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在北宋当陪房> 第 31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31 章(2 / 4)

() 原想着再回去一趟,可又怕冷。()

昨日她把那碗油带回去,她娘张妈妈对她一顿好话,直夸她机灵。

℡本作者金鹅提醒您最全的《在北宋当陪房》尽在[],域名[(()

还让买来的丫头小环给她烧水烫脚,她想着等第二日早去些也是一样的。

没想到,睡过头了,她过来的时候,胡娘子已经在灶房了。

此时胡娘子让她去送热水,她不知该咋办了。

“若是耽搁了娘子她们用水,这灶房你也不用待了,让你老子娘把你给领回去。”

胡娘子见这个雁姐儿只知道站在那抹泪,也不送水,冷哼了一声,也就不再管她了。

灶房里静的只能听到木柴燃烧的噼啪声,还有婆子在食案上切菜的声音。

梁堇和红果挤在灶口,往里面塞木柴,也不敢吭声。

没一会儿,雁姐儿就双手提着半桶热水,送水去了。

昨日冯娘子屋里的崔儿来灶房说了,说今个早食,冯娘子要用莲子粥。

这莲子说贵也不贵,说贱也不贱,平日里用不上,也收在了柜子里。

胡娘子是用一根红布条当的裤腰带,上面系着一根长长的铜钥匙。

拿着钥匙正要插铜锁眼,突然整个人楞了一下。

昨日,她好像忘记上锁了……手里的锁,此时却是上着的。

她不由得瞅了一眼在灶台上往木桶里舀水的雁姐儿,瞅了好几眼,才把目光收回来。

从胡娘子朝柜子那边走过去,雁姐儿整个人都是紧绷着的,也不敢往那边瞅,生怕胡娘子起疑。

打开柜门的胡娘子,把每层的东西都过了遍眼,才把装莲子的罐子拿出来。

要是昨晚雁姐儿没有上锁,胡娘子也只是疑她。

可她偏偏多此一举上了锁,胡娘子不用想也猜到这个雁姐儿手脚不干净。

……

“二姐儿,你用过早食没有?”

三姑娘院里的春桃来灶房拿饭,正好碰到看炉子的梁堇。

梁堇哪吃了,雁姐儿送热水烫了胳膊,被她娘张妈妈给领回家去了。

刚刚那张妈妈还和胡娘子吵了一架。

四姑娘院子里的大丫头又来拿饭,忙的不可开交。

这给冯娘子炖的莲子粥还没好哪,等熬好,她才能吃饭。

春桃见她没吃,从食匣子里给她捏了一个菜包,让她先垫垫。

她有事托梁堇,走的时候,与了梁堇五十个大钱,让她帮忙跑腿买些糖霜来。

她姐姐过几日来这看她,她想让她带回去。

城里的糖霜比乡下的要细腻些,她姐姐自生孩子后,身下就有恶露,她时常贴补她,这糖霜拿回家去,平日里冲碗糖水喝也是好的。

梁堇没少得春桃的惠,心里一直记着哪,如今春桃托她跑腿,她哪有不应的道理。

把莲子粥熬好,用过早食,距离做午食,有一个时辰的空闲,她出去买东西是绰绰有余的。

她没走正门,走的是

() 靠近下人院的角门。

“你是二姐儿吧(),你娘是刁妈妈?(),我识得你。”

曹养娘的屋子就在下人院门口,她站在门口,身上穿着细布做的袄子,比前些日子好多了。

说话也有了精气神,细看的话,能看到她往脸上还擦了粉,眉描的黑黑的,细细的,很是勾人。

前段时间,不是还到处借米吗,如今怎么有银钱买布做新袄子穿了?

头上还压了两朵簇新的挑绢头花,腕子上也多了个银镯子。

袄子下面穿的是裙儿,裙儿上压着一块玉环。

真真是一个标志的人儿。

她和梁堇搭话,梁堇也不好不理人,问她是不是有事。

“你是不是要出去买东西,我与你两个子的跑腿钱,托你帮我捎斤蜜饯来甜嘴。”

反正梁堇是要出去跑腿的,帮她捎斤蜜饯也不是什么难事,再说了,还能得两个铜板。

曹养娘见她应下了,就把钱给了她,细细叮嘱,

“我要陈三娘家的,捡那蜜儿刀要半斤,玉蜂儿半斤。”

梁堇有些惊讶,这曹养娘是南边人,听牙婆说,刚到青州没多少日子。

这又被吴家买来了,平日里也不怎么出门,她怎么晓得陈三娘家的蜜饯,看样子还吃过。

这陈三娘家的蜜饯,价儿贵,但吃起来松软又香甜,就比如那蜜儿刀,上面还撒了芝麻。

府里的吴老太爷,早上不怎么用早食,就使唤人去她家买上半斤的蜜饯,就茶吃。

梁堇拿了钱,就出了角门。

真是稀奇,曹养娘如今连蜜饯都吃得起了,还有余钱给人跑腿费。

这不是梁堇该操心的事,她把从外面买回来的蜜饯给了曹养娘,就回了灶房。

等午食春桃来拿饭,她再把买来的三包糖霜给她。

“二姐儿,快出去买鸡子。”

梁堇刚到灶房,就被胡娘子使唤起来了,只见灶房里切切剁剁的,忙的很。

“知州相公来了,冯娘子让今日早些做菜。”

红果把篮子给她,在她身边悄悄的说。

知州相公是吴二郎的上官,这还是头一次来府上。

来的匆忙,灶房里都没有准备。

按理说,讲究些的人家,上门前,那都是要提前派人来送拜帖的,更何况对方是知州相公。

知州相公是开宝元年的进士,泉州人,和吴二郎算是同乡。

吴二郎来青州上任,没少受到这位知州相公的照拂。

他穿着一身蓝色的夹棉直裰,这是一件旧衣,上面糙的都起毛了,是寻常的布,而非绸,缎。

蓝不是那种宝蓝色,而是昏沉,经过多次浣洗的蓝。

脚上是一双方口官靴。

他比吴二郎要年长,留着胡须。

吴老太爷听说知州相公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