧” 江知渝看着讲台上阴笑的魏书心里默念道。
“班长,我报名女子跑步三千米,麻烦写一下名字。”江知渝起身离开座位对着正在登记报名的班长开心的说道。
“好的,名字已经写上呢,加油。”班长一边登记一边对着报名的江知渝说道。
“江知渝,你又报名三千米呀,加油,相信你可以,预祝你拿下比赛,加油”学习委员兼学生会副主席赵悦对着一旁的江知渝说道。
“加油,江知渝,相信你能拿下比赛,在比赛中为我们8班添砖加瓦的”周月也在一旁附和道。
“那就借各位吉言诺!”江知渝一边笑着一边接过黎笙手里的水杯说道。
想到前世自己与班上的这一群学霸,几乎连话都没有说过一句。作为学霸,学校老师们的宠儿。这些人的关注点只在学习上,谁谁在什么比赛中拿了奖项,谁谁在那一科拿了第一,甚至是其他的学校的学习排名。其他学校学霸追我们学校的那个学霸……都是一些听起来与学习挂钩但确实也没有多大营养价值的话题。
“最后一次”,墙上的倒计时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教室里的同学自己高三的身份,感觉离青春年华就在老师的口里“最后一次”中消逝。成长的阵痛就在一瞬间。成长就是一群小屁孩开始学着大人的社交模式去社交。让一群高三的学生瞬间知道光阴的可贵。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高三学子的最后一年学习生涯中具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