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泉次郎的想法是好的,他想要守住九州岛,然后再四国岛节节抵抗,增强大夏对于他的信心。
然后再向大夏请求援助,让大夏知道,自己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对象。
可是,这一次樱花国的攻势却异常的凶猛。
在1916年2月份攻取高知城之后,樱花国的第12师团就大踏步前进,绕过了扶桑国在四国岛构建的防线,穿插到了扶桑国防线后方。
配合樱花国主力师团的进攻,击溃了扶桑国第七,第九师团。
然后在扶桑国主力尽失,后续援军上不来的情况,快速占领了扶桑国在四国岛上的大量领地。
残存的扶桑国士兵开始往四国岛最后的大月城转移。
大月城位于丰予海峡最南端,同时也是四国岛最南端的城市,与九州岛隔海相望。
这个时候,在大月城里,还拥有七万多扶桑国的士兵。
但是这些士兵武器装备丢失严重,并且缺少后勤补给,士兵也低落到了冰点,毫无战意。
因为他们已经知道自己成了孤军,后面的后面的援军上不来。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难免会出现情绪波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四国岛已经没有了防守的意义。
所以,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把这些人接回来休整一下,增强一下在九州岛的防御。
可问题是,人要怎么才能接回来?扶桑国可没有战舰。
于是,小泉次郎只能是厚着脸皮去找大夏想办法。
而当小泉次郎再一次找上大夏的时候,大夏突然改口表示同意派人将困于大月城的扶桑国士兵接回来。
这不是林逸突然好心,而是林逸觉得这一场战争还不能这快结束。
林逸还打算利用这一次战争,进一步削弱双方的实力。
即便最后要放弃一个,让樱花国完成一统,林逸也不想对方这么轻易的完成。怎么都得再放一次对方的血。
于是,在2月底的时候,大夏帝国派出一队商船船队进入到了丰予海峡。
面对悬挂了大夏龙旗的商船,这些樱花国的战舰根本不敢阻拦,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夏的商船进入到大月港。
然后从容不迫的开始往商船里面装人。
面对这样的局面,樱花国军部,海军部和内阁都要求大月港附近的战舰不准开火。
几万人的败军,大夏的商船足足装了一天一夜才算是勉强装完。
而在这一天一夜当中,樱花国的的战舰就在大月港外海域看着,既不走,也不敢来阻止。
等到那些商船,装完士兵,准备前往九州岛的时候,一艘商船在驶出大月港的时候,距离樱花国的战舰比较近。
于是,那艘船上的扶桑士兵就开始欢呼起来。
对面这样的挑衅,那些樱花国的水手们,都快要把自己的后槽牙都给咬碎了。
可是,他们依旧不敢对大夏的商船做出任何举措,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夏的商船,越来越远。
不得不说,小樱花是的欺软怕硬的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这几万败兵回到九州岛之后,为了提升士气,小泉次郎特意举办一场欢迎仪式,来提升扶桑国百姓对他的支持。
还别说,被小泉次郎这么一整,士气的确有了很大的提升。那些返回到九州岛的败军,收到了英雄般的待遇。
虽然败军被接了回来,但是后面的事,还是需要小泉次郎头疼。
他可不认为等到樱花国会停下来。毕竟对方搞了这么大的阵势,不可能只为了半个四国岛。
所以,小泉次郎在四国岛败军返回九州岛之后,就开始准备防御的事宜。
不过让小泉次郎感到意外的是,樱花国在占领四国岛之后,就没有下一步动作了。
似乎樱花国的目的就仅限于四国岛一样。
可真实的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只是大夏突然派出商船帮着扶桑国运送士兵,让樱花国误认为大夏想要插手他们之间的战争。
所以,樱花国不得不暂时先停下来,看看情况。
左等右等了半个月,都不见大夏有下一步举动。无论是谴责申明,还是直接派兵进入到扶桑国等举动,都没有。
这就让樱花国有一些看不懂大夏是什么意思了。
其实,大夏这边能有什么坏心思,他不过是想让樱花国和扶桑国回到第一次战争那种样子。
让樱花国和扶桑国多练练抢滩登陆和反登陆作战,顺便再多死几个人而已。
纵观樱花国和扶桑国之间的战争,只有第一次双方死伤最为惨重。
光是一个北九州城登陆战,双方死伤人数就超过30万。
林逸只是想让他们多练练而已。
另外一点,就是不希望扶桑国败得太快了,让他们能消耗一下樱花国的适龄人口。
不过可能林逸也没有想到,就是他的这个想法,让原本的一场突袭战,变成了阵地战。
让一场原本只需要几个月就能结束的战争,硬生生的打了两年多,死伤人数超过了百万。
不过,以林逸对樱花国的态度,他即便是知道了,可能也不会在意,甚至还觉得死的太少了。
其实,这第三次樱扶战争,整体来看,多少有一些虎头蛇尾的样子。
特别是,这场战争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全世界唯二的战争。所以关注度其实还是非常高的。
但是,那些一战参与国在知道樱扶战争进程之后,就对这里失望了。
这里的战争,无论是参战人数,还是战争的规模,惨烈程度,都比不过同时期爆发的罗刹帝国和罗刹民主共和国之间的战争。
更没有办法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
但是由于樱花国和扶桑国的地理位置特殊,还是让一些国家,看到了一丝丝的机会。
不过,这些有野心的国家,碍于大夏帝国的强大,不敢明目张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也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