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文采最好,站在最后。你知道为何?”姜晏乔问谢南川。
谢南川不知道。他一直知道知潼有才能:“你以前一直说,你要最好的。我以为她自然而然成了你的伴读。”如今听来,知潼是皇后看中的人中最不希望女儿选的。
谢南川问:“为什么?”
姜晏乔没有立刻回答谢南川。
知潼在身侧微微欠身,替公主回答:“回驸马。其他孩子入选是因有父母举荐,而我是自荐。”
——
厅堂内。
八岁女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比同龄的男童高一些。面前的孩子长得快了点,以至于人过瘦。
好在脸上有肉,脸颊上有一颗浅淡的痣,不显脸长。神情淡淡的小大人模样反而让人看着比旁人出众些。
可坐着的女官见了人还是拧眉。
她和带人来的好友开口:“宋府少了她的布料?怎么衣服短了一截也不换。”
“衣服?衣服只要说孩子长得快。”好友冷冷拉过孩子的手,撩起袖子让人看手臂。
手臂上青紫交错,全是纤细鞭痕。抹了红油后,青紫显得愈加骇人。
偏偏女童神色还是没变化,眼皮都没抬一抬。好似这种事是常态。
女官倒吸一口气,随即发怒:“他们疯了不成?平白将宋知潼打成这样!真当柒柒走后没人顾着孩子?”
好友冷笑:“理由都找着呢。亲娘没了,后娘日夜照看,请先生教导习字读书。孩子不懂孝顺,甩脸也不肯叫娘。一个不孝压下来,谁能说得出二话。”
她将袖子放下,轻拍了拍孩子肩:“永乐公主年纪到了,要找伴读。她进宫远比在家好。宋大人肯定不会给她举荐。你好不容易出宫,我才找了借口将她带出来找你。”
女官迟疑,但还是和声问宋知潼:“我知你自小聪慧。你想不想进宫?宫里虽规矩多,也比你在家里好。永乐公主自小受宠,性子有些娇气,但并不骄纵。”
宋知潼与女官对视,平静开口:“这和我想不想没关系。只和永乐公主喜不喜欢我有关系。”
女官莞尔:“你是明事理。你要是想进宫。那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下月秋日赏菊宴,皇后娘娘会来一趟。你得拿下作诗第一,赏赐便要一个名额,伴读候选的名额。再之后能不能被公主看上,就看你自己了。”
宋知潼闻言,明白这是为她造势,也是她唯一正大光明逃离宋家的机会。
她恭恭敬敬朝着两人行跪叩大礼:“知潼谢过两位。恩情此生不忘。”
——
亭子内,知潼并不避讳过去的事。
她说了天下人都知道的:“我本姓宋。宋大人先有妾,再有妻。妻生下女儿后郁郁寡欢,早逝。妾生了个儿子,被有情谊的宋大人升成了妻。我是嫡女,比起留在宋家更适合入宫。父亲不喜我入宫,我便在秋日赏菊宴上夺了头筹,请了入宫为女官的赏。”
谢南川怜惜:“原来这样。我小时候听他们说过你那场秋日宴,还以为宋家是为了让你被选中而造势。没想到别有隐情。”
是造势,不过不是宋家所为。
姜晏乔倚靠在亭柱上,用手撑起脸:“就这样,知潼得到了母后准,站在最后。我一眼相中了她。”
知潼提醒:“当日殿下选我,是先问了问题。”
“对。”姜晏乔回想那天。一排和她年纪相仿的孩子站在那儿,一个个殷切又紧张。
她们看她,却免不了将眼神偷偷转向她母后。
唯有知潼不同,知潼只看她。
“我问,我有一枚喜欢的珍珠落金水河里了。你们谁能给我拿回来?”时隔十年,姜晏乔重复了问题,“人人都说自己能。”
“有人说让侍卫去打捞。有人说亲自去帮我去捞。还有人直接取了头上簪子,说上面那颗珍珠送给我。”
谢南川听着。
姜晏乔:“知潼打扮实在没前面这些人精致,也拿不出珍珠。我让她说。她说宫中除夕宴,年年有彩头。她替我赢。那年除夕,她替我赢了一棵东海珊瑚树。她不会兴师动众,不会惹父皇母后不喜,还能给我带来我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我要的最好。”
知潼恭敬:“殿下于我有大恩。我只是出出风头。”
谢南川失笑:“你们这样要好,我又要酸了。我明明怜她,还要醋她。”
知潼清楚地说着:“驸马还是酸我更合适。这世道需要怜的人太多。又岂止我一个。”
姜晏乔想到自己死了又死,连水中月都看不顺眼:“是啊。这世道需要怜的人太多。”
她曾以为自己不是其中之一,没想也是。