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之后,端王府的马车将沈婉青送到了陆家门口。
“大嫂,你和大哥早些搬回来吧。”荣安郡主离开时拉着沈婉青说着:“这样王府里就会更热闹了。”
“夫唱妇随,这事我可做不了主。”沈婉青觉得以陆忱的性子,只怕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搬进端王府。
目送着马车离开,沈婉青正要进门时,大门打开,秦氏和梁氏已经走出来将她拉了进来。
“大嫂,二嫂。”
“婉青,老三才是端王府的大公子?这是真的?”秦氏在几天前听公婆说起这事时,半天都没回过神。
梁氏当时也一脸懵,公婆说出这事时,她是不信的,到现在也不敢相信,可方才在门缝里看,确实是端王府的马车把老三媳妇送回来的。
知道这个时候老三媳妇会回来,她就早早从芳菲楼出来,就为了确定一下。
沈婉青点点头:“是真的。相公才是真的端王府大公子。”
秦氏和梁氏嘴巴惊得都圆了。
“老三真的是端王府大公子。”梁氏喃喃,这下是真的石锤了。
“那你现在是端王府娘子了?”秦氏看着眼前的婉青,哎呀,这才多久不见啊,老三媳妇就变像是变了个样,瞧瞧这如远山含黛的眉眼,再瞧瞧这温婉端庄的气质,总觉得整个人焕发着光彩啊。
“大嫂,二嫂,一切等相公回来了说吧。”沈婉青觉得这个解释权还是交给陆忱好。
“你先跟我们说说嘛。”秦氏拉着她坐到屋檐下的椅子唠嗑:“说些围场上的事也好啊。”
沈婉青无奈,便把围场上发生的一些事说了些,陆忱是怎么被认出来的,世子、太子和陆忱小时候又是如何的等等。
今天陆家大哥和二哥也比以往要回来的早,见到老三媳妇在讲,一个个搬了椅子过来听。
这才坐下呢,陆丽香也回来了,陆老爹和祝氏也到家。
人多了,一家子都移到灶房说事。
沈婉青只得重新说了遍,重新听着的秦氏和梁氏听得依然认真,毕竟这事对她们来说实在是匪夷所思啊。
“那我们家是不是要发达了?”陆大哥这几天只想到这么件事,毕竟是爹娘养大了老三。
陆二哥点点头,他已经激动了好几天,现在还是很激动啊,谁能想到端王府的大公子竟然会是他们的三弟:“不过杨松也挺可怜啊。”
虽说和杨松之间没什么交情,一家人挺为他唏嘘,谁都不愿摊上这么件事。
“也不可怜吧,”梁氏道:“丽香上次去看了施小月,不是在说,老端王妃给的大宅子还有赏赐的东西都送给他们了吗?一辈子都花不完,这是多大的福气啊。”
“你这么一说,也是。”陆二哥点点头:“有多少人能有这样的好遇啊。”
“也不能这么说。”陆老爹很是感慨:“我看杨松也不是那种贪慕虚荣的人,他应该也是很渴望亲人的吧,钱财嘛,够用就行了。”
陆丽香一只耳朵听着,嘴角是微微上扬,她原先挺担心去翁家说媒自己这出身不够格,如今三哥是端王府大公子,有这层关系在,够格了吧?
沈婉青安静地听着大家所说,这些话她这些天在围场听得太多,陆忱书信了杨松,也不知道杨松有没有想开,估计这几天陆忱还会去找他。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祝氏突然道:“你们这些天就没有一个人想起你们的亲弟弟吗?丽香,你和你亲三哥是一起长大的,这几天可有想他?”
众人一愣。
陆大哥,陆二哥,陆丽香三人脸上都闪过一丝不自在。
陆老爹见老婆子又提出来,在心里叹了口气,围场回来后,想起那个孩子,老婆子是痛哭了一个晚上,十多年了,过去的就过去了吧,总是惦记着,只会伤了活着的人。
“我,我们当然是想的。”陆二哥见娘阴沉着脸,轻扯了扯大哥和小弟的袖子:“是吧?”
陆大哥和陆丽香都点点头,其实他们都忘了老三小时候长什么样。
陆大哥和陆二哥是因为一年也见不了几次,早就模糊,陆丽香是那时真的太小了,小到不记事。
祝氏冷看着这些无情无义的孩子,转身出了灶房。
陆老爹跟了出去。
灶房内瞬间安静了下来,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说话。
就在此时,院子里有敲门声。
“在哪,进来吧。”院子里的祝氏道。
众人出去时,见到是沈家的曲妈妈。
曲妈妈福了福:“家主和主母知道二姑娘回来了,请二姑娘回去说说话,晚膳是主母亲自下厨,做了二姑娘最喜欢的火骽鲜笋汤,大姑娘也在呢。”
不用说,父亲母亲也是想问陆忱的事。
看着老三媳妇出了门,秦氏和梁氏拉着自个男人回居室里说话,陆丽香不想看母亲脸色,也回了居室想着事情。
祝氏冷看着关上的三头门,冷笑一声道:“老三这事都说了十来天了,现在还能有什么好说的?这一个个不都是想沾着老三的光么?”
“咱们也是该想想以后应当如何应对。”陆老爹道:“估计明个老三的事就要传遍昭城了,我先去族长那里通个气。”族长一直以老三为荣,这下老三不是真正的陆家人,也不知道会变成啥样。
祝氏点点头。
沈家。
沈正平和荀氏早几天前就收到了大女儿的口信,知道了陆忱的事情,但并不是特别的清楚,现在三个女儿都在身边,自然是要好好问一问。
“这么说来,陆忱对你是完全没透露出一点他身份的事?”荀氏不敢相信,婉青成亲都两年了,连枕边人都瞒得。
“没有。”沈婉青道。
“二姑爷连陆家的人都能瞒了十来年,又怎么可能跟婉青说?”这事沈正平倒是理解陆忱,意外也是真意外:“真是想不到。”
“婉青,幸好你那会跟着宫里的嬷嬷学了规矩礼仪的,你若见了皇后王妃她们失了仪态,可得被人说三道四。”宫里的人最是在意这些,荀氏也是为二女儿捏了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