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仅是欧美处事观念里的人之常情,更像是情侣间的约会用餐也需要各付各的一样的道理,乃是人家的固有传统罢了。
所以,刘青山才会有如下的表达。
“不管您的介绍之人最终是不是我心中的最佳人选,我都得感谢您的无私帮助和劳苦功高!其实关于我们国家拍摄的《无间道》,一年前我也曾经有过引入海外的想法,但思想落后于行动了,被您和华纳兄弟抢了先!”
“青山,你的意思是”
以马丁·斯科塞斯的老谋深算,自然猜出了刘青山的言外之意,无非是想把他之前的心中创意赠送出来。
若在之前,他只会对这种疑似鲁莽无脑的行为视作不自量力,但在亲眼看过《国王的演讲》剧本之后,他心里早已把刘青山当成了跟自己一样的老家伙,已经跟年纪阅历无关。
刘青山并没卖弄感情,在他看来,马丁·斯科塞斯的的确确帮了自己的大忙。
“我保留着之前创作时的大纲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原本的故事不太一样,外人可能看不太懂。所以我需要您提供自己的剧本让我看一遍,就能把我的建议更贴近您的故事!”
马丁·斯科塞斯闻听果真是这样,欣喜的表情就溢于言表。
他不能不高兴,这一次来香江,就是为这完善一下剧本的最终表现形式,甚至为了这个目的,他不惜自掏腰包,打算把两位原作者请到剧组待一段时间。
如今有了这个能写出来《国王的演讲》剧本的神奇年轻人的帮助,自己之前的想法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而刘青山则是毫无压力,他只不过是让超能造星仪,整理出原版电影中的不完美之处打印出来而已。
至于借剧本一读的说辞仅是个籍口而已,借以掩饰他对剧情的了如指掌。
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马丁·斯科塞斯马上表现得更积极了,关于这一点,他的表现就远不如华国人了,华夏几千年的无数传承里,就包含了很多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的行为举止的教科书内容。
而马丁·斯科塞斯毫不知道掩饰的事前事后的两种状态,无疑是在告诉他人,自己之前一直是在演戏的。
刘青山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的时候,马丁已经再一次进入书房,去拨打他所谓的求助电话了。
趁此时机,做为纯粹旁观者的李、周二人,几乎异口同声的问出了早就闷在心里的问题:“你写的是个什么剧本?真的跟英伦的什么演讲有关?”
香江的特殊历史情况,注定了那里的人对于英伦国土上的发生的大事有足够的了解。
但即使是这样,他们也没敢把那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和刘青山撰写的剧本联系在一起,毕竟两者间差得不止是生长环境的不同。
“是一本叫做《国王的演讲》的剧本,就是那位乔治五世身上发生的事!”
尽管刘青山直截了当的说出了结论,还是让二人一时间无法接受。
但毕竟两个人的身份地位极高,看待问题的角度格局也有与众不同之处,于是马上就丢下了心里的震撼,脑袋里在疯狂地转动着。
可惜刘青山没有时间等着他们组织语言套路,因为马丁·斯科塞斯已经在打开门,请他进去接电话里。
没有太大意外,他嘴里摆脱的人就是刘青山想象中的那个人——汤姆·霍珀!
这个人是英伦本土培养出来的新锐导演,但这个时候仅仅是个33岁的年轻人,唯一的出道作品,也是两年前才拍摄的迷你剧《丹尼尔的半生缘》,并因此而出道。
刘青山在听过那人的自我介绍后,便适时的表现出了对他年龄的质疑。
一直在一旁默默观察的马丁·斯科塞斯赶紧走近些低声解释:“他虽然年轻,却对那次的演讲最有发言权,因为他出生于伦敦,毕业于牛津大学,当年的毕业论文就是那个著名的演讲事件,相当专业的深入研究已经很多年了!”
刘青山不置可否的点点头,“霍珀先生,请说一说关于尊敬的乔治六世,你具体了解多少?”
他其实并不在意对方的回答内容,甚至有用心去听。
采用这个方式只是他的常规行事而已,既然日后就是他以《国王的演讲》获得了包括奥斯卡在内的几十个提名和奖项,就足以说明对方的优秀了。
不过就是这样一部载誉满天下的经典作品,一样存在着很多穿帮镜头,和与现实有出入的地方。
但他现在不会指出来供这个人留意,而是打算留到正式拍摄之前,在其他人的面前间接的点出来。
因为他的心里还有别的目的,只是这种想法还处于雏形阶段,要等到时机的慢慢成熟后,才能见机行事。
况且他知道汤姆·霍珀以后会越来越出名,经他之手的名剧名作还有很多,刘青山在某一刻甚至有琢磨怎么将他拉入自己的麾下。
可随后一想,这个人再是有能力,也会因为并非好莱坞之人,能带给雪域工作室的影响力其实并不很大。
这一次的通话也并不是毫无所得,至少刘青山知道了这个人的执导风格更偏向艺术类,比如他对本国历史和舞台剧情有独钟。
总的来说,他没太偏离刘青山对他的性格估计,那就是他身上有一种纯正的英伦人味道,还有敢于追求艺术的冒险精神。
通话结束前,他并没有针对汤姆·霍珀的回答做更多的解读,但把剧本可以交给他的想法透露了一点。
没有直接给出答案,是因他想跟这个人见上一面,借以来抬高自己的身份。
当然还有关于投资方的问题,因为他知道,原版电影在拍摄之初遇到过很多困难,其中就包括1400万美刀的投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