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的《音流、织体与梦境》好像就是用这种语言写成的。
烛影仍旧摇曳着,维亚德林合上了书本。
“对于我们有知者而言,一般都将祂们称之为——”维亚德林的瞳孔骤然聚焦:
这就是无知者生存的居所——世界的表象。
“新历很多有知者所撰写的著作,源头大都是
“实际上就我目前有限的认知,见证之主的数量可能已经超过了二十位…”
维亚德林对此不置可否,他抬起手,添加了一次熏香,随后说道:
“新历前的
这就是有知者探索的“移涌”——世界的意志。
“啊?”范宁有些错愕,他觉得这个问题是不是太大了,“您是在和我讨论哲学问题吗?”
“诺阿人的‘辉光’折射论。”
“祂们虽然无比强大,但不是全知全能,亦不能用人格化的方式来理解,每位见证之主都有自己执掌的相位,三大正神教会虽然颂扬自己的见证之主,但绝不会鼓吹是祂们创造了世界,也不会否认还存在其他见证之主。”
“聚点”位于世界的最高处,世界最初的一批概念与形式从其间源源不断地抛洒而出。祂的原相既非人格,亦非规则,无法名状,不可理解。
“可能很矛盾吧,或者说,充满很多缺憾.”于是他尝试开口,“工业蓬勃发展,繁荣触手可及,但愉悦是表象,苦痛是本质。生命过于短暂,艺术才是永恒。”
“把蚂蚁群换成微生物可能更为贴切,你根本没注意到它,也无意给予它赏赐或是惩罚。”维亚德林纠正道。
但这个数字实在是大大地超过了他的预期。
“那只是一个对外人的名号,我们的组织名,叫‘指引学派’。”
“教会虽然只追随他们的见证之主,但由于对其研究得非常精深,洞见的启示也并不弱于学派。”
“聚点”抛洒出的概念与形式,部分降临到相对低处,化作“辉光”。
“关于此类问题的文献浩如烟海,但在见证之主的起源,和有知者灵感的本质问题上,它们指向了相同的逻辑内核——”
他的这段讲述,字数不过三四百,但带给范宁的深思无穷无尽。
“卡洛恩,你现在理解了‘隐知’和‘灵感’意味着什么吗?”
“你刚说世界充满缺憾,正是因为它的表象沉积着污秽不堪的淤泥。我们仗着魂灵中带有一丝最初的神圣火,才能成为有知者,在移涌中艰难地求索,只为看到世界更为真实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