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凤权,朱颜变> 第140章 礼物风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0章 礼物风波(1 / 2)

当历星泽出现在清安殿的那一刻,夏迎秋正打算处理掉云巧,白绫都缠在她脖颈上了,却不得不停手。

云巧听到宫人来报皇上驾到,看着夏迎秋愤恨的表情大喜过望。

这么晚了,皇上突然驾临,她以为皇上是为她而来,激动的痛哭流涕,用尽全力呼唤着皇上。

“哈哈哈,你们这群贱人,现在怕了吧?”

“皇上来救我了,我就说凭我的样貌怎会只是一个区区贱婢!”

她神态癫狂,狂妄的认定皇上是来解救她离开这片无妄之地的。

“看着她,别让她出现在皇上面前。”

随后,夏迎秋带着宝珠火速前往正殿迎接圣驾。

历星泽面色阴沉的坐着,眼前跪倒了一大片宫人,整个清安殿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没有人敢发出一点声响,就连呼吸都不敢太用力,生怕皇上一个不高兴,就将他们拖出去砍了。

夏迎秋一直跪着,却不见皇上让她平身,心下惶恐。

难道是她惩治云巧的事情让皇上生气了?

她决定恶人先告状,试探一下皇上对云巧的态度。

“皇上,臣妾不知道您为何如此生气。”

“只是今日自从皇上夸赞云巧后,她便不甘心再伺候我,还用粗鄙的言语嘲讽我,所以我才略施惩戒。”

“呵呵,一个贱婢而已,朕根本没把她看在眼里。”

夏迎秋有些茫然,如果不是为了云巧,那他一脸怒容的这么晚前来又是为了什么呢?

“夏妃,朕有件东西想要送给你。”

“来人,将东西呈上来!”

王公公立刻将一个雕花木盒捧在手心,恭恭敬敬的托举到夏迎秋面前。

夏迎秋有点受宠若惊,打开盒盖的瞬间,笑容便僵在了脸上。

原来是这样!

夏迎秋的汗水顷刻间沾湿了她的背脊和前胸的衣衫,额头也生出一层细密的香汗。

大晚上的黑着脸前来,是因为她送给金玉引的那串麝香黄花梨手串。

“怎么,不喜欢吗?”

看着心虚流汗,满面惊恐的夏迎秋,历星泽冷冽的眸子中闪过一丝厌恶。

“喜欢,皇上送的臣妾都喜欢!”

“是吗,喜欢那就日日带着!”

夏迎秋终于经受不住皇上三番五次的试探,磕头认错。

“皇上,饶了我吧!这事我是有错,但我也是没有办法才那样做的!”

历星泽冷哼一声,起身走到她身旁,用脚尖勾起她低垂的头。

她乖顺的抬头,用泪光荏苒的桃花眼向面冷如铁的历星泽看去。

“你不知道麝香久带能使人无法再生育子嗣吗?”

“那手串朕看价值不菲,你从哪得来的这件珍品?是你母家的帮扶吗?”

“你父王夏云生隔三差五的跟朕哭诉索要银两和消减赋税,难道是骗朕的?”

夏迎秋咬了咬下唇,最终决定和盘托出。

“皇上,您真的不知道吗?”

“五日前太后娘娘将我们所有人请到她的芳华宫吃茶赏花,唯独没有请十六公主。”

“本不算什么大事,只是临告退之际,太后将新进宫的三位贵女,沈淑怡和我留下。”

“她命人将五个锦盒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挑选一件礼物,当作给十六公主的礼物。”

历星泽凝眉陷入了沉思,这个消息他竟然不知道。

如果不是今日从夏迎秋口中问出,他将会一直被蒙在鼓里。

母妃真是好手段!

竟然成功欺瞒了她身为皇帝的儿子,将她的手再次伸向了他的后宫。

“继续说!”

夏迎秋刻意不去擦脸颊上的泪水,她想用眼泪唤起历星泽的怜悯之心。

“莲太后说十六公主从苍文国来,无依无靠,让我们通过礼物增进一下姐妹间的感情。”

“你是怎么知道这珠子有问题的?”

历星泽依旧面无表情的审视着跪在地上嘤嘤哭泣的夏迎秋,等待她给出一个解释。

拿到这件手串的夏迎秋回到宫中做的第一件事,就卸下一个珠子当即砸碎查看。

她早就怀疑这东西有问题,看到珠子中洒落的粉末,更加坚定了她的判断。

“我查看手串时不小心掉落,碎了一颗,发现珠子是空心的,里面填塞着麝香。”

夏迎秋刻意撒谎称不小心发现,就是不想在皇上面前表现的太过聪慧,毕竟皇上喜欢蠢笨一点的。

若身边的人表现的比皇上还聪明,那他会生出一种被人看穿的不良感觉,这是君臣相处的大忌。

历星泽猛然想起,几日前李清婉就曾当着他的面送给金玉引一对紫珍珠耳饰。

他立刻沉声追问:“李清婉挑选的是什么?”

夏迎秋低头沉思片刻,像是在努力回忆。

“好像是一串菩提子朝珠。”

历星泽脑海中突然闪过带着一串菩提子朝珠的身影,那女人却是怀孕五个多月的沈舒仪。

“是那串白玉做结珠的菩提子朝珠吗?”

“对对,就是那一条。白玉结珠本就少见,我特意留意过。”

李清婉挑选的本该送给金玉引的礼物,却戴在怀孕五个月的沈舒仪身上。

她却另选了一对紫珍珠耳饰送给了金玉引。

“皇上,太后的意思我不敢不从啊!”

历星泽心中积聚的那口浊气越来越大,他实在无法容忍莲太后屡屡插手后宫之事。

莲太后的母家这次一口气送来了五位贵女,用来填充他的后宫。

他象征性的宠幸了她们每人一次,便不再过问。

没有任何过错的她们却过着如同被废一般的冷宫生活。

“夏迎秋,你是聪明人,自然明白祸从口出的道理。”

“今天朕前来查问的事情,若有一个外人知道,便是从你这儿传出去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